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短视频大热的社会影响探究

2020-10-29凌耀

今传媒 2020年9期
关键词:社会文化尼尔短视频

凌耀

摘 要:新媒体时代媒介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个时代所谓的新媒体不外乎是短视频这种形式,而从2017年开始出现的短视频热潮中,社会的認知形态以及民众对信息获取的态度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更强的感官刺激和更多的心理需求成为当下受众的主流需求,笔者希望通过对尼尔·波兹曼理论的回顾,结合当下大热的短视频形式,研究出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关键词:短视频;社会文化;尼尔·波兹曼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20)09-0074-04

一、引 言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时代技术的日趋成熟,以及5G时代的飞速到来,普通民众的阅读习惯和信息获取方式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媒体的兴衰往往受到技术迭代的影响,“信息快餐”的碎片化阅读成为了当下信息传播的主流,人们将信息获取分布在一天之中的各个时间段中,而依托于移动客户端的发展,有94.2%的民众会选择在移动设备上进行信息的获取。由此短视频便从中发展出来,但是对于每一种新兴的媒介形式,都要有一个正确的发展导向对其发展以及内容创作进行规范。短视频新闻是一个处在发展最前沿的新兴事物,需要予以技术以及创作核心思想上的指导。由于移动阅读时代的普及,短视频新闻对于普通民众价值观念的引导作用便凸显出来。当下的社会也正是借由短视频这一传播媒介构建了一个相对来说影响力巨大的生态圈层,可以说短视频也是当下媒介生态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可以预见的是,作为一个以AI算法为核心的媒介形式,短视频的发展也是受到了技术发展的制衡,同时短视频因其独有的传播特点形成了内容为王、渠道先行、爆款复制的传播形式,由此也对当下的社会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影响,这样广泛的影响再结合当下鼓吹的“狂欢享乐”的主题,二者相辅相成,形成了现今短视频行业火爆的现象。根据 QuestMobile 的数据,2017 年国内移动视频行业月度用户总规模已经向 10 亿看齐,而其中短视频用户的同比增长高达 58%。由此我们也可以将这场互联网行业的“狂欢式”爆发,看作是短视频发展的元年。

二、短视频造成的“童年消逝”

在《童年的消逝》这本书中,尼尔·波兹曼认为童年是“文艺复兴的伟大发明之一”,而这里提到的童年并不是我们普遍意义上的童年,而是指在印刷技术推广之后,文字的书写成为社会文化具象化的主要手段之后,一个人如何变成一个能够进入成人世界的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需要学习书写的能力,从而通过这样的能力来窥探社会的文化。而对儿童来说,他们与成人世界之间的隔膜主要就是学校所授予他们的读写能力,由此来分隔开成人和儿童之间的区别。而在当下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由于电视、电影的门槛降低,以及网络移动终端的大范围普及,信息的获取已然不仅仅依靠于文字的传播。视频的出现,直接解决了信息传播在受众理解方面的难题,视频形式的信息直接作用于受众的视觉与听觉,这一变化不单单是将成人世界毫无保留地呈现在孩子面前,而且视频形式中成人世界的信息以一种不可思议的速度传递给了儿童世界。这种情况在波兹曼看来,儿童成长所需要用来学习的时间会大大缩短,甚至消失,由此即所谓童年最终消失。

这种观点应用于当下的传播环境中,可以发现当下的信息传播形式是短视频,而短视频特点在于符合“信息快餐时代”的要求——简单、快捷。这种形式的信息有时已经不只是将成人世界的信息传递给儿童,它甚至还做到了将成人世界的阴暗面拿出来剖析给“儿童”看,这种现象就直接导致了现在人常说的“早熟”现象。短视频的互动所形成的社交属性,其参与门槛低下,参与者文化理解的能力参差不齐,由此使得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交融在了一起。就如当下,在短视频领域火爆的“球鞋文化”,这种带有成人世界主观色彩的价值导向使儿童世界形成了与钱挂钩的“钱本位”思想——“贵的就是好的”。

