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课堂环境下的信息技术“求真”教学
2020-10-30王佳莉
王佳莉
陶行知先生曾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需要“求真”,“求真”最本质的属性就是遵循教育规律,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环境都发生了改变,在新课改理念下,在智慧课堂环境下,如何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做到“以生为本、求真务实”,构建信息技术学科的“求真”课堂,是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 核心概念
1.智慧课堂
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和理解,笔者将智慧课堂定义为能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时间段,依赖大数据和学习分析等技术,开展“云+端”的学习活动与支持服务,进行学习过程记录与多元智能评价的新型课堂。
2.“求真”教学
金立义在《“求真课堂”内涵及特质的辨识》一文中提出,“求真课堂”是师生共同围绕追求普遍真理、正当规范和真诚品格而展开的交往活动。顾新佳在《小学数学“求真课堂”的实践与思考》一文中提出,“求真课堂”的教学要力求环节和语境的真实,力求师生交往互动真诚,力求获得真知真能。结合相关研究者的定义,笔者将“求真”教学定义为:师生为共同追求真理、获得真实的教学评价,而开展的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活动,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3.智慧课堂环境下的信息技术“求真”教学
在智慧课堂环境下,针对信息技术学科传统教学的弊端,利用智慧课堂的优势,打破时空的限制,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开展“求真”教学:课前,借助智慧课堂进行学情分析,求真学情;课中,高效互动,开展真探究、真合作;课后,利用真实数据驱动真评价,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思维拓展训练,有效促进学生实现个性和智慧发展。
● 存在问题
1.忽视学生已有知识经验
现象一:在一次同课异构活动中,学生第一次接触传感器,但一位教师仅对传感器和编程界面做简单的讲解,便让学生结合所给的传感器进行自主创作。现象二:在WPS文字这个章节的讲授中,教师详细讲授了如何更改字体、插入图片、插入艺术字等操作。
对于现象一,学生自主创作的结果可想而知,很多学生到上课结束时,还将传感器与控制器的接口接错,这自然就谈不上给控制器编程了;对于现象二,笔者在课后与学生进行了交流,学生普遍反映这些操作在小学阶段他们都已经学过,教师讲的他们都会。
这两个现象的发生,其主要原因是教师在课前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并不了解。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接触到很多的传感器,体验它的功能,但对于学生来说,体验它的功能并不代表就了解其搭建;而在小学阶段,对于学生已经学过WPS文字的哪些知识点,教师并不清楚,存在这两种现象的课堂,学生的学习效果必然是不理想的。
2.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现象一:在VB编程教学中,教师照本宣科地介绍语句的结构和使用场合。现象二:在一些软件操作课中,一些教师只简单快速地教给学生操作的技能,之后便让学生模仿操作。
在这两种现象中,教师都采用了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学生即便当堂课记住了教师所讲的知识,过不了多久也会忘记。
3.合作学习无法有效实施
现象一:教师按计算机机房座位安排分组,四人一组,在组与组之间,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操作能力差异大。现象二:教师布置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后,没有告知完成时间,使得学生对完成任务无时间概念,导致各组完成任务的时间相差很多。现象三:教师没有对任务进行分工,因此常常是小组中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一人包办了所有任务,其他学生无所事事。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小组合作是同质分组好还是异质分组好一直是让教师较为头疼的问题,同质分组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来说可以让他们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更大的提升,但对于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不佳的学生来说却不理想。对于小组合作的时间,教师需要明确地告知学生,让学生有时间意识,从而合理地安排时间。对于合作学习,笔者在实践中发现了很多需要思考的问题,如开展合作学习需要满足什么前提条件?什么情况下适合开展合作学习?如何引发小组成员间的互动与交流?
