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形势背景下的耕地占补平衡政策的现状及建议讨论
2020-10-30龙华
龙华
摘 要:耕地占补平衡政策能够为我国农业用地以及粮食安全提供有力保障。本文首先从理论和实践两大方面对我国所发布的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开展现状进行了简要阐述,同时又根据新形势背景下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望能够为突破目前耕地占补平衡限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形势背景下;耕地占补平衡政策;现状;建议
引言
早在1997年我国就已经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中发[1997]11号),其中明确提出了耕地占补平衡的要求。至今为止,在现代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下,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而耕地也被大面积的占用,而且,我国整体耕地质量较低,且部分已经出现了退化现象,因此,一定要加强耕地保护,并改善耕地占补平衡的整体要求。
1.耕地占补平衡现状
近些年,相关专家学者对于耕地占补平衡政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比如探讨政策对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的方法、实施要点、内涵等;在耕地占用以及补充方面对当地耕地予以提质改造的潜力进行了计算与评估等。而对耕地占用而言,用地企业是占用耕地的主体,其并未做好真正意义上的耕地补充工作。绝大多数用地企业都会将项目建设在生态环境好、地质、地势良好的耕地区域,而不愿意建设在位置偏僻、坡度偏大、地势地质较差的地方,这一行径导致粮食安全无法得到应有的保障。对耕地补充而言,耕地扩增的主要来源是土地资源的开发,补充耕地的有效措施就是复垦土地、整合土地。然而土地资源的不断开发会为周围自然生态环境带来极大的危害,大部分地区为了补充耕地都是去复垦土地或者是整合土地。但是,长此以往,很多区域可以补充耕地的地方都已经被覆盖,尤其是一些耕地后备资源缺乏的地区,补充耕地的能力也较为薄弱,无法充分满足当地新添加用地占用耕地的补充需要。现如今补充耕地的难度越来越大,除却新添加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之外,新添加的耕地指标也已经变成了新添加建设用地报批中又一大关键制约因素。做好耕地补充工作,保证建设用地能够及时报批,这是目前我国众多城市国土资源管理机构复杂又艰巨的任务之一。
目前相关专家学者在耕地占补平衡方面的研究比较侧重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的发展是否完善健全和对耕地数目、质量平衡的测度方面等;从实际角度来看,侧重耕地数目的占补平衡措施已经被充分贯彻落实,以提高加强耕地产能为目标的耕地数目与质量平衡也已经在众多地区逐步实施。然而耕地面积是有限的,且不同地区的耕地质量存在极大的差异化,已经被占用的耕地尤其是质量优良的耕地无法恢复耕种,补充耕地任务进行的十分艰难,尤其是一些地区在耕地后备资源严重缺乏的情况下,现代社会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制约因素就是当地耕地占补平衡缓慢实现。
2.对策与建议
随着耕地占用面积越来越大,补充耕地难度越来越高,尤其是优质耕地,在该新形势背景下,怎样打破僵局,保证我国18亿亩耕地红线不会受到损害,这是当前形势下所面临的重大难题。对此,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2.1政策层面
贯彻落实保护耕地的奖惩制度。因为耕地资源极度缺乏,且一旦被占用就很难出现逆转,应当从根源上提高对工业建设占用耕地的管理与控制力度,优化工业建设用地配置,提升集约节省利用率。不包括生态退耕,将耕地占用成本加以提升,并在耕地占用成本中加入新添加的补充耕地后续管理养护成本。提高对新添加耕地的监测管理和后期养护,保证新添加耕地产能稳定可靠。并根据每年的耕地产能制定相应的一年一度的考核评价体系。
2.2耕地数量
适当扩增补充耕地的来源和途径。首先可对农业内部组织进行合理调节,比如面对耕地内部不集中的园林、废弃坑塘等区域进行复垦,使其成为耕地,可有效加强耕地的集中性,并对耕地内部组织构造予以优化完善,提高耕地的利用率。其次,增加认证耕地的范围。像一些高效农业项目占地,比如果园、茶园等,其跟耕地之间可以互相转化,即其能够转化为耕地,耕地也能够转化成为高效农业项目占地。在调查该类型用地时,局部区域被认定是非耕农用地,这部分占地也应该被收入到耕地的范围内。
2.3耕地产能
建立以产能平衡为重点核心的耕地占补平衡机制,并充分落实,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对其进行完善健全,此外,还应当设立耕地产能测算评价指标制度以及科学合理的核算、折算系统,以产能平衡为前提,对占用耕地补充面积和质量之间的折算关系予以合理协调。
2.4生态保护
邀请专业技术工作人员,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复垦耕地开垦测评指标机制,以全面论证和征求意见为前提,对适合开垦的后备资源予以开发利用。避免出现“毁林造田”、“围湖造田”等情况,从而对自然生态环境产生破坏。
结束语
目前我国在看重眼下发展还是更加看重将来长久发展的问题上进行了选择,而要想保障未来长久稳定可持续发展,一定要保护耕地。为此,中央对我国现代经济发展战略展开了全面深入的考虑,在新形势背景下,中央发布了4号文件,该文件明确指出要根据当地自然生态环节以及经济发展情况,在保护耕地与保障发展中迈出具备民族特色的路径。
参考文献
[1] 汤怀志,桑玲玲,郧文聚.我国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实施困境及科技创新方向[J].中国科学院院刊,2020,35(05):637-644.
[2] 林耀奔,葉艳妹.基于政策工具视角的中国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分析[J].农村经济,2019(05):45-50.
[3] 潘艺,林霖,祝锦霞,邱乐丰.耕地占补平衡政策下垦造耕地利用情况分析及引导性政策探究[J].当代经济,2018(24):9-12.
[4] 王凤艳,周厚智.新形势下耕地占补平衡政策的现状及建议[J].纳税,2018(17):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