从事物发展的角度来看,“童年”的存在是有必要的,但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根据需求来调整时间,但是其本质目的是不能改变的,要让“儿童”有足够的能力来理解社会文化,进而进入成人世界。

三、技术发展与短视频传播

提到传播中的技术时,很多人不可避免地会想到尼尔·波兹曼的“技术决定论”。在当今时代,技术发展总是走在最前沿的,而伴随着技术的发展,社会中的传播形态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与之相对的是社会文化的进步与发展,也会对技术的发展和延伸方向做出一定的制约。

(一)算法推广

短视频传播推广的核心是“算法”。例如抖音短视频平台的推送就是以其母公司字节跳动在今日头条这款APP中所使用的AI算法作为核心,通过受众的观看习惯,如每个视频停留时间的长短、打开抖音短视频APP的时间段等因素对受众的兴趣取向进行预测和归纳,然后根据当天的热点事件,或者新闻进行推送。在尼尔·波兹曼的《技术垄断》一书中,讲到了一个关于塔姆斯法老的故事,这个故事是塔姆斯法老和发明文字的智者的一个讨论。从历史的角度上来看待这个故事,历史上的每一次媒介革命,从文字到印刷术,到电影、电视,再到当下的互联网移动端媒介,一次又一次的技术变革带来的是受众对于事物接受能力的急剧变化。但从媒介环境学的角度来看,尼尔·波兹曼的《技术垄断》是将“技术决定论”和媒介环境学的生态融合在了一起,但在书中他提出的观点都在呼吁人们警惕技术对一切意义和价值的垄断。这一观点对比当下的社会环境,我们生活的社会是被媒介包围的社会,我们所获知的信息都是由媒介所传达的,而上文中提到的媒介的进步与发展依赖于技术的发展,所以说,我们是沉浸在科技所营造的媒介拟态环境中。

例如,2019年4月抖音APP上被持续关注的超级话题“奔驰漏油事件”,这一事件的爆发是在一旁围观的群众因猎奇心理而上传的一段“坐在奔驰车上哭闹”的视频后,而正是在这个“信息快餐”的时代,这一具有鲜明主体的新闻视频迅速引起广大民众的探知欲望,正是由民众的探知欲所引发的流量关注度,这个视频的热度被视频推广的算法截取,被广泛地传播开来。而在这个时间段内,每个用户在刷视频时都会发现相关的推送,甚至在算法的捕捉下大量类似事件的推送也会呈现在用户的终端上。

(二)“大事件”的算法传播

在2019年的“十一”期间,用户可以在短视频终端上发现以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主题的视频占到了总量的30%左右,尤其是在假期的前三天这类视频在算法的推送下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比例。这样的短视频案例的推送,人们在观看这些大量视频的时候还会有多少属于自己或者是对事件本身的思考。诚然,短视频的算法推送是由于受众的需求所导致的,但受众又从中获取到了怎样的思考,联系到传播学中的议程设置理论,这些媒介在通过算法技术向我们传递信息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推动我们形成相关的议题。

回归到尼尔·波兹曼的理论,在他所提到的技术对于人的文化的影响,二者并没有做到相互之间的垄断,因为所谓的文化可以说是经济基础、政治影响力、社会意识形态、个人身份的社会认同等元素的综合,技术可以在某一个元素方面带来巨大的影响甚至变革,但是还远远做不到彻底颠覆文化的地位以及他的总体形态。就像是短视频的算法,它虽然可以影响议题的形成或者结束议题的讨论,但是在算法的底层逻辑中还是依赖于受众的需求。所以说,波兹曼在关于技术作用的方面有其高瞻远瞩的地方,同时也有过度的忧虑,或者可以说是片面的、尖锐的对抗思考,所以关于“技术”的“垄断”还需要参考当下的社会情况。

