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有效性提高策略
2020-12-19穆军
穆 军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中提出了“语文学习任务群”这个概念,语文学习任务群是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
一般情况下,教师在进行课堂学习活动时是围绕课堂中的小问题展开,学生依据问题进行小范围的学习与思考,知识的学习较为聚焦。而在学习任务群教学背景下,教师设计的问题是群文的,而且有时会跨出语文教材范围,让学生的学习偏向于专题探究。这也就容易导致在学习任务群背景下的任务驱动,学生无法有效精读,泛读居多,进而使得学习任务群游离于文本之外,无法进行高质量的教学。为了改变以上问题,笔者认为要提高学习任务群的有效性,实现深度学习,要注意以下几点。
1.进行单篇阅读与群文阅读的整合。
在学习任务群教学中,阅读一般是一组文章,强调群文阅读,改变以前只阅读单篇文章的情况,改变就文章而讲文章的状况。在群文阅读中,教师可以用不同文章来分析不同的类型,同一类型下也可以选取不同特点突出的文章或片段进行讲解,博采众长。同时教师要注重单篇与群文这两种阅读形式的整合,备课时做好精讲与略讲的取舍,比如单篇文章可以作为重点,群文为辅,重点突出要讲解的内容,用群文来论证或者补充;也可以用群文来突出这类文章的特色,加深学生的记忆与感悟。因此,将两者整合有利于深化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效率。
例如,在学习《荷塘月色》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入余光中的《莲恋莲》、季羡林的《清塘荷韵》以及张佐香的《洁净之莲》这三篇与莲有关的阅读资源,拓展学生的阅读量与知识视野。教师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鼓励学生进行分享和交流,谈论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比如几篇文章对荷花的描写的共同与不同之处,文章主题思想的差异等等,使学生在思维的碰撞和交流中加深对文章的感悟和体验,形成对文章的个性化感受。通过群文阅读的开展,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荷塘月色》,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文化底蕴,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2.实现听说读写思等活动的复合。
在学习任务群教学中,教师要丰富教学形式,从以前单一的阅读转向综合性学习,关注学生听说读写思等能力的全面发展,推动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成长。
教学中,对相同的内容不同的学生肯定有不同的见解,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表达的机会。同时,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深度交流,适当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做到输入与输出的均衡。比如,在大量的阅读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总结,对不同题材不同类型的文章总结出自己发现与感悟到的特点,抑或是自己总结的阅读方法,最后在班级进行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与交流,实现共同进步。在学习“工匠精神”这个专题的时候,笔者除了讲解教师自己备课时总结的内容,还通过播放纪录片片段、推荐书目、鼓励学生挖掘身边的实例等方法,来促进学生对工匠精神的了解。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不同见解,有的学生可能会觉得工匠精神是如《我在故宫修文物》中大国工匠的历史责任感,有的学生可能会觉得工匠精神是《留住手艺》中每个手艺人的坚持与传承,这些见解都没有对错,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元化的理解。同时,教师也要督促学生平时善于积累,鼓励学生通过札记来记录自己觉得可以运用的故事、事例、语段等。最后在每个专题学习结束后,进行相关内容的大作文练习,并在班级内部开展交流会,展示优秀作品,鼓励学生相互分享、相互学习。
3.注重课堂内外知识学习的联合。
高中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不能被限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课堂内外知识之间的联通,要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引导学生将语文知识与社会生活进行联系。在学习任务群教学的实施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语文知识与社会生活进行联通,基于课堂教学内容向外延伸,帮助学生拓展知识,丰富学生的学习体会,强化学生的语文学习成效。
学生因为人生经历有限,与社会的联通比较有限,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结合自身经历或者时事资讯进行拓展,充实学生对社会的了解。有条件的还可以安排实践课程,如参观文化馆,增进学生对文化艺术现状的了解。每周还可以安排一次对于某时事事件的小练笔,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锻炼写作说理的能力。
4.促进个人独立学习和集体合作学习的结合。
任务群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是多面的,从听说读写到任务的分解与整合,对于学生个人来说,任务量庞大且难以实行,因此,依托于小组的集体合作学习是教师与学生可以选择的任务群教学模式。
课程标准在界定任务群学习的模式时提出了“整合”的要求。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下,整合模式的运行会更加容易。教师将学习任务分解,然后分配到各个小组,每个小组进行一部分的任务群的学习,最后将成果整合,在班级中做好总结。在任务分解方面,教师需要注意任务分解的依据,是文本学习与非文本学习,还是精读略读,抑或是表达交流与内容探究;要明确这一任务的目的是为了锻炼学生的哪些能力,是听说读写的能力,还是情感共鸣与文本分析的能力,抑或是逻辑思维与审美能力。同时,教师在学生的集体学习中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对学生进行清晰明确的指导,让学生共同展开对知识的探究,体会分享学习的乐趣,保证学生语文知识学习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