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题课教学要编制适应学情的好题
2020-11-02颜廷亮
颜廷亮
编题分为改编题与原创题两类,用于教学的编题主要是为了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根据现有知识,尽可能把现有素材活化。编题融入教学的目标定位在于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关联当前知识、掌握解决方法、提升能力素养。但是目前习题课教学中还存在一些弊端,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拿来多,“本土化”少。目前习题课教学的习题多来自现成的教辅用书、习题集、中考试卷、模拟试卷,这些习题中当然不乏好题、经典题,但教师应该对它们进行“本土化”,进行筛选、分类、改编、挖掘、变式等操作,以适应学生的学情。二是重技能,轻素养。不少教师偏爱用题海战术,教学中的题目往往都是教师给的,讲题也是教师主导的,学生的主体地位往往很难体现,这与落实学生的核心素养是相违背的。如果习题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考,不能让学生参与到品题、解题、悟题、编题中来,学生素养的培养就会落到空处。基于此,笔者在教学“用因式分解进行简便计算”习题课时,编了如下5道习题。
题2:用因式分解进行简便计算:
①20.19 × 70 - 194.9 × 7;②20212- 20192;③20192- 2018 × 2020;④20192- 2019 × 4040 +20202;⑤当x=70 时,计算代数式x2- 2019x +1949 × 70的值。
追 问:说 明2017 × 2018 × 2019 × 2020 + 1一定是某个整数的平方,是谁的平方?
题4:请同学们按要求自己编几道用因式分解进行简便计算的习题,考考同桌,与大家分享。
题5: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还想研究什么?
延伸欣赏:
①已 知a3+ b3=( a + b )( a2- ab + b2), 求19493+703-20193+3×1949×2019×70的值;
笔者设计这些习题的考量如下:
首先,编“组块题”以引入课题和复习旧知。在这节课教学之时,刚刚举行了建国70 周年国庆阅兵式,题1 用于情境引入,能够快速地带领学生经历从生活情境到数学问题的过程;因为数字比较大,所以学生必然追求简而快的算法,而数字因为具有一定的特征,学生会联想用因式分解的知识去解决问题,解法灵活多样,入口较宽。题2在题1的基础上适当变化,以组块题的形式出现,自然过渡到知识点复习这一教学环节。五道习题分别代表了因式分解板块的知识及方法,便于学生从数字特征去理解运算的对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特殊的“数”的运算背后是一般的“式”的运算,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
其次,编“成长题”激发学生的主体性。题3 及其追问,正是让学生经历观察共性、动手计算、验证猜想、进行证明的过程,让学生的代数推理能力得以提升的载体。题4 直接将编题的权利与机会留给学生,这是一般教师在习题课编题教学中容易忽略但较为关键的方面。学生由解题到编题,可以促使他们对所学习的知识、所掌握的方法、所积累的经验及时进行总结和反思,促使他们经历“从数看式”到“由式看数”,可以使学生真正明白“数式通性”。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由易到难、由模仿到独立,逐步编制出高质量、体现数学思维价值的真题目。题3 与题4 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问题意识、推理能力的成长。
最后,注重贯彻数学学科素养的培育。只重技能训练的习题课教学,会缺少从现象到本质的数学思维过程。上述5道习题中,题1注重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所编题目;题2与题3,揭示了数式通性,理顺了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学生会发现数字规律类的说理题,可以用代数法表示后进行推理说明,有利于他们数学抽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的发展;编题3与4,注重引导学生用数学的语言去表达;编题5作为课堂总结环节的一部分,意在引导学生梳理知识结构,且与情境引入环节的编题1的数字趣题遥相呼应,让本节课的课堂结构严谨完整,主题突出。
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只有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知识的回味无穷,才有可能让学生内化学科素养。只有教师自己站在数学核心素养的高视角、高立意对习题课教学编题进行预设,才能真正地走近学生,落实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