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知识图谱的高校教学模式研究
2020-10-30拓俊杰冯新新
拓俊杰 冯新新
(内蒙古师范大学 政府管理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
0 引 言
高等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关键环节,是培育优质人才的重要阵地。高校教学模式的创新性发展与构建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驱动力,是提升高校教学质量的保障性因素。正如加州帕洛玛学院教授John Tagg[1]、国王学院教授Laurie Lomas[2]、密歇根大学校长James Duderstadt[3]、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教授Harry Brighouse[4]、哥伦比亚大学教授Mark Taylor[5]等人所认为的,高校提升教学质量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仅通过学生成绩并不能完全反映教学质量的好坏。不过学者们普遍认可的是适宜的教学模式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好的教学模式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积极性、提高课堂收获率、促进教与学良性循环,进而对提升教学质量起到积极作用。同时高校教学模式还具有普适空间大、灵活多变、推广性强等特点,开展对我国高校教学模式的知识图谱研究,总结过往经验、发现发展规律、展望未来变化,既是对我国高校教育理论发展总结的客观需要,也是促进高校教学质量提升的客观要求。
目前针对高校教学模式的研究回顾比较少,已有研究主要采用定性方法展开评述,更多是针对某一具体的方式方法展开讨论和研究。如赵作斌和牛换霞[6]对“开发·内化·创新”的高校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研究,许健松[7]对高校探究式教学模式进行了讨论,韦冬余[8]对高校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构建提出了新的思路,等等。从研究内容的广度、深度和时间跨度上来看,目前很少系统性和定量分析高校教学模式。通过知识图谱对高校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可以更客观科学地描述其演变特征、更全面直观地描绘其发展趋势。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聚焦我国1949-2019年高校教学模式相关研究的演进和发展趋势,旨在为新时代我国高校教学模式改革和教学质量提高提供参考。本研究样本主要来自CNKI数据库核心期刊中的相关研究文献,选择如下检索策略:“主题=高校教学模式”,“期刊来源=核心期刊和CSSCI”,时间设置为1949-2019年,对检索到的783篇文献结果进行逐篇确认,783篇文献均符合要求。
主要研究方法:借助陈超美教授研发的科学可视化软件[9],对上述783篇文献进行知识图谱分析,总结和发现以往定性研究的内容和发展趋势,定量和动态地展示高校教学模式的演变,比较不同阶段的研究热点,并根据关键词战略坐标图预测未来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的趋势。
2 我国高校教学模式研究空间分析
2.1 发文量年度分布
年度文献发文量体现的是某一领域研究进展及发展程度,以及专家学者对该领域的研究热度,同时也可以通过发文量判断其研究阶段。通过对样本文献的分析,绘制高校教学模式相关研究论文年度分布图(见图1)。可以看出,直到1997年关于高校教学模式的研究出现第一篇文献,随后在波动中不断增加,总体趋势逐年增长。1997年作为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是高校教学模式研究从无到有的一个关键年,主要因为1996年在十四届六中全会上,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作为重点进行了工作部署,随即国家教委就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提出把教学改革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并就推动教学改革开展了专项课题研究,至此正式拉开了我国高校教学模式改革和研究的序幕。1997-2006年,年均增长幅度不大,处于小幅增长阶段。
图1 高校教学模式主题发文量年度趋势
到2007年,出现了一次高速增长,与上一年相比文献量近乎翻了一番,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2006年国家发布了“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在《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中,强调加强课程教学研究、探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有效途径。同时2006年在高等教育国际论坛上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作了题为《高等教育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报告,提出大学要成为国家技术创新的骨干力量,要鼓励组织专家教授投入到基础研究中来,加强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研究,为国家培养更多更优秀人才。在国家十二五规划中,继续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教育改革发展,反映在发文量年度趋势图上可以看出2007-2014年是一个发展阶段,这个阶段年均发文数量稳定在50篇左右。
