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轴两翼三支撑”中职学校创新创业精神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020-10-30黄玲芝

职业·中旬 2020年8期
关键词:培养模式创新创业中职学校

摘  要:“中职学校创新创业精神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组经过研究与实践,探索了可复制、可推广的“一轴两翼三支撑”中等职业学校创新创业培养模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体系、制度、评估方式,培养了一批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教师和学生,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职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关键词:中职学校;创新创业;一轴两翼三支撑;培养模式

课  题:本文系2017年度广西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中职学校创新创业精神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历经5年(项目编号:GXZZJG2017A155;主持人:黄玲芝)的研究成果。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基础,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工作规定》(教职成〔2018〕4号)第二章第九条指出,“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帮助学生学习创新创业知识,了解创新创业的途径和方法,树立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是现代人全面发展的必经之路,中职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势在必行。

一、中职学校创新创业精神培养存在的问题

2018年,“中职学校创新创业精神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项目课题组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在广西中职學校学生中开展了“中等职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调查”,同时到广西的10所中职学校进行了实地调研,从创新创业知识、创新创业学习动力、创新创业学习策略、创新创业学习能力四个维度对学生进行测评。下面逐一对这四个维度进行分析。

(一)创新创业知识掌握情况

从问卷调查结果看,学生不熟悉创新创业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创新创业知识水平较低。

(二)创新创业学习动力情况

从问卷调查结果看,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未能主动阅读与本专业相关的书籍;学习目标不明确,无明确的创新创业学习动机。中职学生自制力欠缺、自身不够重视创新创业学习是影响创新和实践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

(三)创新创业学习策略情况

从问卷调查结果看,中职学生主要通过媒体了解创新创业相关信息。社团活动和企业实践是中职学生提高自身创新创业能力的主渠道。专业课程学习和社团活动是中职学校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主渠道。中职学生更喜欢任课教师采用训练与实践式的教学方法。中职学生最希望校方开设创新创业部门、举办创新创业活动、提供模拟实践平台。

(四)创新创业学习能力情况

从问卷调查结果看,中职学生发现问题能力、信息检索能力、知识更新能力等普遍较弱。中职学生的标新立异能力、创新想象能力、动手能力相对较强,总体创新创业学习能力欠缺。

二、中职学校创新创业精神培养问题分析

(一)社会因素

从调研看,中职学校创新创业精神培养以学校独自培养、碎片化培养为主,缺少必要的制度保障,缺乏系统、整体的培养规划。受年龄、知识、经验、阅历所限,毕业后能够创新创业的中职学生可以说是凤毛麟角,因此各部门很少关注到中职学生在创新创业方面的发展需要,现有的创业优惠政策基本上是为大学生服务。近几年,国家开展了中职师生的创新创业竞赛,对推动学校创新创业师生团队的成长起到较好的推动作用。从实践看,政府层面的重视能有效推动中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高品质、可持续地开展,但仍需加大力度。

(二)学校因素

社团活动、专业课程学习和企业实践是中职学生提高自身创新创业能力的主渠道。课程设置上,大多数中职学校没有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即使有也多是选修,随意性大。创新创业教育与学校的常规工作未能很好地融合,学校的大型活动未能凸显创新创业元素,校园文化建设未能重视创新创业氛围的营造。在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方面,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两张皮,没有融入学校整体的育人体系,创新创业教育未能很好地助推学生的专业成长。

(三)教师因素

学生反映创新创业相关课程多采用课堂“传授”“灌输”的方式,形式单一。中职学校开设创新创业课程的不多,且多使用高校的教材。教材理论性过强,课程实践性较弱,课程较难吸引学生。教师多为文化课教师,自身缺乏创新创业经历。有一流的教师才能有一流的教育。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创新创业型教师严重短缺,是制约中职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

(四)个人因素

一是中职学校学生父母的职业多为农民,家庭居住地主要在乡村。学生中考成绩普遍较差,知识面相对狭隘,见识较少。在培养过程中要开拓学生的知识面,增长学生见识,同时发挥其操作动手能力比较强的优势。二是学生没有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指导,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兴趣缺失,动力不足,对人生和职业前途感到困惑迷茫。三是学生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知识水平和能力、专业知识技能的运用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造能力等需要加强。

三、构建中职学校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养模式

中职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育在校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精神、创新创业能力为主的教育。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属于个体最深层次的胜任特征,是核心素质或基本素质,不容易改变和发展,必须经过长期、系统的培养。“中职学校创新创业精神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项目课题组历经5年的研究与实践,探索了可复制、可推广的“一轴两翼三支撑”中等职业学校创新创业精神培养模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体系、制度、评估方式,培养了一批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教师和学生,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职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一轴”,即以创新创业核心素养为轴心

1.提炼中职学生创新创业核心素养

创新创业教育应当注重创新创业素养的培育,从“知识”(技术和服务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企业创设)、“能力”(创业资金筹集能力、团队组建能力、把握商机的能力)、“思维”(问题导向思维、互联网思维、创造性思维)三个层面九个维度培养中职学生创新创业核心素养。

2.围绕创新创业核心素养制定创新创业系列评价标准

创新创业课程标准、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建设标准侧重知识和思维层面,活动的创新创业建设标准、社团的创新创业建设标准、基地的创新创业建设标准侧重能力和思维层面,同时将九个维度有机融合于上述建设标准,落实于行动,大大增强创新创业核心素养培养的可操作性,依托标准制定培养方案、形成培养机制、打造培养平台,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

