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文化传播视阈下的地铁壁画传播研究

2020-10-29祝博伟柯惠瑶

今传媒 2020年9期
关键词:壁画西安乘客

祝博伟 柯惠瑶

摘 要:城市地铁站是该城市地域文化展示和传播的载体,壁画作为地铁站空间中较为醒目的艺术品,能够有效地彰显城市的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西安地铁壁画依托于历史悠久的古城西安,将历史与现代巧妙地结合,吸引了众多乘客的目光,但依然存在些许不足。本文从城市传播的视角出发,将实证研究与文献研究相结合,基于西安地铁壁画目前的建设与设计,就如何通过地铁壁画有效传播城市的历史文化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地铁壁画;城市文化传播;载体与窗口

中图分类号:G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20)09-0044-03

一、地铁壁画及其城市文化传播功能

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以官方视角提出“讲好中国故事”的对外传播策略。如今,“讲好中国故事”作为中国一项重大对外战略,在传播中国文化与价值观念、实现跨文化互动沟通与国家形象塑造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在这样的语境下,西安市作为一座年接待游客超千万人次的新兴旅游城市,如何更好地传播西安特色城市文化、讲好西安故事就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城市公共交通运输系统的完善,地铁在推动公共交通以及沿线商业发展的同时,也承载着文化传播的重要作用。地铁壁画作为地铁空间中较为吸睛的艺术装饰,将城市的古典韵味与现代科技有机交融,能够向乘客有效传达西安的文化特色[2]。融入了现代科技与艺术设计的地铁壁画作为地铁站中的新型传播渠道与窗口,如何更好地担起城市文化传播的重任也是我们亟待探索的。

(一)城市文化传播中地铁壁画的地位与影响

地铁站是地域文化展示和传播的载体和窗口,通过在地下空间中巧妙融入城市文化的方式,不仅可以增强城市居民的文化认同,更可以将城市文化有效传播出去。

壁画是绘画、书法、诗词等艺术形式的结合体,具有强烈的视觉感染力与冲击力。地铁壁画在设计时便考虑了人文、历史、地理、民俗、审美等众多因素,通过图形、色彩、材质以及科学的构图法则,来提升地下空间的文化氛围、适应并引导公众的欣赏能力。由于地铁站环境较为阴凉、单调,本就埋頭赶路担心行程的乘客便更容易产生焦虑、压抑的心情[3]。地铁壁画在设计的色彩和形式上可以更加鲜亮、灵动,通过偶尔的视觉与空间的错位,打破单调乏味的空间,在给匆匆赶路的乘客带来一点乐趣与玩味的同时,将壁画承载的文化潜移默化地传播出去[4]。

与此同时,与一般艺术品不同的是,地铁壁画作为一种公共艺术,具有强烈的公共性,也有着与大众更为接近的平民文化属性。人们在接触壁画以及壁画所承载的信息和价值观时,并不需要费时费力,因为它们早已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将壁画作为城市文化传播的载体,更能为大众所接受。

(二)相关文献综述

国内关于地铁壁画的研究也是近十多年来才开始出现的。一方面,其中被引用较多的论述,如叶娟的《中国城市地铁壁画的地域性研究》等,点明了地铁壁画地域上的差异性以及对城市形象的塑造作用,但大多是基于中国城市地铁的宏观情况来论述,缺乏针对性;另一方面,针对西安地铁壁画的论述,如胡慧滢的《地铁壁画艺术的视觉传播研究——以西安地铁一号线二号线为例》、范军的《地下空间壁画艺术的材料研究——西安地铁一、二号线壁画材枓研究》等,大多基于壁画这种艺术形式本身来研究,如视觉传达、壁画材质等方面,未从文化传播的角度入手。

故本文将西安地铁壁画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实证研究与文献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基于西安地铁壁画的现状,从城市文化传播的角度,对西安地铁壁画的叙事性、社会性特征进行讨论,并就其现状提出问题与改进建议。

二、西安地铁壁画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西安地铁自其第一条线路于2011年9月16日开通试运营以来,至今共建成通车四条线路,分别为地铁一号线、二号线、三号线以及四号线;目前在建线路共有六条(段),远期规划多达十八条。

其中地铁二号线作为最早开通的线路,于2011年全线通车,途经钟楼、永宁门、小寨等热门商圈,以及北苑、安远门等历史遗迹,人流量大,是贯穿西安市区南北中轴线的核心线路。地铁二号线共21座车站,其地铁文化建设相对较为完善,除北客站外每座车站均有一面大型地铁壁画和一到两面小型地铁壁画。

西安地铁壁画作品和地铁空间的很多设计,特点颇为鲜明。如二号线整体设计以唐文化为主基调,如体育场站的《盛世》充分展现唐代盛世的时代风貌;此外,也将西安历史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如钟楼站的《秦腔》和《数字古城》便实现了古典与现代的完美碰撞;有些也不乏表现出西安人的精神面貌,如龙首原站的壁画墙上一条金色飞龙腾云驾雾,体现出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龙马精神。

在与外部空间有效结合的前提下,地铁壁画能够增强区域的识别性[5]。对这座城市尚感陌生的游客来说,这些独一无二的壁画能够指引方位,也能让人们了解所在区域的独特历史;对于在西安生活多年的市民来说,壁画能引导出他们对该区域的历史记忆,于是地铁壁画便成为不同站点的文化标志与视觉符号。

地铁二号线体育场站的壁画《盛世》《活力四射》便将唐代风俗与现代运动相结合,与“体育场”这一站点名称相映衬;又如凤栖原站的《凤舞》,壁画中两只抽象的凤凰飞向远方,再现了“鸣凤栖原”神话传说,以绚丽的华美色彩和舞动姿态象征着人民的美好生活……这些壁画都能让人们迅速定位自己所处站点,并陷入遐想。

