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种杀菌剂对油茶软腐病的田间防效初探

2020-10-31王希陈振华舒宽义黄俊英王艳娟况瑞秀钟玲

农药科学与管理 2020年9期
关键词:噻唑油茶树软腐病

王希,陈振华,舒宽义,黄俊英,王艳娟,况瑞秀,钟玲*

(1.江西省农药管理局,江西 南昌 330096;2.宁都县农业农村局,江西 赣州 342800;3.宜春市植保植检局,江西 宜春 336000)

世界四大木本食用油料树种之一的油茶(Camelliaoleifera)[1],又称茶子树、茶油树,属山茶科山茶属常绿小乔木,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主产区在江西、湖南、湖北、浙江、安徽、福建、广西等省份[2-3]。油茶是一种综合利用价值极高的经济及造林树种,榨其种子所得茶油是一种优质食用油,有“东方橄榄油”之称;油茶副产品茶枯、茶壳和茶粕等作用亦繁多[4]。

油茶软腐病(Agaricodochiumcamelliae),又称落叶病、叶枯病,在我国各油茶产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是仅次于油茶炭疽病的重要病害[5],一般病株率20%,严重时高达95%[6-7]。油茶软腐病可导致油茶大量落叶、落果,进而影响花芽分化、树木生长和果实产量。该病对苗木的为害最为严重,爆发季几天内即可使成片苗木感染,造成大量落叶,甚至整株枯死。叶片感病后,病斑初呈水渍腐烂状,后扩展成圆形、半圆形或不规则形有明显边缘的黄色病斑,病斑在高湿条件下或多雨后的晴天易产生乳黄色、浅灰色至灰绿色的颗粒状分生孢子座;果实感病过程与叶片感病过程相似,亦产生病斑及分生孢子座,且在天气干燥时,病部出现纵横或星状裂口。

油茶软腐病菌(AgaricodochiumcamelliaeLiu, Wei et Fan, sp.nov.)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座在树上、落叶和病果内越冬,翌春以分生孢子座作为初次侵染源。油茶软腐病在江西宁都县一般于4月下旬开始发病,5月下旬至6月下旬出现第1次发病高峰,8月下旬至9月中旬出现第2次发病高峰。目前尚无任何农药药剂登记用于油茶软腐病的防治,为解决这一问题,筛选出安全、有效防治油茶软腐病的杀菌剂,参照《农药 田间药效试验准则 杀菌剂防治茶饼病》,设计并开展此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试验作物 油茶,品种为“小果油茶”。

1.1.2 试验药剂 40%噻唑锌悬浮剂; 2%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

1.1.3 试验条件 试验设在宁都县石上镇莲湖村赖林生油茶园。该油茶园于2012年种植,面积200亩左右,管理水平一般。试验地为红壤旱地,土壤疏松透气,pH值为6.1,肥力一般。各试验小区的栽培及肥水管理等条件均一致,且符合当地科学的农业实践。

1.2 试验方法

1.2.1 试验设计 试验设5个处理,依次为试验药剂40%噻唑锌悬浮剂有效成分500、583、666.7mg/kg,试验药剂2%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制剂用量3g/667m2和空白对照(喷等量清水)。每处理4个小区(即为4次重复),每小区成龄油茶树3株,小区随机区组排列。

表1 试验设计

1.2.2 施药时间和方法 采用WS—16型背负式手动高压喷雾器(喷雾器为单个空心圆锥喷头,喷孔直径1.3mm,操作压力0.2~0.4Mpa,流量0.65~0.88L/min),均匀喷雾,用药液量为100L/667m2。于2019年4月20日油茶树软腐病发病初期施第1次药,药后10d(4月30日)施第2次药,全期共施2次药。试验期间,没有使用其它农药防治油茶病害。

1.2.3 药效调查方法、时间和次数 每小区调查2株油茶树,每株按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随机取样各抽查2条新梢(夏梢),每株共调查10条油茶树新梢的全部叶片,记录叶片总数、各级病叶数。病情分级按以下标准进行。0级:无病斑;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以下;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6%~15%;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16%~25%;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26%~50%;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1%以上。

