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微信公众号的师范院校意识形态工作

2020-10-30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师范生公众育人

(苏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组织人事处,江苏苏州21513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阵地、主战场,高等学校的历史使命与职责,就是在党的绝对领导下,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意识形态工作做得如何,直接关系到“为党育才、为国育人”任务的履行质量的优与劣。

师范院校培养的是未来的人类灵魂工程师,扎实做好师范院校意识形态工作,不仅关系到立德树人工作能否落实,还直接影响未来教师踏上工作岗位后,能否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去履行好教书育人使命,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与中国能量。可以说,师范院校的意识形态工作,是必须举全校之力做好的首要任务。

一、信息化背景下,师范院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冲击与挑战

信息化为教育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既更新了教育思想与理念、变革了管理行为,也不断更新了人才培养方向、教育方法、教育路径设计等内容。但与此同时,信息化也冲击了师范生尚未定型的价值观,为意识形态工作带来挑战。

(一)多元文化冲击带来师范生价值判断困惑

在我国,社会主义主导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社会主义荣辱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育人者,希冀在教育各环节尽可能通过各种途径倡导主导文化,发出主流声音。但由于网络的虚拟及不可控,使各种繁杂、错误、非主流的文化趁机涌入并充斥师范生生活,加上传播过程中经一些个人或媒体别有用心放大渲染,导致多元文化冲击并稀释了主导文化,让一些立场不坚定的师范生在价值判断面前产生困惑,出现价值观颠覆的现象。

(二)理想信念消融带来师范生教育情怀动摇

作为师范生,树立扎根讲台、潜心从教的理想信念,是成为一名优秀人民教师的前提与基础。师范生对专业的认同、对教书育人使命的理解,直接影响其在校期间的学习状态及未来从教后的职业发展。然而,在师范生专业情意培育的“拔节抽穗期”,网络为西方一些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提供了滋长的温床,这些错误观念消融了部分师范生终身从教、立德立身、追求奉献的教育情怀,为意识形态工作带来诸多不确定的教育“隐患”。

(三)教学方式变革带来信息传播震荡

信息传播媒体的变革,触发了教育方式的变革,教育方式的变革从根本上改变了它传承文化的能动性。当代电子传媒的迅速发展引起了课程教材的载体、编制方法和教学方法的变革。以课堂教学为例,师范生获取资讯的途径不再是纸媒,各类融媒体平台使信息传播的速度、频次发生巨大震荡,但信息迭代与知识更新之间一旦出现不对称与不对等,学生对于资讯真伪的筛选、对于文化场域的辨析,将产生一定的迷茫与偏差。

二、微信公众号与意识形态工作黏着与吻合原因分析

通过微信公众号,用户可在平台上实现与特定群体的图文、语音、视频的全方位立体沟通;公众号所具有的留言、互动、筛选信息等功能,进一步拓展了公众号传播的维度。所以,微信公众号自身所具备的传播特征与功能属性,与意识形态工作本身所具备的无痕、浸润、立体等特性实现了较好的黏着与吻合。

(一)手段与内容的共生

为更好吸引受众,实现公众号运营目的,各类公众号一般采用融媒体的方式来完成其内容的推送,单一的纯文字很难再如传统媒体一样实现其教育、宣传、引导等功能。因此,理想状态下,公众号推送中的图片、音频、视频,应是运营者精心挑选后服务于推送内容的,是实现推文内容的一种必要辅助。由此可见,好的公众号中所呈现的各类内容,本身既是传播的内容,也成为传播的手段。而开展意识形态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充分基于育人的各类载体,发挥育人的诸多手段,实现育人手段与育人内容的共生共荣。因此,公众号的运营方式与意识形态的育人模式,有异曲同工之处。

(二)主体与客体的交融

与传统媒体不同,微信公众号使用者的参与度与能动性较强。区别于传统媒体的强势地位,公众号的使用者可通过选择订阅、转发分享、点赞留言等形式,把“阅读客体”转变为“传播主体”;同时,使用者通过与其他阅读者的辨析交流、思想碰撞等二次加工,进一步加深了其对推送内容的理解,无形中也形成了一个信息的传播中心。而成功的意识形态工作,一定是知识接受主体将教育内容这一客体有机整合,实现接受内容的内化感悟与提升,并通过内容的“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播散式分享传播,实现意识形态的裂变式教育。因此,公众号的传播特征与意识形态的育人过程,有一定的相通之处。

