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沈阳故宫:清王朝发祥的背影

2020-10-30许初鸣

闽南风 2020年7期
关键词:皇太极沈阳故宫

许初鸣

在人们的印象中,沈阳是一个工业城市,在大机器的轰鸣中不会有什么名胜古迹。其实不然,沈阳是东北为数不多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2300年建城史,素有“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之称。沈阳故宫、盛京三陵都是世界文化遗产。

位于沈阳旧城中心、现为沈河区沈阳路171号的沈阳故宫是沈阳最负盛名的名胜古迹,与北京故宫同为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两座宫殿建筑群之一。沈阳故宫始建于后金天命十年(1625)清太祖迁都沈阳之际,清崇德元年(1636)由皇太极建成,清世祖福临在此即位称帝。1644年,清王朝迁都北京,“沈阳故宫”从此成为“陪都宫殿”。紅墙绿瓦、金色琉璃镶嵌成的华美宫阙记录着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女真人铁骑横扫千军的骁勇,也留有摄政王多尔衮和孝庄皇后辅佐少年天子匡扶社稷的机谋。

沈阳故宫占地6万多平方米,有楼台殿阁各式建筑70余座,由20多个院落组成,总计房屋300多间,楼阁林立,殿宇巍峨,雕梁画栋,富丽堂皇。故宫前面东西两侧各有一座牌坊,东为文德坊,西为武功坊,遥相呼应。里面整个建筑格局可分为中、东、西三路。

中路是太宗皇太极时期的大内宫阙。前起大清门,后至清宁宫,院落三进,独成一体。大清门是故宫的正门,其东侧的祖庙是爱新觉罗家族祭祀祖先的地方,也称“太庙”。大清门从名字上看仅仅是一个门,实际上是一座建筑,是日常朝会时文武大臣候朝的地方,也是清太宗接受群臣谢恩之处,明朝著名将领洪承畴降清后,就从此门进入,受到皇太极的接见。大清门的屋顶满铺黄色琉璃瓦,衬以绿色剪边,既体现了以黄为尊的传统观念,又显示了满族对故乡山林的深厚眷念。殿顶覆盖黄琉璃瓦并镶以绿色剪边,这可说是沈阳故宫与北京故宫显著区别的一个建筑特点。进入大清门向北依次是崇政殿、凤凰楼、清宁宫,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两侧有一些对称的附属建筑。气势宏伟的崇政殿是朝会议政的“金銮殿”,为五间九檩硬山顶建筑,南北辟有隔扇门,前后是石雕栏杆。殿顶覆盖黄色琉璃瓦,十分壮观。殿内明堂有堂陛,前面金龙蟠柱,柱后有贴金雕龙扇面大屏风和金龙宝座,宝座两侧有鼎式香炉、轩辕镜和太平有象等装饰之物。殿前有大月台,月台东南角有日晷,西南有嘉量亭,都是大理石雕造而成。在月台上还设有四口大缸,都盛满清水以防火灾称为“吉祥缸”,也称“门海”,象征缸中水多似海可扑灭火灾。因为北方天气寒冷,所以每到冬天,就要在缸底点燃炭火以防冻结。1636年皇太极的称帝大典及清天聪十年四月“后金”改国号为“大清”的典礼就在这里举行。1644年清迁都北京后,历代皇帝东巡时,都在这里临朝听政。崇政殿前,东西各有五间厢楼,东为飞龙阁,西为翔凤阁。

殿后是皇太极及其后妃的寝区。金碧辉煌的凤凰楼建于3.8米的高台之上,是清宁宫的门户,也是皇帝策划军政大事和宴筵之所。正门上额的“紫气东来”金字横匾是乾隆皇帝的御笔,意为大清帝国兴起于东方。楼共三层,每层宽和深各三间,周围有回廊,下层的门洞是联络台上台下的通道。风凰楼既是后宫的大门,又是整个宫殿建筑的制高点,是当年沈阳城的最高建筑。登上凤凰楼俯瞰四周,远近景观尽收眼底,可饱览盛京全景,也可观赏日出。“凤楼晓日”是当年著名的盛京八景之一。宫高殿低,是沈阳故宫与北京故宫明显区别的又一个建筑特点,因为满族作为牧猎民族,为防止野兽和洪水的侵袭,把居住的地方建在高处,形成一种习俗。

