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作谈:文学,此心安处是吾乡

2020-10-30冯泽

都市 2020年10期
关键词:圈子里诗友心安

闲时我喜欢看电影,当看了《阳光灿烂的日子》和《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后,被震撼到了,于是自己也想尝试写一个类似主题的故事。

《阳光灿烂的日子》着重表现马小军经历青春的洗礼,省略他最后如何变成了和大家一样灰色的人。《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的故事则更像是一个寓言,着重展现导致小四杀死女同学所经受的无形压迫。

不同于两种电影的侧重,我在这篇小说里想更多地表现少年面对理想与现实两个世界差异的反应。库切曾说,我们如何才能保持想象力的纯洁性,使它免受现实的残害呢?或者说如何能使这两个世界共处呢?

我把主人公设置成一个普通的文学爱好者,用我的亲历亲闻来探索答案。这篇小说实际上写的是三个圈子的故事:“我”和诗友们的故事———“我”从阻止诗友参加活动,到自己参加朗诵会;“我”和发小们的故事———从“我”躲避发小专心考研,到和发小一起去看望病号;“我”和保安们的故事———从“我”见证保安们的吃拿卡要,到辞去保安。

在生活中,我们是一边学习、一边工作、一边追求理想,在不同的群体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在小说的这三个部分中,我理想化地让“我”无视时间的跨度,在独立的部分只做自己圈子里的事。

海子说,“在夜色中,我有三次受难:流浪、爱情、生存。我有三种幸福:诗歌、王位、太阳。”在《沸水之瓮》里,流浪和生存同时降临,《知患》的爱给《肾水亭记事》送去诗歌和太阳。当三个故事重叠,梳理正常的时间线,一个人心灵的成长脉络逐渐清晰,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使“我”心理失衡;考研的失利让“我”借助友情补偿;工作上的妥协导致朋友受伤让“我”愧疚,这些让“我”转变的原因,正是同一时间不同圈子里的不同身份共同影响下的结果。诗歌是三个部分里一以贯之的纽带,文学成了“我”在两个世界间来回踱步并最终选择的沃土。

过去的和已经存在的就讓它继续存在吧,只需要坚定自己内心的选择。文学,此心安处是吾乡。那为什么一定要选择文学呢?我想有过纯粹阅读和写作体验的人都明白,只要去过一次上帝的花园,就再也无法忍受荒芜的人间。

作者简介:冯泽,男,1997年生,山西长治人,运城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有作品见于《星星》《诗潮》《青春》《都市》《散文诗世界》《五台山》等。

猜你喜欢

圈子里诗友心安
你在,就心安
致微信朋友圈的诗友们
庚子夏日诗友雅聚
你在哪个圈子里生活
春日偕诗友登文华阁
人生路
拆[外二首]
我走进人群
一顿饭一处心安
为国家选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