2015年发文量与上一年度相比,增长幅度较大,主要受到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因素的影响,以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初见成效,同时教育部办公厅发布《2015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研究内容和研究形式的多样化。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建立健全课堂教学等具体要求,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并要求改革教学方法、加强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建设。另外,在2015年至今这一阶段,国家“十三五”规划发布,提出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则强调要“着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普及推广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等教学模式”“全力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实现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
2.2 期刊分布
对相关发文期刊进行研究,以高校教学模式为主题刊文的核心期刊数量为185个,其中125个期刊发文量在2篇及以下,期刊数量占比为67.6%,刊文量在10篇及以上的有20个期刊,期刊数量占比为20.5%。表1是高校教学模式主题研究发表论文数量排名前20的期刊及其复合影响因子、发文量和发文占比,前20个期刊发文量占185个期刊发文总量的54.9%。对上述数据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对高校教学模式主题刊文的期刊数量非常多,但大多数期刊(67.6%)仅进行了一两次尝试,表明该主题并不是此类期刊的重心或发展方向,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很多期刊对高校教学模式这一主题有较高的关注,对于高质量、有建设性、前沿性、引领性和主导性的文章都比较容易受到接纳。另外,前10的期刊发文量占总数量的一半以上,说明该主题的文章发表相对集中。
表1 高校教学模式主题研究发文量前20期刊
2.3 作者共现分布
经知识图谱分析,共有1213位研究者进行了高校教学模式的相关研究。根据普赖斯定律计算公式M=0.749×Nmax(其中Nmax为最高产作者发文数量,M为核心作者的最低发文数量)[10],计算得出M≈2,即发表文章数量大于等于2篇的作者可被称为核心作者。经统计,共有核心作者48人,具体见表2,核心作者约占总作者数量的4%,48位核心作者累计发表104篇核心期刊论文,约占总样本量的13%,与普莱斯定律所要求的核心作者发文数占比应大于等于50%的指标相比,远远未达到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高校教学模式研究这一主题的核心作者群体尚未形成。
表2 高校教学模式主题核心作者统计(发文数量≥2篇)
2.4 高被引与高下载文献
关于高校教学模式相关研究的高被引与高下载前10篇文献如表3、表4所示,高被引文献说明文献质量得到较为普遍的认可,高下载文献表明具有较高的研究热度,因此分析这两种类型文献有助于研究人员迅速掌握领域内核心概念和权威理论,以及把握研究热度。由表3可知,最高被引文献前3篇均为发表时间较早的论文,第4篇发表于2016年,能在被引文献中排在前列说明文章质量和研究内容的认可度较高。结合表3和表4 可以发现,高被引文献和高下载文献有部分重合,说明对高校教学模式的相关研究一直在持续受到关注。
表3 高校教学模式主题的高被引前10篇论文
表4 高校教学模式主题的高下载前10篇论文
3 我国高校教学模式研究时间分析
我国高校教学模式研究在不同时间的变化,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以783篇文献的关键词为主要分析对象,绘制了关键词共现时间演进图谱,如图2所示。可以看到高校教学模式的发展可以划分为4个阶段,这与图1年度发文数量统计结果相吻合。这4个阶段以1997年、2007年、2015年为时间节点,分别为:萌芽发展阶段(1949-1996年)、实践探索阶段(1997-2006年)、快速发展阶段(2007-2014年)、多元化发展阶段(2015-2019年)。
图2 高校教学模式主题关键词共现时间演进图谱
3.1 萌芽发展阶段(1949-1996年)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教育部于1950年颁布了《高等学校暂行规程》,规定了高等学校的教育方法、培养目标与具体任务。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草案)》(简称《高教六十条》)颁布,对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有了详细规定。1985年5月,中共中央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高校的重大任务是培养人才和发展科学技术文化。进入90年代,改革开放和经济体制转变成效显著,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1994年7月,国务院颁发《关于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提出要进一步发挥高校在国家科技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从高等教育发展过程来看,1949-1996年这一时期主要集中在高校教育目标、高校发展定位方面,对高校教学模式的研究较少,更多借鉴发达国家的教学模式,该阶段属于萌芽和积累阶段。