凤凰楼后面正中是清宁宫,东梢间是皇太极和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寝宫,称暖阁。正中隔一间壁,把寝宫分为南北两室,南北室各有火炕,又称“龙床”。1643年八月初九,皇太极在南室端坐无疾而终,终年52岁,后葬于昭陵。清宁宫东次间,是典型的满族民居样式,即“口袋房”(满族因东北地区天气寒冷,为防寒保暖,3间房多在最东面一间南侧开门或5间的在东起第二间开门,整座房屋形似口袋。不同于汉族多在中间开门,形成“一明两暗”的格局),西四门南西北三面都设火炕,称“万字炕”(满族环室为炕,也是为防寒保暖)。满族人与汉族不同,是将烟囱建在屋后,而且从地面向上垒起(汉族烟囱则一般建在屋顶)。这种“口袋房,万字炕、烟囱竖在地面上”的建筑特点具有浓郁的满族风格,这可算是沈阳故宫与北京故宫明显区别的又一个建筑特点。清宁宫两侧是东西配宫,东配宫有关雎宫、衍庆宫;西配宫有麟趾宫和永福宫,通称台上五宫,为皇太极和妃子们居住之所。清宁宫高台两侧有“东所”“西所”。东所由南往北依次是颐和殿、介祉宫、敬典阁等,是东巡时皇帝后妃给太后请安之处,也是皇太后的寝宫和存放实录、玉牒之处。西所由南往北依次是迪光殿、保极殿、继恩斋和崇谟阁等,是东巡时皇帝、后妃及子女居住的地方,也是存放《圣训》《满文老档》的地方。崇谟阁的建筑形式别具一格,为卷棚式建筑,是在清乾隆年间增建的。

清宁宫高台之后是“后苑”,也叫“御花园”,内有碾磨房、28间仓、后宰门等建筑,是皇帝膳食的供给区,有地下窨道与清宁宫相通。

东路以大政殿为主体。大政殿是处理国家政务和举行庆典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为八角重檐攒尖式建筑,外形近似满族早期在山林中狩猎时所搭的帐篷。殿建在高约1.5米的须弥座式台基上,周围环绕雕刻精细的荷叶净瓶青石雕。殿身八面均有“斧头眼”式隔扇门,内外排柱40根。大政殿的屋脊上饰有八个蒙古力士,牵引着八条铁链,象征着“八方归一”。正门前有盘旋着两条翘首扬爪的金龙柱子。殿顶是16道五彩琉璃脊,正中是宝瓶火焰珠。殿内有精致的斗拱、藻井天花,梁架上用“和玺”彩绘,显得十分庄严秀丽。大政殿建筑体现了多民族文化的融合,金龙盘柱体现鲜明的中原风格,而八位力士显示浓郁的蒙古色彩,而帐篷式的外形则是满族古老文化的延续。大政殿上演过许多重大历史事件。1643年,六岁的清世祖福临即顺治皇帝在此继承帝位,并于次年在此颁布了出兵令,命摄政王多尔衮率兵入山海关直捣中原,最终完成了满清一代的一统大业。

大政殿前,正中是宽阔的甬道,两侧以八字形排列着十座方亭,称为“十王亭”。从北至南,东边是左翼王亭、正黄旗亭、正红旗亭、镶蓝旗亭、正白旗亭;西边是右翼王亭、镶黄旗亭、镶红旗亭、正蓝旗亭、镶白旗亭。这是当年八旗首领固山额真和左右统辖八旗的亲王贝勒办公的地方。大政殿与十王亭构成了一组亭子式院落建筑,它是清入关前八旗制度在宫殿建筑上的反映。八旗制度是滿族独特的军政体制,在努尔哈赤立国之初,凡遇军国大事都由汗王与八旗贝勒大臣共同讨论决定。努尔哈赤定都沈阳后,在修建宫殿时便将这种“君臣合署办公”的制度固定化。设计者从局部建筑直至整体布局,构思独特、别具匠心,把军政制度巧妙地融合在建筑艺术中。

