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疫情期间高校生的心理健康防护

2020-10-30李佳蔚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38期
关键词:状态辅导员情绪

李佳蔚

2020年1月末,“新型冠状病毒”席卷而来,关于疫情的各类新闻铺天盖地,每天疫情数据是全国人民最关注的热点,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我们该如何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防护工作,则成为我们学生工作的重点。那么在疫情下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有哪些、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该如何应对,结合疫情期间我们做得实际工作浅谈我的心得体会。

一、疫情期间有关大学生心理情况的调查

调查的主要内容为在疫情期间,我们的学生在想什么,我们学生的思想状态是怎样的。我们通过辅导员展开班会的形式对我院2700余名学生进行询问,得知整体情况是大多数学生的情绪居于稳定状态,但仍有小部分同学因疫情社交被限制、工作学习受到影响以及因隔离致使生活单调从而导致担心、沉闷以及无聊的情绪产生,面对这些负面的情绪,学生表示聊天、看电脑或玩手机、看书、刷剧则是缓解负面情绪的活动。

二、疫情下的心理应激特点

在疫情下我们的学生、老师的心理应激特点是什么。首先我们应知道几个概念:1、“心理应激”的概念,“心理应激”是指由实际上的或认识上的至关重要的环境要求引起一种以紧张性心理和生理反应而表现会出来的心神紧张状态也称为心理压力;2、“应激源”的概念,“应激源”又称应激因素,是指引起应激的各种内外环境刺激。应激源或称应激时间破坏了个体身心平衡状态。分为躯体应激源、社会性应激源、心理性应激源和文化性应激源4种。应激事件也称危机事件,指生活中突如其来发生的意外事件,对个体或者群体产生足够大的压力而超过他们应对能力极限的冲击性事件。那么“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则是属于应激事件,那么在应激事件理所产生的心理状态,则是心理应激。心理应激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情感危机的反应,它也包含了四个基本特征:是一种短暂的临时状态;是一种混乱与崩溃状态;无法用通常的方法处理所面临的特殊困境;有获得新的良性结果的潜在机会。

经历了应激事件后会有以下的应激反应:一、生理反应。如容易疲倦、食欲下降,失眠或者總感觉不踏实、身体各种不舒服;二、情绪反应。焦虑、愤怒或悲伤等;三、认知反应。注意力不集中、顾虑增多或多疑等;四、行为反应。不停刷手机、反复洗手、发呆等。作为辅导员我们可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具体的分析与正确的引导。

三、疫情后的心理问题的应对方法

面对疫情所带来的应激情绪,我们应该从以下几点来帮助学生克服心理恐慌:1、察觉现状。在心里或者大声对自己说停止、观察一下自己有什么变化,这些对自己产生了哪些影响,影响程度是多少,以上的做法有助于缓解焦虑情绪。2、接纳变化。在疫情中发生变化是正常的,这是身体应对压力的信号,所以尝试接纳是克服恐慌的开始。3、保持能量。尝试保持原有的生活方式,尽可能让自己多休息,保持饮食合理、营养丰富,照顾好自我的身体转改,提升身体的免疫力。4、合理宣泄。适当户内运动,增强体制和免疫力;听音乐或者写下自己的烦恼和焦虑,再把纸张撕掉都是宣泄的方式,释放多余负能量能使自己心情愉悦起来。5、相互陪伴。与家人、朋友、老师等多沟通、分享感受。6、呼吸放松。在舒适安静的环境里,有意识地按照瑜伽休息式的放松缓解进行呼吸放松法,即吸气时体内充满了能量,呼气时按时把体内很多烦恼、杂质排出体外。身体放松有利于心理减负。7、为所担当。重新计划在这个特殊时期自己可以做的事,有事做会减少过度关注疫情信息对自己产生的负面影响。8、寻求帮助。要记住,自己永远不是孤单一人面对疫情。如身体不适应及时就医;如心理不适,可向学校或者社会上提供的心理援助热线接受咨询。

除了知道在疫情期间辅导员应从哪些方面做工作外,还要知道如何跟学生沟通,也就是沟通的艺术与技巧。从学习后我得知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沟通的基础。1、用自己的稳定状态去影响学生:拨打电话时,辅导员自身状态要稳定,表现为在谈话时语气沉着、稳定、自然、清晰,可以给学生以安全感。2、掌握谈话的基本原则:尊重、真诚、不判断,无论学生处于什么情绪状态,都是压力状态下的正常反应,无关对错。积极主动的倾听学生,不仅要明白对方表达的真实含义,还要听到对方的情绪感受以及内心的需要。二、评估学生基本状况。1、了解居家适应情况。包括饮食、睡眠、卫生等生活状况、居家学习状态与父母关系等。2、评估身心情况。引导学生说出隔离生活的感受,并给予情绪反馈。3、了解诱发原因。如果学生有过度的焦虑或者恐惧,要了解这些感受的原因。三、引导理性认知,乐观面对现实。相信科学、相信国家,遇到疫情问题不逃避,主动面对,想办法解决。

猜你喜欢

状态辅导员情绪
智珠二则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情绪认同
“牛顿第一定律”练习
“有为”也应“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