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模式在预防疾病中的效果
2020-11-01姚家顺
姚家顺
【中图分类号】R193 【文献标识码】B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0.11.043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程度提升,与此同时人们的生活方式与生活习惯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其中不良生活方式与生活习惯屡见不鲜,成为威胁广大群众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长期酗酒、吸烟、缺乏运动、饮食不科学等均可能引起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等等,威胁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
不科学的生活模式有哪些危害?我叔叔的一个朋友在房地产销售公司上班,经过3年的努力,当上了销售部的总经理,随着岗位与薪资待遇的提升,工作压力与工作节奏也剧增,每天早上匆匆忙忙就去上班,经常忘记吃早饭,晚上加班是常态,加班结束后就随意在路边摊吃点宵夜,即便节假日也要应酬,在一次应酬时,突然胃剧痛难忍,送医院急诊科诊断为急性胃穿孔,医生告诉说:“如果再晚半个小时送来医院,就有性命危险了”。根据这一例子我们可以看出:不良的饮食习惯与生活方式是引发各种疾病的危险因素。当前,大量数据证明肥胖、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等都跟不科学的饮食习惯存在密切关系,其中以糖尿病最为典型。例如:饮食不规律,不吃早餐或者饥饿时,导致分泌的胃酸等消化液无法与食物进行中和,从而对胃黏膜产生侵蚀,再加上日常不注意生活卫生,感染幽门螺旋杆菌,便可能引起十二指肠溃疡、急慢性胃炎等病症;暴饮暴食,会引起急性胃扩张,对胃肠功能产生损伤;作息不规律与睡眠不合理也是引发疾病的危险因素,长期睡眠不足或者睡眠过多,均会威胁身体健康,并且长时间作息不规律还会致使人容易发怒,引起焦虑等精神问题,致使身体中的免疫细胞TH17发生异常,对人体整个免疫系统产生影响;另外洗澡过于频繁或者过少,同样会影响身体健康,由此可见不科学的生活模式均会增加各种疾病发生的风险。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养成健康的生活模式呢?近年来,伴随着健康知识的日益普及,越来越多的人们知道健康的生活模式在预防疾病中的重要性。我認为:健康的生活模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合理膳食。合理搭配各类食物,确保摄入营养的均衡,才能维持人正常的生理功能。矿物质与维生素作为人体必需的两类营养元素,其中维生素A的作用是促进糖蛋白的合成,糖蛋白作为细胞膜表面分布的主要蛋白,其中包含了一部分免疫球蛋白;维生素C与维生素B族元素以及铁元素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应当每日多食用一些富含维生素和铁元素的食物;锌、硒等微量元素与人体的免疫功能息息相关,因此每日应该保证摄入充足。钙元素具有稳定情绪的作用,特别是脾气暴躁的人应该多食用牛奶、奶酪、酸奶等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从而平静心态。当我们的心理压力增加时,相应地机体消耗的维生素含量也增加,因此情绪紧张的患者可以多食用猕猴桃、香橙等增加维生素C的摄入。人体在疲劳后,可以多食用一些碱性的食物,最好不要食用鱼肉、肌肉、鸡蛋等食物,这主要是机体疲劳时会引起体内酸性物质急剧,肉类食物属于酸性,在食用后会增加疲劳感。相反,在疲劳后食用新鲜的蔬菜和水产品等碱性食物便能够迅速恢复人的体力。当大脑过于疲劳时,可以多食用坚果等食物,目的是健脑、增强记忆力。人体每天至少应当喝三杯水,在清晨可以空腹喝一杯蜂蜜水,作用是清肺、润喉、暖胃、生津;午休起来后可以喝一杯清茶,作用是醒脑提神、解渴利尿、润肺生津;睡眠喝一杯白开水,促进机体解毒和排泄,除了上述三杯水外,还需要多饮用白开水,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第二,戒烟限酒。我国吸烟的现象非常普遍,根据一项数据统计显示:我国吸烟率达到了27.7%,其中男性的吸烟率高达52.1%,长期吸烟会引发慢性肺部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多类慢性疾病,威胁患者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这主要是因为烟草中的尼古丁会致使血管发生痉挛,导致局部器官的血液供应量减少,氧气供给和营养元素的供给下降,特别是呼吸道黏膜因为不能得到充足的氧气与养料供给,降低了其的抗病能力。适当的饮酒有助于身体健康,降低心脏病的发生率,但是酗酒、醉酒、嗜酒等会降低人体免疫力,长期大量饮酒会增加脂肪硬化、脂肪肝的发病率。第三,养成规律的生活作息习惯。作息习惯同样会对人的身体健康产生直接影响,长期作息不规律,轻则导致机体的免疫功能降低、出现失眠、焦虑、神经衰弱等情况,严重时会引起心理问题或者对大脑产生损伤,导致智力下降。因此应当养成规律的作息,确保睡眠充足。第四,适当运动,增加机体抵抗力。生活在大都市的人们,由于每日为了生活奔波,参与身体锻炼的时间越来越少,这也是引发各种疾病的又一诱因。适当的户外锻炼有助于增强机体的抵抗力,那么我们应当如何锻炼呢?有的学者提倡多动,但是有的学者提倡静养,我认为正确的做法应当是“动静结合、适当运动”。我们村的一位老人从年轻的时候便养成了跑步的习惯,到了60多岁时被诊断出患有心脏病,医生劝导以后不能再进行剧烈运动了,运动以慢走为主。但是这位老人并未放在心上,家人劝导也没用,结果在一天早晨跑步时倒在了路上,此后再也没有爬起来过。可见,在选择运动方式时,必须结合自身的情况选择最科学的方式。对老年群体而言,由于他们常常合并其他慢性疾病,运动以有氧运动为主。关于运动的时间,专家推荐上午9~10点,下午3~4点,在餐后1h后运动最佳。第五,调整心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首先,要培养自己广泛的兴趣,兴趣不仅能够消磨时光,而且还能起到修身养性的作用,在一些心理疾病的治疗中发挥辅助作用。其次,要正确看待压力,我们每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中,不可避免地面对各方面的压力,面对压力我们要学会适度减压,维持良好、健康的心态。在日常生活中,要树立“知足常乐”精神,要学会满足,如此才能感受生活带来的欢乐。现代医学证实:精神心理状态是影响人生命长短的重要因素,在人体的健康与衰老中,精神情绪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是实现人青春永驻、延年益寿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培养自己当淡定且乐观的心理状态,不可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发生较大的情绪波动,在与他人相处时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心胸宽广,多体谅他人。
综上所述,生活方式与各类疾病之间存在直接关系,因此我们在应当养成健康的生活模式,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从而降低各类疾病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