APP下载

遂宁地区一次大暴雨过程技术分析

2020-11-02王俊驿

湖北农机化 2020年17期
关键词:东移剖面图遂宁市

唐 沛 袁 静 王俊驿 万 欣

(1.四川省遂宁市气象局,四川 遂宁 629000;2.四川省雅安市气象局,四川 雅安 625000;3.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广汉分院,四川 成都 618300)

1 天气尺度系统分析

过程开始前的2014年8月8日08时,在里海北部存在高压脊,巴湖附近有一横槽,由于巴湖槽的影响,高原上不断有小槽分裂东移南下,贝湖到内蒙古中部有一槽,在库页岛西部存在东北冷涡,印度热低压在孟加拉湾附近,由于台风“夏浪”的挤压作用,副高有所东退,副高588线位于我国南海,副高脊线位于15°N左右,在江西省有一中心值为588的大陆高压,并且有暖中心与其配合,584线基本控制我省全境,盆地以副高外围的西南气流为主,西宁-甘孜县-波密县有一高原槽,在槽前伴有明显的负变高,负变高有助于确定长波槽和短波槽的位置和移动[1]。20时副高588线略有东退,大陆高压稳定在江西省,08时位于西宁-甘孜县-波密县的高原槽东移到河套中部-陇西县-甘孜县,由于大陆高压的阻挡槽北部移速较快,南部移动较慢,高原槽的东移使得盆地内的西南风有所加强,达到16m/s,盆地内为负变高,槽后携带的冷平流与高压外围南侧的西南暖湿空气在盆地交汇。2014年8月09日08时,副高588线略有西伸,大陆高压略有东退,由于大陆高压的阻挡,高原槽分裂为2段(一个位于陕西中部到盆地西部,一个位于攀西地区北部)东移影响我省,有利于持续性强降水的产生,从四川省降水实况图也可以看出雨带东北-西南向呈带状。2014年8月09日20时由于台风“夏浪”的继续北上,高原槽北部移动到盆地中部到东北部,此时降水已经趋于结束。

2 物理量诊断分析

2.1 动力条件

利用NCEP的1°×1°个点资料计算遂宁地区的平均垂直螺旋度时间序列垂直剖面图(见图1a)。由图1a可见,2014年8月8日20时正平均垂直螺旋度梯度逐渐变大,垂直螺旋度最大值出现在850hPa左右。这段时间也是遂宁地区降水强度以及降水的范围最大的时段。之后遂宁地区的正水平螺旋度逐渐减小,降水强度也开始减弱。

图1b是东经105°,北纬25°~35°地区850hPa的时间空间剖面图,从图1a中可以看出正平均垂直螺旋度最大中心出现在850hPa,通过图1b我们可以看出,在暴雨发生前的2014年8月8日08时开始850hPa上遂宁地区的平均垂直螺旋度已经开始逐渐加大,并且在8月9日08时达到最大。

从降水前(8日20时)和降水集中时段(9日08时)的850hPa四川盆地的垂直螺旋度分布情况可以看出(图略),降水发生前正平均垂直螺旋度主要出现在盆地西部并且值较小,且在遂宁本地的正平均垂直螺旋度基本为零,到2014年8月9日08时,我们可以看出在遂宁本地的正平均垂直螺旋度梯度很大。所以,可以判断出正垂直螺旋度的大小与降水量,位置与降水落区呈正相关关系。

2.2 水汽条件

从资料中可以看出过程发生前达州和重庆2个探空站700 hPa和850hPa温度露点差不到1℃,遂宁市比湿过程发生前达到了19g/kg,满足盆地中部出现暴雨以上降水的条件,并且600hPa以下相对湿度都在80%以上,表明盆地中部湿层深厚。从水汽通量散度图(图2)中可以看出,2014年8月08日08时开始到9日20时遂宁市上空都有水汽辐合,由于急流的建立,降水发生前水汽辐合逐渐增大,使得南海的水汽源源不断地向盆地中东部输送,让强降水产生所需的水汽和水汽供应得以保障。可见,低空急流[2]是动量(风速大)、热量(暖)和水汽(湿)的高度集中带,它为中纬度暴雨提供水汽和动量,低层输送暖湿平流,产生位势不稳定层结。

图1 遂宁地区的平均垂直螺旋度时间序列垂直剖面图和850hPa的时间空间剖面图

图2 水汽通量散度时间垂直剖面图

2.3 不稳定条件

降水前一周盆地中东部基本无降水,并且出现了持续的高温天气,在本市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伏旱,平均气温较历史同期都偏高了1.6~2.8℃,并且在2014年8月8月6日遂宁市最高气温达到了39.1℃,再加上盆地内的850hPa比湿一直都保持在14g/kg以上,高温高湿的大气层结使得盆地内存在较高的不稳定能量。

从2014年8月8日08时和8日20时遂宁市临近4站的探空资料(表1)看出,距离遂宁最近的2个探空站K指数均在35℃以上,850hPa与500hPa温差为25℃左右,SI指数也为负值,但是8月08时4个站的对流有效位能不是很高,但是到了强降水发生前的20时,除了成都站其它3个站的对流有效位能都达到了1500J/kg以上,尤其是离本市最近的重庆沙坪坝站站的对流有效位能达到了将近5000J/kg,表明在过程发生前,在盆地中部到北部都具有较好的强对流发生潜势。

表1 2014年8月8日08时和20时探空资料分析

3 结语

(1)此次降水主要由北方南下进入盆地的冷空气与副高东退后西侧的西南气流交汇造成。降水前24h遂宁市位于副高边缘,数值预报显示副高东退,但东退的速度是预报难点,这次过程就比之前预计稍有提前。

(2)此次大暴雨过程高空有高原槽东移且中低层有西南低涡配合,地面上市市处在地面倒槽的顶部,在遂宁市上空停留时间较长,高空系统与低层低涡耦合,使得遂宁上空的垂直上升运动能够持续较长时间,产生较强降水。

(3)遂宁市处于低空急流轴左前方,使得大暴雨区低层正涡度维持,与南亚高压造成的对流层高层负涡度相耦合,有利于对流活动的发生,且与中空急流形成强的垂直风切变,是暴雨过程发生的有利条件。

(4)资料显示造成此次大暴雨主要是来自遂宁市西南方向的对流云团不断与新生成的对流单体合并,连续经过本市上空的“列车效应”造成的。

猜你喜欢

东移剖面图遂宁市
我想
广东省风门坳锡矿地球化学特征与找矿标志
喷气式民航客机剖面图?
遂宁市丘陵地貌发展农业生态旅游可行性的探析
遂宁市绿色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河北棉区战略东移稳棉增粮的决策依据
论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政治中心的东移
B/S模式SEG-Y格式地震数据的读取与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