3.2 实践探索阶段(1997-2006年)
随着《关于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实施意见的落地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提出,以及相关研究项目的审批通过,1997年清华大学外语系教授张为民、何红梅发表了《两位一体相辅相成——谈当今我国高校英语教学模式》一文,将教学理论的研究具体化为教学模式。这一阶段文章数量不多,研究类别主要集中在教学改革、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且对体育教学和双语教学研究的比较多,这一阶段提出的主要教学模式有:“两位一体” “俱乐部型” “学导式” “选项” “处方” “轮换” “1对N” “互动式” “分层” “大平台”等。由于受到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冲击,从这些教学模式名称上可以看出这些名词都比较抽象,且缺乏统一的命名原则,如“选项”和“处方”教学模式,其本质是一致的。这也从侧面反映出该阶段我国学者对高校教学模式的研究处于实践探索阶段,每个人的理解不同,分析角度各异。
3.3 快速发展阶段(2007-2014年)
2007-2014年,对高校教学模式相关研究的文献量出现了高速增长,主要受到“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纲要引领的影响,以及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的影响,促进了国家和地方对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视,进而将视线聚焦到了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上。对2007-2014年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类别明显增多,从上一阶段的不足10个类别增至33个类别,包含的信息出现了井喷式增长。对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研究的课程不再局限于体育和外语教学,出现了多个学科、多种课程的教学模式研究,同时也不再局限于课堂教学,对实践教学也展开了相关研究。
这一阶段教具代表性的高校教学模式有:“互动式” “模拟实验” “体验式” “多媒体” “分级” “立体化” “融入式” “网上学习” “和谐型” “立体多向互动式” “主题研究型” “嵌入式” “探究式” “探究-讨论型” “引导体验式” “多维一体式” “SPOC”等。从高校教学模式的名称上来看,对相应教学模式的抽象与概括更加贴切,说明我国学者对高校教学模式的研究更加深入和具体,对其理论和内涵的把握也更明晰。并且随着研究经验的增长和研究深度的提升,这一阶段的后期出现了诸如“SPOC(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等专有名词,这表明对高校教学模式的研究更加具体化和规范化。这一阶段是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阶段,也是高校教学模式研究奠定基础的时期,这一时期开展高校教学模式研究的作者多达604位,占研究该主题作者总数量的50%。通过以上分析,表明该阶段是高校教学模式相关研究的快速发展阶段,也是理论和实践研究基础期,同时还是我国学者多年高校教学经验和教学实践的提升期。
3.4 多元发展阶段(2015-2019年)
《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的出台,推动高校发展理念向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能力的方向发展,以及“深化教学改革,全面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促进了高校在教改领域的投入和发展,以上这些都是这一阶段高校教学模式研究多元化发展的驱动力。
对2015-2019年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部分教学模式被正式提出,比如“体验式教学、翻转课堂、慕课、案例研究、实践教学”等,在前几个阶段没有出现,这说明对此类高校教学模式的研究成为这一阶段高校教学模式研究的主体内容。结合图2关键词时间演进图谱进行分析,发现这一阶段的教学模式体现出多样化多元化的特征,既包括实践教学、体验式教学等传统教学模式,还包括慕课、新媒体、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等新兴教学模式。同时,SPOC、微课、互联网+、MOOC平台、O2O教学、新媒体时代等关键词的出现还体现出了高校教学模式与科技发展相融合的态势,而高校做为科技创新发展的前沿阵地,将科技手段应用于教学模式创新,也正是将理论成果转化为实践研究的尝试。
这一阶段是我国高校教学模式研究高质量、多元化发展阶段,期间涌现出了许多理论观念超前、课程设计独特的教学模式,且这些模式得到了多数人的认可,体现出我国专家学者在这一领域开始进入创新发展时期,结合自身经验开始探索与科技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4 我国高校教学模式研究热点与趋势
