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宫腹腔镜治疗子宫肌瘤伴不孕症的疗效分析

2020-11-01郭冬梅

康颐 2020年11期
关键词:不孕症子宫肌瘤临床效果

郭冬梅

【摘要】目的:分析子宫肌瘤合并不孕症治疗过程中应用宫腹腔镜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本院接收的子宫肌瘤合并不孕症患者当中随机抽选出100例,入选患者入院时间范围为2017年2月-2018年11月,入选患者手术之后均需接受为期两年的随访,了解患者术后妊娠情况,比较妊娠患者和未妊娠患者相关信息差异。结果:经过术后2年随访得出,共有57例患者手术之后妊娠成功,妊娠成功几率为57.00%,共有43例患者手术之后妊娠未成功,妊娠未成功几率为43.00%。比较两组年龄、体重以及子宫肌瘤直径得出,妊娠组患者更加年轻,且子宫肌瘤直径明显更小,相比未妊娠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治疗子宫肌瘤合并不孕症患者过程中应用宫腹腔镜效果显著,患者术后妊娠是否成功与患者子宫肌瘤大小、年龄存在一定关系。

【关键词】子宫肌瘤;不孕症;宫腹腔镜;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737.3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0.11.191

子宫肌瘤在临床比较常见,多发于育龄期女性,子宫肌瘤会对患者子宫功能和结构造成一定影响,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女性生育能力,所以患者出现子宫肌瘤之后极易合并不孕症。临床主要采用手术切除方式治疗子宫肌瘤[1]。本篇文章主要目的是在治疗子宫肌瘤合并不孕症过程中应用宫腹腔镜的临床效果,分析患者年龄、体重以及肿瘤大小对妊娠的影响,现对其结果进行如下阐述。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本院2017年2月-2018年11月范围之内接收的患者中应用电脑随机抽取100例进行1-100编号,平均年龄(29.36±3.64)岁,平均体重(56.27±4.53)岁。入选患者当中共有54例患者为黏膜下肌瘤。46例患者为浆膜下肌瘤,肌瘤数目约在1~3个之间,平均数量为(1.26±0.31)个。入选患者均确诊为子宫肌瘤,存在正常性生活,不存在避孕情况且1年内患者均未怀孕。

1.2方法

入选患者在月经干净3~7日后接受手术治疗。治疗前给予患者连续硬膜外麻醉,采用腹腔镜切除患者浆膜下肌瘤,实施三孔进行穿刺,保证患者气腹压力维持在12~14mmHg范围之内。在患者体内置入腹腔镜之后将患者的子宫肌瘤肌壁包膜切开,对其进行钝锐性分离。取出患者子宫肌瘤之后给予患者电凝止血,间断分两层缝合子宫切口。使用宫腔镜切除患者黏膜下肌瘤,膨宫介质使用浓度为5%的葡萄注射液,缓慢将宫腔镜置入患者体内,保证膨宫压力在16~22kPa范围之内,宫腔镜下点切除子宫肌瘤,切除功率为80W,电凝功率为60W。

1.3观察指标

经过手术治疗之后,对患者进行长达两年的随访,统计两组患者经过手术之后成功妊娠几率。根据患者妊娠情况将其划分为未妊娠组和妊娠组,比较两组患者年龄、体重以及子宫肌瘤直径差异[2]。

1.4统计学分析

本篇文章采用的分析软件为SPSS 22.0,以%表示计数资料,以(x±s)表示计量资料,使用t和x2检验组间差距,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为P<0.05。

2  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年龄、体重以及子宫肌瘤直径差异

经过术后2年随访得出,共有57例患者手术之后妊娠成功,妊娠成功几率为57.00%,共有43例患者手术之后妊娠未成功,妊娠未成功几率为43.00%。比较两组年龄、体重以及子宫肌瘤直径得出,妊娠组患者更加年轻,且子宫肌瘤直径明显更小,相比未妊娠组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3   讨论

子宫肌瘤在临床比较常见,是一种子宫病变疾病,极易导致患者出现不孕症状,当前临床尚未明确其发病机制,一般认为与如下三个因素存在一定关系:(1)患者宫角处子宫肌瘤堵塞输卵管开口或者是宫颈管;(2)患者阔韧带子宫肌瘤压迫输卵管导致受精卵运行受到阻碍;(3)患者黏膜下肌瘤或者肌壁间肌瘤导致宫腔形态出现变化,最终使受精卵着床受到干扰。不仅如此,子宫肌瘤会导致患者出现大量分泌血管活性物質、血管紊乱、子宫内膜感染等相关 并发症,导致患者子宫内膜雄性激素水平较高,降低容受性,如果患者存在比较严重的盆腔黏连则会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卵巢包裹、输卵管扭曲等情况,导致精子活动和胚胎着床受到干扰[3]。

最近几年,随着现代微创技术的进步,临床治疗子宫肌瘤的过程中开始应用宫腹腔镜。相比于经腹手术,宫腹腔镜的主要有点为不影响美观、容易恢复、安全性相对较高、创伤相对较小,在临床逐渐取代经腹手术的地位。手术过程中需要注意保证完整的浆膜层,尽可能降低患者出现盆腔黏连的几率,增加术后妊娠率。在宫角位置的子宫肌瘤需要选择纵行切口,防止患者输卵管入口受到损伤。切除子宫肌瘤之后需要仔细观察,做好止血工作,缝合过程中需要注意不可以留死腔,降低患者出现盆腔黏连或者出血等几率[4]。本次研究得出,经过术后2年随访得出,共有57例患者手术之后妊娠成功,妊娠成功几率为57.00%,共有43例患者手术之后妊娠未成功,妊娠未成功几率为43.00%。比较两组年龄、体重以及子宫肌瘤直径得出,妊娠组患者更加年轻,且子宫肌瘤直径明显更小,相比未妊娠组差异显著(P<0.05)。由此可知,患者年龄与治疗效果存在一定的关系,年龄越大的患者治疗效果越差,且子宫肌瘤直径越大治疗效果也越差。

综上所述,子宫肌瘤合并不孕症患者在临床接受宫腹腔镜切除术治疗效果显著,患者手术之后妊娠成功受到患者年龄和子宫肌瘤直径大小的影响,与体重无关,该手术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变勤.宫腹腔镜联合检查对原因不明不孕症的诊治价值[J].河南外科学杂志,2020,26(06):100-101.

[2]石一复,李娟清.不孕症合并子宫肌瘤的处理原则[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20,36(06):512-516.

[3]周建军,孙海翔.子宫性不孕症诊治的经验与体会[J].实用妇产科杂志,2020,36(05):332-335.

[4]陶鑫丽,钟碧婷,高天旸,欧阳振波.不孕症合并子宫肌瘤的治疗进展[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18,45(06):668-671+699.

猜你喜欢

不孕症子宫肌瘤临床效果
不孕症治疗的八大误区介绍
临床护理路径在子宫肌瘤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研究B超在妇女子宫肌瘤鉴别诊断当中的临床应用
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剥除术的临床观察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成人腹腔镜疝修补术92例临床分析
自拟散瘀通管汤治疗输卵管炎性阻塞性不孕症40例临床观察
宫腹腔镜治疗输卵管性不孕术后妊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