四、奇观娱乐的短视频

上文提到尼尔·波兹曼的《技术垄断》一书中还有着这样一种观点——“信息过剩”,这个观点同样也是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着重谈到的问题。在谈到“信息过剩”这一表象时,波兹曼在书中是这么说的:“(抵御信息过剩的)防线崩溃之后,人们就无法寻觅经验中的意义,就会失去记忆力,也就難以想象合理的未来。”的确,在当今社会环境下,消费主义大行其道,奇观的景象层出不穷,信息的碎片化、受众的健忘已经成为当前受众普遍的现代性表现,甚至很多受众都没察觉到自己的健忘速度,或者说是忘记自己“忘记”这件事。不过从另一个角度上来看波兹曼所谓的“垃圾场”,已经形成了一片新的生态领域。在这个全新的媒介环境中过剩的信息里产生了巨大的产业,包括大数据、流量生意、注意力经济、区块链等。在这样的整体环境下,短视频产业的兴起以及短视频的快速推广仿佛有了一个相对合理的解释。大众媒介应当是社会变化的晴雨表以及瞭望哨。但随着“互联网+”以及智能AI的不断发展,作为融媒体时代的自媒体从业者的门槛和专业要求在不断下降,民众对短视频创作产生了高涨的热情。在这种持续高涨的热情之中,短视频的创作呈现出大量的可以抓住眼球的视觉符号。同时,作为视听结合的传播手段,短视频也造了就很多流行的听觉文化,正是这些刺激感官的符号的出现使得短视频传播呈现出碎片化、垂直化、细分化的特点,这些短视频从人文文化到我们日常的衣食住行,统统都成了视听符号的结合产物。这些短视频的日常化和视觉化,也代表了受众对于这种浅显易懂的拼接式喜好的偏向。

(一)受众的奇观化需求

大众媒介的快速发展使奇观化现象的生成变得越来越容易,短视频开始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巨大影响,人们对视觉符号的汲取开始越来越多,视觉上的刺激也越来越难以得到满足。人们在观看短视频时获得了观看瞬间即时的快感和心理需求上的满足,又或者是社会身份上的认同感。首先,在UGC时代,短视频强调碎片化的即时分享方式,不同的创作者可以选择在不同短视频平台上(如抖音、澎湃新闻、快手短视频等),进行关注搜索、发布、分享短视频作品的相关活动;其次,短视频市场竞争激烈,整体的市场份额由智能手机终端的使用量来决定,在市场份额一定的情况下,“网红”总是在不断的出现并瓜分市场,面对短视频受众有限的精力和无限的需求,短视频的创作者都需要生产出有视觉冲击力的、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能带给人们视听刺激的、减少在观看过程中思考的短视频作品,这些短视频作品又和当下的消费社会相贴合;最后,民众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互联网的存在,短视频与民众衣食住行的结合,使得受众在衣食住行方面的认知和思考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短视频内容的影响,这一点也是由于短视频垂直化形成的兴趣圈层造成的。在碎片化的时间里,短视频这样的“信息快餐”是很多人消磨时间的不二之选,因为兴趣相投,短视频总是能给观众推送其比较感兴趣的内容,所以受众不自觉地就会沉浸在短视频所营造的“美好环境”中,例如在一定的碎片化时间中,喜欢改装车的人在消费短视频的时候,APP会大量推送相关内容,做到第一时间抓住受众眼球,由此而误事的情况也就屡见不鲜了。而由于受众的猎奇心理和奇观消费的需求,短视频已经成为人际交流、沟通和谈资生产的必要手段。