以近5年来的文献为分析内容,分析关键词词频及关键词中心度,绘制关键词战略坐标图,关键词战略坐标图可以较为直观的反映研究热点和研究趋势。经分析,共得到655个关键词,删除中心性为0的关键词,去掉“高校”和“教学模式”两个极端关键词,绘制关键词四象限战略坐标图,如图3所示。
图3 2015-2019年文献关键词战略坐标
4.1 第一象限:主流核心
第一象限中的关键词特点是词频高、中心度高,包括“翻转课堂”“慕课”“实践教学”“教学模式创新”等关键词,这些关键词代表了研究的主流议题,不仅研究频次高还与其他研究主题联系紧密,是当前研究的重点和趋势。其代表性研究包括:郑瑞强等(2017)对高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探讨[11],杜艳飞等(2016)讨论了“对分课堂”在高校教学模式改革中的重要作用[12]。
4.2 第二象限:潜在热点
“高校思政课”“微课”“互联网+”等关键词位于第二象限,特点是低频次、高中心度,已经受到关注且与其他关键词联系紧密,是未来高校教学模式研究的潜在热点,有向高频关键词发展的趋势,是学者应予以高度关注的区域。这方面已经开展的研究包括:张云霞等(2017)探讨了以微课为契机的高校教学模式变革,通过总结微课的特点及作用,确立基于微课的新型教学模式[13]。
4.3 第三象限:交汇区域
这一象限的关键词频次高、中心度低,表明这些关键词已经发展成熟但与研究主题联系不是很紧密,或者属于热度正在下降的关键词,比如“英语教学”就是属于热度下降的关键词。还有一种情况是热度很高同时在不断提升与主题的联系,比如“大数据”,近年来热度很高,但与主题的联系不是很紧密,处于两者相碰撞与融合的阶段。这一象限属于下降与上升的交汇区,对此区域的关键词应予以明确区分,认清不同关键词的发展趋势。
4.4 第四象限:边缘地带
“研究型教学模式”“高校体育教学”“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体验式教学”“OBE理论”“理论与实践”等关键词位于这一象限,特征是频次低、中心度低,受到的关注比较少或尚未发展成熟,与其他主题联系较少。这一象限的关键词有两个可能性,一个可能是过去的主流研究趋势,现在研究较少,比如“高校体育教学”;一个可能是新兴的观念或理论,尚未广泛传播和发展,例如“OBE理论”。
5 我国高校教学模式发展优化建议
以上通过对我国(1949-2019)高校教学模式的知识图谱分析,分别进行了年度发文量、期刊分布、作者共现、高被引与高下载文献、关键词时间演进、关键词聚类分析,以及近5年关键词战略坐标图分析,可以看出我国高校教学模式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很快,时间上的发展历程主要经历了4个阶段。这4个阶段的模式变迁可以归纳为“高校发展定位→传统教学模式主导→教学模式改进与优化→新兴教学模式创新与多元化”。高校教学模式在经历了上述的改革与演变后,推动了高校教学质量的提升。经过文中知识图谱的分析后,还可发现我国高校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研究核心尚未形成,作者的集中度低,作者间合作交流少,同一作者对该领域的研究不够深入、持续关注相关领域发展并形成系列成果少等。基于以上分析,结合我国发展实际,探究我国高校教学模式发展的优化建议。
5.1 加强高校教学模式基础研究
高校教学模式的创新发展离不开对教学理论、教育思想等内容的基础研究,只有在基础研究上有突破、有收获,才能推动高校教学模式的优化升级。目前我国高校教学模式研究呈现多样化、多元化趋势,但基础研究相对薄弱。应进一步加强政府政策引领和财政支持;高校注重相关研究导向;支持相关领域青年教师长期从事基础研究;同时进行产学研一体化全链条布局。
5.2 深化高校教学模式团队研究
目前高校教学模式主题研究存在的问题之一便是缺乏研究核心团队,缺少体系化、系统化的研究成果。有很多作者只开展一次相关研究或只合作一次,无法形成长效性研究视域和研究团队。从学者自身来说,要深化研究视域,形成对已关注或已开展主题的深入研究,强化对高校教学模式的深入化、体系化研究,加强与研究团队的长期合作,形成良性研究习惯。高校可加强研究团队的政策性支持,鼓励高校教学模式研究团队的形成与常态化建设。
5.3 把握高校教学模式发展趋势
从前文分析结果来看,高校教学模式热点研究问题集中在“翻转课堂”“对分课堂”“混合式教学”“慕课”“微课”“OBE理论”“探究型课堂”等内容,高校教师应掌握高校教学模式的已有成果,并将其运用于现实教学;同时把握高校教学模式发展趋势,探究前沿性教学模式的动向,及时将所感所知形成教学研究成果,并转化为实际教学行动。
5.4 推动高校教学模式与科技融合
从高校教学模式相关研究发展趋势来看,新型高校教学模式的出现大多是以吸纳科技成果的方式来重构或完善已有模式,如“慕课”“微课”“SPOC”等。此种发展趋势体现出教学模式与科技融合发展的态势。高校层面应加大教学软硬件投入,形成优质的教学资源,构建良性教学环境,推动高校教学模式与科技融合平台的形成。教师层面需加强自身教学理念的转变与教学技术的运用,强化以学生为中心理念,树立终身学习意识。
5.5 强调高校教学模式与课程的匹配度
通过前文的知识图谱分析,在提取的关键词中既有教学模式又有课程名称,如思政课、体育课、英语课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高校教学模式与课程相匹配的重要性。很多较为成熟且实施效果比较好的教学模式在进行交互运用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适应课程的情况,比如体育课、艺术课等课程与数学课、英语课等的教学模式有很大差别,文科类课程与理工科课程的教学模式也存在较大差异。有时候相同课程由于专业培养方向、培养目标的不同都会导致教学模式的差异。因此,高校教学模式的运用离不开具体的课程,离不开具体的教学环境,应强调高校教学模式与课程的高匹配度,弹性运用已有模式,提高高校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