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小白:新一代国民高端口粮酒崛起
2020-10-29
江小白是个新物种,它是下一个十年最值得關注的消费品企业之一。
就在9月下旬,江小白完成C轮融资,华兴资本领投,Baillie Gifford、正心谷资本、招银国际资本、坤言资本及温氏国际跟投。
再加上既有股东阵营中的高瓴资本、IDG资本、天图资本,江小白已经囊括了国内外顶级的风投。这在消费品领域都很少见,更不用说与市场化资本一向距离较远的白酒企业。
不是资本不关注白酒行业,而是白酒行业未来成长性和开放性最好的企业,目前就只有江小白这一家。而且,这家重庆的白酒品牌牢牢占据了一条通往未来的新酒饮赛道。
新酒饮1.0:老酒新做,开辟蓝海
2005年,上海的一个酒吧,年轻人们在畅饮。年轻的陶石泉和朋友带着一瓶名贵的白酒找了张桌子坐了下来,边喝边聊。但喝白酒的举动却遭到了服务生轻视:“酒吧里喝白酒?太土了吧?”
这么贵的酒怎么会土气呢?为什么大众的认知中,白酒和酒吧这样的场景格格不入,和年轻人喜好如此遥远?
在这件事儿上,陶石泉觉得白酒行业有两个问题。
首先,这是个品牌调性问题。传统白酒的形象老化,缺少时尚生活元素。同时,围桌敬酒的面子文化、权力文化,带给消费者沉重有负担的饮酒体验。第二,传统白酒的口味比较辣口,酒糟味和窖泥味比较重。不只是年轻用户,哪怕是白酒的轻度消费者,都会觉得有些辛辣刺激—而且有些不太适合调制鸡尾酒这样时尚轻松的酒饮。
也是在2005年,有一本很火爆的书在国内出版。欧洲工商管理学院教授W.钱·金的《蓝海战略》在国内出版。全书就一个观点:取得持久性的成功,不能靠与对手竞争,而是要开创“蓝海”:即蕴含庞大需求、能带动企业增长的新市场空间。
书中提及了一个创办于本世纪的黄尾葡萄酒,它是澳大利亚最畅销的葡萄酒。黄尾通过对葡萄酒特点的重新组合,推出了简单明了的酒品结构,没有传统红酒那种复杂风味。口感易饮明快,是一款适合大众日常饮用的酒品。
黄尾压根不从红酒行业里抢生意,而是将原来不消费红酒的顾客—那些啤酒、即饮鸡尾酒的消费者带进了葡萄酒市场。现在,它在全世界畅销。
“四步框架”塑造全新价值曲线
2012年,陶石泉创建的江小白也一样。它脱胎于传统白酒,但并不和传统白酒抢生意,走一条“老酒新做”的路子。它把不那么辣口刺激的产品,做得清淡顺口。像表达瓶是40度,而专注于团建场景、适合大口畅饮的“拾人饮”产品则降到了25度。这些产品拉低了白酒的可接受门槛,不断把不喝酒人群、轻度喝酒人群请到自己的酒桌上。
在传统白酒企业眼中,这可能是一个非主流选择。浓香酱香才是中国白酒市场的主流,用户教育和用户习惯都很成熟。但站到更高格局上,放眼全人类,不怎么爱喝白酒的人才是主流。如果满足这些轻度饮酒人群,不正是有一个更大的蓝海吗?年轻人当然是江小白的主要消费者,但更广维度上,轻度的酒饮人群也应在其内。
在开拓新酒饮这片蓝海的过程中,创立之初,江小白就解决了4个核心问题。
剔除伪需求:产品上,酒糟味窖泥味一定是饮酒人群的必需吗?品牌上,帝王将相和神仙的传说一定要有吗?