(二)视频内容的同质化

短视频在内容上大致可以分为舞蹈类、音乐类、个人生活记录类、搞笑故事类等几种类型。但是由于当下的受众需求不断提高,短视频的时长也发生了相应变化,从最开始的15秒视频发展到现在,最长可以达到五分钟的Vlog。在短视频的创作中,视频主人公的颜值和长相分值的高低决定了受众是否要观看这个视频,也成为了这个视频能否获得成功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当前受众将大部分的注意力都放在了短视频主人公的外貌形象上。美国学者桑塔格指出,“拥有亮丽光鲜外表的选手往往更容易得到观众的审美,移情女性角色尤其如此。”短视频追求片面的刺激,进而忽视了视频的艺术性,从而造成了从业者对于视觉刺激的追求,以及大量的搞笑故事类视频爆火。相同形式的视频大量泛滥,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审美疲劳,就是这种疲劳的出现,又使个人生活记录和科普类的视频开始大行其道,这种现象也是受众不断追求对娱乐精神的满足所造成的。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一书中提出“娱乐过度会造成大众的低智化和社会公德的丧失”,受到当前社会中享乐主义和消费主义的影响,一些短视频制作者片面追求对受众视听感受的刺激,迎合受众心理,为了吸引受众而刻意去扮丑、耍宝。使得受众接收到大量“符合”自己口味的短视频,并不断沉浸其中,并且在观看过程中不去思考自己究竟看了什么内容。

大量短视频的创作者在创作的过程中不去思考如何创新,而是借助短视频APP的便利条件和优秀的视频处理功能,进行非常简单的场景变化,从而制作出与大片风格相近的短视频。这种同质化的生产形式受到了大量短视频制作者的追捧,同时,受众较高的接受程度也是这一现象出现的助推因素,视听符号刺激着观众的视觉与听觉。满足了受众视听刺激的需求,也极大地满足了受众对理想生活的期待。比如在抖音平台上,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爆火”的歌曲和视频,这些视频在制作和传播的过程中,大量的创作者会选择同类型中最先“火”起来的视频,然后仿照其拍摄形式,多次变更场景,并适当变更服装。目前众多短视频平台中的爆火现象,基本都是这样形成的。

大量同质化且浮夸的短视频,很容易使受众沉浸在短视频所营造的美好生活中,从而混淆现实的边界。在消费主义不断鼓吹的当下,短视频的特点是碎片化、垂直化和泛娱乐化。消费主义时代,消费的目的不是为了满足人实际生理的需求,而是不断追求被刻意营造出来的、被刺激出来的“虚假”欲望的满足。短视频制造出一系列的奇观化形象,刺激了用户“虚假”欲望的产生,当下即时的感官愉悦掩盖了更深层次的意义。这种追求感官愉悦的“虚假”需求,正是尼尔·波兹曼所提出的“过度娱乐”的一种表现形式。

五、结 语

“信息快餐”时代的来临,大量碎片化的短视频出现在受众的周围,受众对能够刺激他们感官的信息的需求已然不可抵挡,短视频这种依托于大数据技术“算法”的精准划分,对用户进行“精准”投递,在内容上追求片面刺激的信息形式,受到了大量的追捧。短视频更多地通过对感官的冲击与对虚拟世界的营造,给受众呈现出“美好”的信息世界。较短的时长可以更好地融入受众的碎片化时间,垂直化的细分使得受众得到心理需求的满足。但是在尼尔·波兹曼理论的提醒中,我们不得不正视这种现象所带来的后果,新媒体技术发展形成了全新的媒介环境,在这种媒介拟态的环境中作为受众要保持思考与辨别能力,更好地应对新媒体时代的挑战。

参考文献:

[1] 丁汉青.2018年新媒体行业发展态势分析与盘点[J].出版广角,2019(3):14-19.

[2] 张天莉,罗佳.短视频用户价值研究报告2018-2019[J].传媒,2019(5):9-14.

[3] 林功成,张志安,郑亦楠.媒体抖音号的现状、特征和发展策略[J].新闻与写作,2019(3):46-54.

[4] 刘洁琼.融媒体时代我国短视频新闻发展现状及前景[J].科技传播,2018,10(14):128-129+161.

[责任编辑:艾涓]

猜你喜欢

社会文化尼尔短视频
一个小奖品
符号学视角分析恶搞短视频
移动社交时代短视频的传播及营销模式探析
论广场舞对社区、村镇居民的重要性
关于 “机械复制”的思考
尼尔丝历险记
用户自制短视频的受众研究
六曜与日本文化
浅谈社会语言学视角下性别差异的体现
后现代视域下新媒体短视频的美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