尽管如此,西安地铁壁画也有一些设计饱受非议。例如,地铁二号线韦曲南站的壁画《关中八景》用黄、白、绿、蓝四种颜色的8块石材来展现华山雄风、骊山晚照、灞桥风雪等八种美景,但由于其色彩过于浓重,掩盖了画面内容,使得整体效果不够丰富、鲜活,且就色彩本身而言也略显单调。

此外,地铁三号线大雁塔站的一幅壁画《天竺佛光》,其内容是玄奘取经,但建筑却是千年以后伊斯兰王朝时期的建筑泰姬陵。这一落差曾引起广泛讨论,后来官方竟解释说这体现了“时空交错观”。是非对错无法判定,但这确实体现了西安地铁壁画在某些方面的欠缺。诸如此类的问题并不少见,对于文化传播似乎起到了反向作用。经笔者调研发现,西安地铁壁画存在的问题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第一,从数量上看,同一地铁站内壁画数量和规模有限,且位置主要分布在地铁站入口内以及站内中央大厅处,还有更多可利用空间如站内走廊等没有得到较好的利用;第二,从壁画形式上看,地铁站内壁画形式较为单一,大多以浮雕式观赏类壁画为主,缺乏与乘客的互动性,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乘客停留观赏的兴趣;第三,从壁画叙事和艺术氛围方面考虑,目前西安地铁壁画设计仍然局限于限定的框架尺寸内,且同一地铁站内壁画虽然与该站点相关文化相呼应,但壁画的故事之间仍相互割裂,在故事叙述上缺乏联系,不利于整体化的构建。

三、西安地铁壁画的未来发展与路径优化

在壁画中突出西安悠久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城市文化内涵,是西安地铁壁画未来发展的最终要义。同时结合当下新媒体发展的趋势,地铁壁画的形式也应更加多样化,摆脱传统壁画的框架局限,加入更多高科技元素,既使壁画的表现力大大提升,也可增强与受众的互动性,吸引更多乘客驻足观看。笔者提出以下优化建议。

首先,要扩大地铁壁画规模与范围,减少地铁站内商业性质的灯箱广告,在地铁走廊及其他空闲空间设计更多叙事连贯的地铁壁画。

若同一站点内壁画与壁画之间的故事叙述是割裂的,这不利于乘客对某一文化形成整体化记忆;且目前大多数壁画仍然一板一眼地按照尺寸框架进行创作,缺少一定的创意性与互动性。这就需要政府对于地铁站内壁画建设进行从内容到规模的调控,充分利用地铁站内空间,如进站口至中央大厅之间的走廊以及地下二层站台扶梯处等,建设连续型、较大规模的壁画,代替之前充斥着地铁站的灯箱广告。如一号线半坡站的《半坡之源》壁画,就可以将其散点式构图与割裂式叙述变为在长幅壁画中详细描绘半坡时期的生活场景,使其情节连贯、内容生动,从而带给乘客整体感以及更强的沉浸感与趣味性。

其次,要丰富地铁壁画的文化内涵,在现有基础上添加更多有关西安城市文化与城市建设的内容。

地铁壁画应该在现已实现的“一站一故事,一站一人文”基础上,从各个方面最大程度展现西安的城市特色文化,让乘客看到西安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在当前壁画以历史文化、文学故事这类古朴元素为主的情况下,应表现更多有关西安城市特色的元素,如本地特色美食、音樂,以及近年工业成就等,为西安地铁添加新活力,也给往来的游客们留下更深刻的城市印象,吸引更多游客前来。

最后,要顺应当下互联网时代发展的趋势,将壁画与新媒体技术相结合,丰富壁画表现形式,强化壁画的叙事效果,增强乘客参与度[6]。

地铁壁画单一的观赏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乘客互动性的需求,也很难在人群行色匆匆的地铁口吸引更多乘客驻足观看。这就需要改变目前的传播模式,变单向输出为双向互动。借助新媒体技术,让地铁壁画“动”起来。如利用AR技术将原有壁画故事改编为透视式视频叙述,并借助VR技术带给过往行人更直观更立体的效果,同时也可以借助连接设备让感兴趣的人停下脚步参与到视频故事中,亲身参与叙述。这类新的传播模式使得壁画不再静止,丰富了壁画的表现形式,也通过受众参与更好地传播城市文化。

四、结 语

西安作为知名旅游城市,不论是城市居民还是往来游客,都有着相当丰富的文化需求。地铁壁画作为地铁站内公共空间的艺术形式,承载着传播城市文化的重要作用。要让地铁文化与壁画文化相碰撞,让历史文化与现代城市文明相结合,以新形式让承载着西安城市文化的壁画走进往来乘客的内心。

参考文献:

[1] 许正林.中国文化影响力研究报告[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8.

[2] 范军.地下空间壁画艺术的材料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

[3] 李彤.地铁壁画设计与公共空间的互动性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6.

[4] 范军,胡慧滢.西安地铁壁画旅游开发之初探[J].中国包装工业,2014(22):99.

[5] 杜喆.地铁壁画形态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

[6] 胡慧滢.地铁壁画艺术的视觉传播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

[责任编辑:杨楚珺]

猜你喜欢

壁画西安乘客
三观壁画
“风的乘客”
“反美”壁画
停车原因
追根溯源 回到西安
“飞蛾”修复壁画忙
天涯海角壁画
西安国际幸福城
西安国旅推出“台湾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