(三)封闭与广阔的统一

公众号信息的发布采用的是“点对面”的聚焦式投放,因此,如使用者没有关注或订阅公众号,无法第一时间收到推送内容;与此同时,微信朋友圈的“可见/屏蔽、群聊/分组”等功能,让信息投放之后的分享实现了受众的分类,使得公众号传播具有相对的封闭性。同时,传播学理论表明,微信平台上的信息传播,按传播影响范围大小的不同可划分为人内传播、群体传播与大众传播。微信的“指数式增长”“病毒式传播”,使得公众号在相对“封闭”的同时更具有了绝对“广阔”的传播空间。同样,意识形态工作,我们既希望在群体间完成相对闭环与独立的内容教学,达到知识传播的准确性;同样期待通过成员群体间交叉传播,使得意识形态工作收获更为广阔的传播空间与平台。

三、师范院校微信公众号支撑意识形态工作现状分析

基于上文论及的意识形态教育与公众号推送之间的深度融合可能,伴随公众号平台建设的不断深入与意识形态教育的日益复杂与多样,越来越多的学校在意识形态教育中发挥微信公众号的作用。但由于缺乏全盘的考量与系统的策划,导致在发挥公众号在意识形态引领的效用上未能达到理想的状态。

(一)权威性不足:价值引领思想引导薄弱

在基于公众号开展意识形态教育的工作中,比较容易走入的误区就是过分追求推送的形式而忽略了内容的思想性,从而导致学校公众号的泛娱乐化,更影响了其代表学校发声的权威性与公信力,原因如下:

一是运营团队整体站位不够高。公众号隶属于学校宣传部门,宣传部门下有一批学生具体负责公众号日常采编及运营维护。在对学生选拔过程中,过于关注编辑、摄影等技能,忽略对学生政治素养的关注,导致团队在初创时整体政治站位不高;在日常团队培训中,对学生理论素养培训又远少于对各类编辑器使用、照片动画剪辑等技能的培训,使得学生的能力发展不均衡,导致公众号的选题、推送屡屡出现“形式大于内容”“标题党”等问题,加上在内容发布中,缺少审核与把关,导致语病、别字等问题出现,弱化了思想引导的作用。

二是对公众号定位尚不够明确。调研发现,85.3%的运营人员认为公众号的作用就是帮助学校对各类活动进行宣传以及完成上级文件精神的转发工作。这样的认识误区,一方面窄化了公众号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无形中导致运营者没有站在思想引领者的高度以“宽视野、高立意”的导向去策划活动、思考问题。所以说,缺乏对公众号“服务学校、服务学生、服务教师”的“三服务”理念的把握,缺乏“引领职业、引领思想、引领人生”的“三引领”使命的认识,将直接影响到公众号在意识形态教育中的作用。

(二)实用性不强:校园特色内容打造缺失

通过公众号进行意识形态的引领,归根结蒂还是育人者希望利用新媒体资源服务并助力培养质量提升、立德树人使命践行。因此,必须通过打造特色、彰显亮点来充分发挥公众号的实用性。以某师范学校2019年(实时粉丝数1.5万)阅读量排名前三和后三的推送为例:

表1 某师范学校2019年公众号推送前三位与后三位

前三的推送,都具有十分显著的师范特色。第一条涉及师范生校园活动——五四青年节,其中宣传了师范生支教、社会实践、优秀典型等内容;第二条关于进编考试,作为师范生最关注的内容之一,文中介绍了顺利考编的优秀学生的考编故事及经验分享,对目前正在奋战考编的部分优秀同学的事迹进行了宣传,以此进一步激发其他同学学习积极性与信心;第三条关于新生入学指南,这份指南不仅介绍了新生入学时的注意事项,更整体介绍了在校期间的学业及成长规划。三条推送紧扣师范特色,更勾连了“学校—师范生—家长与社会”,进一步引领了师范生的意识形态,助力了他们的成长成才。但遗憾的是,这样的推送仅占全年的7%,而反观大部分的推送,则与后三名的推送较为类似。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学生完全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获得资讯,没有彰显校园特征的推送,很多师范生甚至都不愿意打开,这既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也影响了公众号引领作用的发挥。

