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区两群”协同发展下基层社会治理的思考

2020-10-30封凯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42期
关键词:治理

封凯

摘  要: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社会结构日趋复杂,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日趋多样,基层社会治理面临一些新问题、新挑战。2014年3月5日,习近平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海代表团的审议时指出,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社区服务和管理能力强了,社会治理的基础就实了。在 “一区两群”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探索基层社会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一区两群;基层社会;治理

一、注重统筹,实现基层社会治理“顶层设计+基层经验”的上下联动

1.强化系统集成形成联动发力

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建设一套集成系统,将公共卫生事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等应急管理系统进行技术化整合,实现一个系统多个方面不同类别的互联互通智能系统,在“一区两群”的区域治理和基层社会治理之间所形成的有序、连贯、高效的机制,进而保证了市级政策指向和基层社区行动方向的高度一致,而基层治理中的创新举措就在市级政策的指引下,贯彻响应、上下联动中得以体现。

2.正向激励激发基层内生动力

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尊重某些小区在封闭初期采用“对暗号”式的出入法,签到打卡式的“出入证”,无人机“巡视”喊话等创新举措。最近的这次特殊时期,网格化管理和全覆盖排查作用巨大,基层社区创新的诸如“楼栋专员”、“党员志愿者”等社会管理力量,和“扫地式排查”、送服务进家门等基层典型治理经验值得及时总结推广。同时对于在特殊时期辛勤付出的基层社区工作者,给予物质、精神等多重激励,让他们干事有回报,做事有动力。

3.完善容错机制助推治理创新

紧急状态下一些基层干部采取的有争议的管控措施,要根据情况具体分析,防止简单粗暴式的问责。让敢于担当者勇于作为,让犯错误的人有机会改正,从而实现既精准问责又及时为干部澄清正名的目标,有效保护基层工作人员,让基层社会治理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二、苦炼内功,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突发应对+日常预备”的有机结合

1.健全完善基层预案编制工作

以简单、务实、管用为原则,以落地推动为目标,既做好“一区两群”之间以及各级政府部门之间在信息流转、人员分配、专业培训等方面的有效衔接,又做细社会力量参与突发公共事件群防群治的管理引导,让社会组织和个人能够及时有效参与到基层社会治理中来,挖掘城乡社区社会组织的潜能,增强社区社会组织的渗透力、影响力。探索社会组织在法治观念培养、德治教化引领、自治有序运转中的作用,推动基层社会成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基础上的“人人共享”共同体。

2.加强源头管控和风险链防控

围绕基层实际工作需要,探索建立“基层吹哨、部门报到”的应急响应模式,建成“镇街—村居—辖区单位”三级纵向管理网络,加大基层应急预案的实战演练频次,切实提高基层社区工作人员的突发事件处置能力。同时注重发挥村(居)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在社区防控中的作用,引导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把基层群众培育成风险链条防控的“铜墙铁壁”。

三、强化支撑,着力基层社會治理“科技元素+因地施策”的有效结合

1.扩基层社会治理科技含量增容量

“一区两群”协同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深入实施“大城细管、大城智管、大城众管”,推行“网格化+智能化+信息化”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并逐步建立完善“阿里云”一样的跨区域协作网络平台,为基层社会治理融入更多科技元素。聚焦“大数据+网格化”重点领域,确立基层网格数字软硬件建设标准,推动社区、街道、部门数据的横纵整合,加快实现基层数字化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变。更有效地利用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增强新时代社会治理的执行力,提高处理应对日益复杂多变的社会事务的能力。

2.一地一策推进“一区两群”基层社会治理

“一区两群”各区域间的具体区情千差万别,基层社会治理需要取得成效,必须充分尊重本区域人民群众的意愿,不断完善群众参与治理的机制,强化群众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话语权。在围绕社区建设、民生发展等事项的决策中,必须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对创新治理方式的具体执行和成效,也需要引入社会监督评价机制,拓宽公众意见表达渠道,使基层社会治理具有更强的操作性和有效性。在党建引领下充分发挥村民自治作用,建立群众行为规范和服务机制,实现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服务,提升村民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让基层社会治理实现“要管我”到“我要管”的转变,实现“一区两群”各区域基层社会治理“大目标一致,小动作不同”的因地施策、良性发展局面。

猜你喜欢

治理
水电站机械设备隐患排查治理
实现“制度+科技+文化”的有机结合
中国各地区主要空气污染物结构的因子分析
社会参与美国社区学院治理及对中国应用型本科高校治理的启示
关于治理潮州市区流动摊贩占道经营问题的思考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数据+舆情:南方报业创新转型提高服务能力的探索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治理分析
治理视角下独立学院的章程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