施药前调查病情基数,第1次药后10d(第2次药前,4月30日)及第2次药后20d(5月20日)各调查1次防治效果,共调查3次。

病情指数=[∑(各级病叶数×相对级数值)/(调查总叶数×9)]×100;

防治效果(%)=[1-(CK0×PT1)/ (CK1×PT0)]×100,式中CK0为空白对照区药前病情指数,CK1为空白对照区药后病情指数,PT0为药剂处理区药前病情指数,PT1为药剂处理区药后病情指数。

1.2.4 药害调查 观察各试验药剂对油茶有无药害,记录药害的类型和程度。药害分级标准为:-:无药害;+:轻度药害,不影响作物正常生长;++:中度药害,可复原不会造成作物减产;+++:重度药害,影响作物正常生长,对作物产量和质量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失;++++:严重药害,作物生长受阻,产量和质量损失严重。

2 结果与分析

2.1 田间防效 (表2)可以看出,试验药剂40%噻唑锌悬浮剂和2%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防治油茶树软腐病分别用有效成分浓度583、666.7mg/kg和制剂用量3g/667m2,于油茶树软腐病发病初期连续喷施2次药(间隔期为10d),末次药后7d防效分别为70.25%、75.78%和69.32%,14d防效分别为74.34%、78.52%和73.74%。差异显著性测定表明:40%噻唑锌悬浮剂583mg/kg末次药后7、14d的防效与2%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3g/667m2的防效相当,差异不显著;666.7mg/kg末次药后7、14d的防效显著优于对照药剂2%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3g/667m2药后7、14d的防效。

表2 40%噻唑锌悬浮剂、2%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防治油茶树软腐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2.2 试验药剂对油茶树的安全性观察 试验期间,对各小区油茶树进行综合观察,两种药剂处理区油茶的长势、株高、叶片形状和颜色与空白对照区无明显差异,在试验期间未发生药害,表明两种药剂均对油茶树安全。

3 小结与讨论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40%噻唑锌悬浮剂有效成分583、666.7mg/kg和2%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制剂用量3g/667m2对油茶软腐病均有较好防效。同时,试验期间未发现试验药剂对油茶树产生药害,在试验剂量下对作物安全,也未发现对田间害虫天敌和其它有益生物有明显不良影响。

噻唑锌为我国自主创制农药,于2000年底获得专利,是噻二唑类有机金属杀菌剂。据中国农药信息网数据(截至2020年6月份),噻唑锌制剂共有20%、30%、40% 3个有效成分含量,剂型均为对环境友好的悬浮剂。噻唑锌共登记在大白菜、芋头、柑橘树、黄瓜、辣椒、水稻、桃树、烟草等8种作物上,用于防治软腐病、溃疡病、细菌性角斑病、细菌性叶斑病、细菌性条斑病、细菌性穿孔病、青枯病、野火病等8种病害。春雷霉素属于农用抗生素类杀菌剂,具有较强的渗透性和内吸性,是一种治疗性强的杀菌剂。春雷霉素在我国登记的单剂产品有84个,混剂产品有57个,登记剂型以水剂、可湿性粉剂为主;主要用于防治水稻稻瘟病、柑橘溃疡病、白菜软腐病、黄瓜和西瓜细菌性角斑病等。

综上,噻唑锌和春雷霉素对油茶软腐病均有较好防效,建议农药企业进一步深入研究两种药剂在油茶树上的应用,以期解决油茶软腐病无登记药剂可用问题。

猜你喜欢

噻唑油茶树软腐病
浅谈油茶树炭疽病的发生及防治措施
关于唑类骨架构建的进展研究
油茶树不结果?有一点原因要注意
化学药剂防控厚皮甜瓜细菌性果斑病的研究与应用
茶耳
三种药剂防控蔬菜根结线虫病试验分析
魔芋防病高产栽培关键技术研究
红薯黑斑病、软腐病的防治
三个萝卜主产区软腐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头孢唑肟钠的生产工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