(三)原创性不显:为校园发声意识不明确

2017年12月起,腾讯大面积开放微信公众号原创功能,目的就在于希望公众号能够进一步实现品牌维护与运营,以固化栏目等形式,吸引稳固群体,通过原创传播个体专属声音。新时代意识形态教育工作表明,身边人、身边事更具有教育意义,“小切口”更易带来“深思考”。然而对某师范学校的公众号推送内容统计发现,该公众号2019年度累计推送247条,其中原创内容31条,仅占全年推送量的12.6%。以该校2019年教师节推文策划为例。当天转载了2019年度省师德标兵事例,看似一个个感人至深的师德案例,但对师范生而言,由于缺乏了共情的土壤,教育资源被人为架空,学生很难有所触动,公众号育人力量没有得到发挥;以学习《教师专业标准》为例,没有采用“优秀毕业生谈”“师德标兵讲”“师范生辩”等形式,而是选择了机械的转载推送。因此,在公众号的运营中,应该始终有“我说”的角色意识,要有为校园里的人与事发声的“原创”意识,讲好系列故事,避免只沦为信息的“搬运工”。

四、基于微信公众号加强师范院校意识形态工作策略分析

基于微信公众号筑牢师范院校的意识形态阵地,是时代的趋势也是现实的诉求。结合前文论及的存在问题,立足学校人才培养实际,用活微信公众号各类功能,在立意定位、内容策划、团队建设等方面寻求策略,从而真正发挥公众号在师范生意识形态引领上的作用与价值。

(一)抓住师德修炼,将价值观融入公众号各环节

党管宣传,公众号也理应姓“党”。要以师范生师德养成作为公众号各环节的运营目标,以核心价值观的持续渗透作为管理手段,通过公众号运营体系的构建,牢牢把握意识形态的“话语权”。

一是做好公众号特色栏目及品牌构建。要提升公众号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增加公众号与用户之间的黏合度,就必须打造品牌、形成特色,有所针对、追求实效。师范院校要善于挖掘育人资源,凝练出符合学校特色的公众号品牌栏目。具体来说,可分为人物事迹分享、校园生活展播、教育前沿资讯、社会热点剖析等。由此可衍生出“优秀毕业生回顾”“我身边的师德榜样”“X老师讲教育理论”“一周一个名家教育故事”“我的教育初心”“我最喜爱的教育书籍推荐”等子栏目。通过较强的话题性与较高的学生参与度,让学生愿意读、愿意听,实现信息传播与思想引领的双向融合。

二是建立相对固定适度灵活推送机制。尽力满足用户期待,及时回应用户诉求,帮助用户形成阅读习惯,是做好公众号育人的前提。根据对公众号粉丝的随机调研发现,87.1%的在校生表示会期待学校公众号的内容推送,有96.2%的在校生表示毕业后不会解除对公众号的关注,仍希望以此来了解母校的各项发展。同时,公众号营销学表示,早上8—9点,中午12—13点,晚上20—22点,是用户微信使用及公众号打开相对密集的时间段。因此,要结合用户(特别是师范生)的阅读习惯,以相对固定、适度灵活作为推送机制,对一些品牌栏目,如“一周一个教育故事”等,在确保没有临时需要出让版面的情况下,采用准时、准点的形式推送,让用户形成阅读依赖,实现群体稳固与理念输出的双向达标。

三是形成线上线下混合联动运营模式。只有拓展线上资源,形成线上为主、线下为辅的运营模式,才能最大规模发挥育人合力。要以品牌栏目为依托,开展如线上票选线下分享、线上展示线下交流的粉丝见面互动活动,充分发挥公众号的后台留言、实时交流等功能,不断优化师范生使用体验。以“故事姐姐十五年”推送为例,公众号通过半年的时间集中展示了15年来热心儿童阅读推广的50位故事姐姐的事迹,邀请师范生点赞分享;同时利用12月5日国际志愿者日,进行线下表彰与故事分享活动,利用展板进行事迹二次展示,并通过故事报告会,让师范生以面对面的形式再次感受到先进事迹的冲击,线上线下混合联动的方式,弥补了公众号线上育人的短板,又使线下活动拥有了前期的基础,实现了师范生思想引领的双向贯通。

(二)扣住专业能力,将内容策划作为首要任务抓

只有兼具内容性、思想性的推文策划,才能夺人眼球、触及心灵。在内容的策划上,要结合师范专业,建立动态的素材资源库;要充分发挥师范生的主观能动性,参与到策划中来;要通过公众号矩阵合力,提升育人智力资源。