西路以文溯阁为主体。前面有戏台、扮戏房、嘉荫堂,后面有仰熙斋、九间殿。文溯阁于乾隆年间建成,是仿明代浙江宁波大藏书家范钦的“天一阁”所建。为面阔六间二楼三层硬山式建筑,外观为两层,内部实为三层,顶盖为黑琉璃瓦绿剪边。宫殿建筑多为“红墙绿瓦”“金壁辉煌”,而文溯阁却与众不同,屋顶用黑琉璃瓦镶绿剪边,整个建筑以黑绿两色为主色调,这与它的用途是分不开的。根据五行八卦之说,《易经》认为“北方壬癸水”其色属黑,黑即水,文溯阁是专为存贮清代大百科全书《四库全书》和《古今图书集成》而建的。书最忌火,因此屋顶用黑色琉璃瓦,寓意水从天降,消灭火灾。《四库全书》是乾隆皇帝于1772年下诏访求天下藏书,历经十多年时间编成的一部大型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称。书修成后,抄录七部,在全国建七座藏书阁分别收藏,沈阳故宫的文溯阁便是其中之一。文溯阁东有一座方形碑亭,内立石碑一方,碑正面为乾隆帝撰写的《文溯阁记》,背面为《宋孝宗论》。文溯阁东南宫门外有嘉荫堂,它与南面的戏台连成一个院落,是专为皇帝准备的娱乐场所。西路建筑除文溯阁外,其它建筑用卷棚式屋顶,显得十分别致,富有江南风韵。

在依次观赏过沈阳故宫的三路建筑后,我又走马观花式地沿主通道快速逛了一圈,发现三路建筑虽然功能不同,建造时间不同,但却相互协调,有着严谨的布局。东路为努尔哈赤时期建造的大政殿与十王亭。中路为清太宗时期续建的大中阙,包括大清门、崇政殿、凤凰楼以及清宁宫等。西路则是乾隆时期增建的文溯阁等。三路建筑分别代表了“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即八王共治)、“皇太极南面独尊”、“康乾盛世”三个时期清王朝的基本特征。

沈阳故宫建筑汲取长安、洛阳、开封、金陵几朝汉家宫阙之长,融汇满蒙汉多民族风格,虽比北京故宫规模小很多,但却处处透露出游牧民族的剽悍、雄心与豪气。回望历史,想当年,后金天命三年(1618),努尔哈赤以“七大恨”为由誓师反明。经过了一系列的准备,次年二月发动萨尔浒之战,在短时间内迅速攻陷了抚顺、清河,又进攻了依附明朝的叶赫部,取得节节胜利,势力急剧扩张,1625年把都城从赫图阿拉迁到盛京,开始营建后金皇宫,并以盛京为根据地,开始了争霸天下的脚步。皇太极在原来的基础上扩建故宫。天聪八年(1634),沈阳正式更名为“盛京”。次年,皇太极下令将族名“女真”改为“满洲”。天聪十年(1636)皇太极在崇政殿登基称帝,将国号“金”改为“清”,年号“天聪”改为“崇德”。明崇祯十七年(1644),清世祖福临攻陷北京,迁都北京,取代了明朝。

沈阳故宫,是清王朝为后人留下的其兴起的重地、发祥的背影,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

猜你喜欢

皇太极沈阳故宫
最小和最大
雪中故宫
Women in Dilemma—Analysis of Janie’s frustrations in Their Eyes Were Watching God
论清朝入关前对于汉文化的吸收
故宫
先生冷吗?
清入关前仓储制度探析
皇太极:无情之人死于有情
故宫大探索
宝岛上的故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