4.无法实现全面评价
现象一:在信息技术学科的作品制作课上,由于作品展示时间有限,无法对每一位學生的作品进行互评和师评,只能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评价。现象二:大部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只停留在口头上,或给予一个等级,学生无法了解自己作品的闪光点或不足之处。
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如何实现对每一位学生的评价达到自评、互评、师评三个方面的结合,以及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紧密结合,使每一位学生都享有公平、公正的评价机会和评价结果,一直是信息技术教师头疼的问题。
● 智慧课堂环境下如何“求真”
1.课前学情分析,求真学情
课前,教师可利用智慧课堂的导学本和网络作业的功能提问,调查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或在电子导学本中提供一些需要学生预习的前置性知识。这样,教师就能做到在上课前就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
借助智慧课堂的导学本和网络作业这两个功能,可以对学生进行精准、全面、客观的学情分析,如设置问卷调查、旧知快速检测等,而智慧课堂学情分析和诊断系统可以使教师快速得到数据分析报告,帮助教师基于学生的学情分析制订合适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实现“求真”学情。
2.趣味互动,开展真探究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要避免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要引导学生进行“真探究”,帮助学生通过探究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分析问题,最终寻得答案。结合智慧课堂的教学环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创设情境,引疑激趣
信息技术是一门知识和技术更新十分快速的学科,因此在创设情境时,教师可以从当下较新的知识入手,如区块链、无人机、人工智能等,使学习内容有新鲜感和趣味感;也可以从实际生活中产生的问题导入新知,如VB中的循环语句可用来解决打印九九乘法表,让学生感知所学内容的实用性;还可以在软件操作课直接展示较好的成品,从而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2)多元互动,活跃课堂
传统课堂的互动方式停留在教师问学生答的阶段,效率低,学生也不可能全部参与回答,而智慧课堂的举手、随机抢答、抢答、投票选择、拍照上传等功能使课堂回答充满了趣味性,每一位学生都有了参与感,并乐在其中,活跃了课堂气氛。
使用智慧课堂的互动功能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升了学生的信息素养。
(3)自由探究,个性化学习
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学习自由空间,给予学生开放和自由的思维空间。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已有知识经验都不相同,在课前、课中的智慧课堂数据收集中,教师就可以发现每位学生的独特之处,因此在课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基础的不同,给不同学生推送不同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
3.合理分组,开展真合作
对于“是同质分组好还是异质分组好?”的问题,笔者采用了按月轮换或按学习章节轮换的方式进行,当然,轮换的不仅仅是同质分组还是异质分组,还有学生在小组中的角色分工,如组长、学案记录员、操作员、汇报员等,这样每一位学生都有了公平体验小组中角色的机会,同时,同质或异质的分组,能帮助学生取长补短、互补共生。在智慧课堂环境下的小组合作还要注意平板电脑的使用,笔者一般要求每一个学习小组只使用一个平板电脑,这样方便统计小组学习成果,体现小组凝聚力。
对于小组合作完成任务的时间限制,智慧课堂的倒计时功能和课堂练习的倒计时提示完美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在给出小组合作任务后,笔者便在屏幕上给出倒计时的提示,以便学生在完成任务时注意时间,从而合理利用时间。
另外,在开展小组合作时,教师还要考虑什么样的问题需要小组合作、如何引发小组成员间的互动与交流。小组合作除了可以提升学习效率,还有其背后重要的育人价值。
4.真实数据驱动真评价
智慧课堂的答题功能和拍照上传功能,使每一位学生的作品和答案都有机会展示在教师和其他同学面前。学生在完成了自己的作品和答题后,既可以看到其他同学的作品,也可以對别人的作品进行评价;教师也可以对每一位学生的作品给出评价,在给出分数或等级性评价的同时,还可以用文字指出学生作品的不足之处,并给出鼓励性的话语,激励学生学习。
智慧课堂中的互评和师评会一直保存在系统中,方便学生随时查看。同时,智慧课堂会自动记录评价的过程性数据,方便教师在学期末给出终结性评价。当然,在评价开始之前,教师还要给出评价的标准,智慧课堂环境使每一位学生都享有了平等的评价机会和公平的评价结果。
本文为江苏省南通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教育技术专项课题“基于智慧黑板的初中信息技术智慧课堂构建方法及教学实践研究”(JS202001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江苏省南通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教育学会专项课题“普通高中‘求真课堂的实践研究”(XH201600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