一是充分发挥集体智慧,组建内容推送资源库。在公众号选题的确定上,要有全年一盘棋的概念,结合重大节日与学校重点工作,由宣传部门牵头,学校各部门共同参与形成年度策划方案与拟推送清单,并报送党委审核;各类选题要形成动态资源库,并制定选题进入与退出机制。在年度清单的基础上,从资源库中遴选出月度推送清单,以“1+N”的形式,实现1张清单覆盖N个推送,N个推送完善1张清单,使公众号运营更有章法与规矩。

二是发挥师范生主观能动性,自下而上确定选题。除了自上而下确定选题外,要充分考虑到公众号的使用主体是学生,不断强化公众号服务意识。可以通过问卷调研、座谈交流等形式,让师范生提供他们所关注的热点话题,经过公众号运营团队的整合,实现“我的地盘我做主”。如师范生较为关注的学校见习实习基地、第二课堂管理条例、学历提升途径等,公众号均要做到有求必应,这样既拉近育人平台与师范生间的距离,也更好地完成思想引领。

三是整合学校微信矩阵,形成育人资源一体化。除学校的官方微信外,团委、图书馆、各院系也各自设置公众号,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发挥意识形态的引领作用。但公众号的分散,会导致师范生阅读不够聚焦,育人效果容易出现1+1<2的现象。因此,学校公众号必须发挥起育人矩阵排头兵的作用,整合校内各公众号的力量。在功能优化上,可以在学校公众号上设置端口,用户可以由端口接入各子公众号;在内容推送上,可以遴选在各公众号上推送的学生反响热烈的文章,转载到学校公众号上,实现二次宣传,进一步激发育人力量。另外,可以发挥区域高校公众号联盟的作用,通过“选题共推”“文章接力”的方式,形成育人大格局。

(三)加强团队建设,将技术与品格提升双轨并行

只有优秀的团队才能打造出优秀的公众号。公众号的运营,不应只是宣传部门或部分学生的事情,而应该像打造“课程思政”一样,挖掘学校各方面资源,形成强大的公众号运营团队,并将提升技术与提升品格齐抓共建。

一是加强监管,建立健全公众号管理规章制度。作为一个服务型组织,公众号必须通过加强制度建设来提升凝聚力与战斗力。制度建设主要涉及人员管理、内容审核、活动策划、例会召开、评优评先等。公众号指导教师要承担公众号运营第一责任人职责,对公众号各类工作进行指导。要健全公众号纳新标准、考核晋级标准;要形成三级审核制度,确保推文思想性与质量;要加大活动策划方案审核力度,规范公众号经费使用及审批;要形成周例会、月总结、年表彰会议制度,优化评优标准,形成良性的传帮带传统,服务学校各项事业发展。

二是聘请导师,吸收各学科教师参与管理运营。要发挥学校各类优秀教师力量,转变他们“阅读者”身份,以“运营者”的姿态参与到公众号的各项工作中去。各处室院系领导、思政教师,可在公众号思想性上进行把关;语文教师可在公众号推文写作质量上进行指导;艺体、信息教师,可在公众号美工、排版、图文处理上给予指导。与此同时,还可以以栏目主持人的形式,邀请校外专家担任公众号客座嘉宾与导师,提升公众号影响力。通过校内指导教师+校外客座导师的形式,全面提升公众号的运营能力与团队建设。

三是加强学习,组织各类专题培训与业务学习。加强培训是提升公众号团队建设的重要途径。要定期组织团队拓展、交流等活动,倾听运营同学心声;要加强团队思想性提升工程建设,定期组织理论学习,提升理论素养;要加大对新媒体写作、新媒体制作等内容辅导;要为团队架设“挑战杯”“创新创业”“互联网+”的赛事绿色通道,鼓励团队参与,以赛全面提升公众号的运营水平。

五、结 语

大力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既是现实的需求,更是时代的呼唤,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顺利实现。作为新时代的师范类院校,必须正视意识形态工作中的复杂性与艰巨性,调动一切可用之资源,特别是微信公众平台在意识形态引领中的技术保障与智力支持,始终立足实际,牢牢紧扣师德,创新新形势下师范生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路径,真正将师范生培养成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旋律,紧贴师范生专业标准的有担当、有情怀、有素养的时代新人。

猜你喜欢

师范生公众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公众号3月热榜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略论师范生儿童文学核心素养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