3.围绕创新创业核心素养开展系列培训及活动

中职学校的社团及大型活动均重视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创业孵化基地以及创业一条街等活动有助于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笔者所在学校打造“犇”(老黄牛、拓荒牛、孺子牛)文化品牌,明确提出以“三创”(创新、创业、创造)体现职业学校的拓荒牛的精神,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学校育人的重点。

(二)“两翼”,即以课程和活动为创新创业培养的主渠道

为了贯彻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在“犇”(老黄牛、拓荒牛、孺子牛)文化品牌的指引下,笔者所在学校立足课程育人与活动育人,将创新创业核心素养融入课程,将创新创业核心素养融入丰富多彩的活动,有效推动中职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1.将创新创业核心素养融入课程

一是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创新创业课程是中职学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桥梁。笔者所在学校围绕创新创业核心素养制定了《创新创业课程标准》,创建了中职学生创新创业微信公众号以解决中职学校创新创业教材短缺难题。创新创业课程旨在培养创新思维,激发创意,使学生掌握技术和服务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企业创设等知识,并制造出创新作品,培养学生创业的意识。为团委和学生会干部开设社群运营课程,有效增强了学生的互联网思维,同时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领袖意识。

二是将创新创业核心素养融入专业课程全过程。创新推动社会进步,技术是创新最大最持久的推动力。将学生的创新创业核心素养融入专业课程全过程,使学生在专业课程中学习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接触生产实践的真实案例、项目。例如,笔者所在学校与百达连新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开设现代学徒制校企共建课程,推动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及新技术等无缝对接。同时,将专业教学延伸到课堂外的创新创业活动中。例如,笔者所在学校电商专业在兴宁区团委、中华社区党委、兴宁区创业青年电子商务协会支持下,不定期在校内外开展青年电商创业活动,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2.将创新创业核心素養融入丰富多彩的活动

挖掘中职学生创新创业的自觉性和主体作用,激发中职学生创新创业的内在动力,是创新创业精神培养的关键。活动育人是激发内在动力的重要途径,丰富多彩的活动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将创新创业核心素养的培养融入校园系列德育活动、社团活动、技能活动、社区志愿服务、创业一条街、路演活动等,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其创新创业精神。笔者所在学校每年参加南宁市职业教育活动周技能展演进社区活动,主要组织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烹饪专业、美容美体专业学生和舞蹈表演人员等近百名师生参与演出和展示,并进行工艺品等的销售,有效增强了学生团队合作和把握商机的能力。

(三)“三支撑”,即以师资、社团、基地为中职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

创新创业师资是中职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社团是中职学生创新创业的主阵地,基地(校内外实习、实训、实践基地,创业孵化基地等)是中职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场所。这三者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

1.创新创业师资是中职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是提高教师创新创业理论水平。组织教师参加职业指导师、创新创业实训指导师等考试,开展系列讲座,让教师更新创新创业观念,掌握创新创业的前沿知识。二是提升教师创新创业实践能力。通过企业实践、教师职业技能大赛创新创业项目、专利发明等,提高教师创新创业的实践能力。三是提高教师创新创业教学能力。采用案例分析、训练与实践、企业调研、创新创业比赛等教学方法,利用分组讨论、探究式教学等方式,在校内模拟真实创业环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社团是中职学生创新创业的主阵地

学生会、团委、志愿者协会、兴趣社团等社团是发挥学生自觉性和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创新创业内在动力的主阵地。学生会、团委协助学校开展各类大型活动,独立自主地开展学生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志愿者协会在各类活动尤其是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中表现突出。笔者所在学校每年深入20多个社区开展美容、美发、保健、电器维修等深受居民欢迎的学雷锋活动,得到居民认可。活动与专业教育、社会实践相结合,有效激发了参与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

3.基地(校内外实习、实训、实践基地,创业孵化基地等)是中职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场所

校内实训基地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笔者所在学校依托校内实训基地建立创业孵化基地,遴选有自主创业愿望的学生进入孵化基地,让学生在创业导师和专业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实战性的创业模拟训练。目前笔者所在学校在实训基地基础上建立的美容美体、美发、汽修创业孵化基地开展常态化的模拟创业活动,电商、面点创业孵化基地开展常态化的经营活动,深受师生和社会欢迎。学校遴选工艺和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管理水平高的企业作为校外实训基地。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实践,进一步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水平和创新创业综合素质。学生经常到社区实践基地开展模拟创业实践活动,深受居民欢迎,推动了精准扶贫工作及和谐社会建设。

四、小结

本课题分析中职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完善了中职学校创新创业精神培养机制,将中职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化、活动化、基地化、体系化,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一轴两翼三支撑”中等职业学校创新创业精神培养模式,为中职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参考文献:

[1]狄佩丽.中职生创新创业意识及其教育现状调研[J].职业,2019(16).

[2]方健华.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及其标准体系建构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4.

[3]狄东涛.关于中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整体融合模式的思考[J].职教通讯,2004(8).

[4]眭姗姗.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培养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18).

(作者单位:南宁市第三职业技术学校)

猜你喜欢

培养模式创新创业中职学校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德育工作浅谈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武陵山片区高校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的建设与启示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