减少冗余:强调简素,去掉华丽的内外包装;去掉传统的酒局文化。
强化核心:这种酒清淡顺口,纯净绵甜,是一种轻松的社交饮酒解决方案。
创造惊喜:江小白居然可以做混饮,居然可以“江小白+”,加冰红茶,加牛奶,加果汁,加咖啡,加冰块柠檬……
实际上,剔除、减少、强化、创造这4个逻辑正是“蓝海战略”的基本动作。这套动作可以让企业突破行业边界,向用户提供全新的体验,同时也可以将成本保持在低水平。
而且,陶石泉的一贯主张:“不关注竞争,关注用户。”在“老酒新做”中,江小白用这4个动作,重组了用户价值的构成,有的竞争规则对它也不再有效,成功避开了茅五洋泸这些巨头。
2003年,黄尾在美国的销量超过了200万箱。现在,黄尾仍然是美国最大的进口红酒品牌。而2019年江小白交出30亿元年营收的答卷,也成了国内最受年轻人喜欢白酒品牌。
新酒饮2.0:利口化的产品矩阵
2016年国庆节后,2个集装箱从重庆的码头出发,装船运往韩国。韩国是江小白开辟的第一个海外市场。在韩国乐天超市,它将与韩国的烈酒品牌“真露”放到同一个货架上。真露是世界销量最大的烈酒品牌,2019年销量是8 630万箱。
江小白是清香高粱酒,真露是韩国烧酒,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酒种,但真露成功的原因和江小白相似:第一,主打产品是低度酒,放眼全球市场低酒度是主流。真露有40度的产品,但最畅销的是不超过22度的低度酒。第二是,入口容易,刺激性小,不辣喉,喝着清洌。
在韩国乐天,江小白的单价是真露酒的两倍多,居然卖得还不错。2016年,《商界》记者曾经向江小白提问:在韩国,江小白凭什么卖这么贵?
陶石泉说:“像中餐、白酒等品类,中国本身就是工艺与技术的领先者。对江小白而言,更是传承了小曲清香这一最古老的酒种的工艺和品质。我们有充分的品质自信,未来还会有更多好喝的、利口化的产品。”
随后,江小白开始拓展口味的多元化、利口化。4年内,陶石泉把当年的话都落地了。
2017年,“百城移动小酒馆”活动在北上广深等城市相继开展,让万千用户品尝到了用江小白做基酒的混饮。
2018年,水果味高粱酒“蜜桃味江小白”上市。第一个年度,销量超过百万箱。
2019年,旗下的梅见青梅酒“公测”,上市试运营。江小白全年卖出2亿多瓶。
2020年,梅见青梅酒成为细分品类销量第一。9月,果味高粱酒升级版“果立方”上市。
确实,江小白沾了清香型高粱酒的优势。江记酒庄的国家白酒评委说:“单纯高粱酒对标了威士忌、白兰地等国际主流酒种的共性,在口感上去掉了窖泥与酒糟味,可搭配性强适合做果味融合。”
这其中,果味高粱酒和梅见青梅酒引起了整个消费品领域的关注,这两者不断拉低了中国白酒的口感接受门槛,扩大了白酒的消费人群。以果味高粱酒为例,一方面果立方系列产品酒精度数下探到15-23度的區间,另一方面加入了果汁,口感酸酸甜甜,与高粱酒的花果香相得益彰。
同时,江小白还做了一个微妙的动作,今年8月,它在官方旗舰店上架了52度的原味高粱酒“501”。显然,江小白还要满足口味不断变重的消费者。
如果说表达瓶是开辟了中国白酒的蓝海市场,那么果立方、青梅酒则扩大了这片蓝海。因为这两款产品,让更多的非酒饮人群、轻度饮酒人群成为江小白的消费者。同时,中国白酒的消费边界被拓宽了。
新酒饮的本质:国民高端口粮酒
2019年国庆节,陶石泉和江小白的高管跑到了一线,马不停蹄地走访了湖南、湖北、广东、重庆等地。
大家发现,在各类餐馆里居然有不少中年人在喝江小白,“他们心理上依然年轻,但主要觉得这个酒顺口就喜欢喝。”他们也发现,在广州和深圳的酒吧里,也有了以江小白为基酒的“Chinese cocktail”。
江小白是不是已经渗透到国民消费的各个层次和角落?
1.因为品牌调性,江小白吸引了生理上的年轻人,也吸引了心理上的年轻人,消费人群在扩大。
2.因为品类和口感类别扩充,既满足了轻度饮酒人群,也满足着习惯性饮酒人群,江小白的消费人群进一步扩大。
3.也因为产品口感的可塑性强,可冰镇可纯饮可混饮,无视冬夏的消费周期,无视传统白酒的淡季与旺季,江小白消费频次在不断提升。
4.又因为占据了小聚、小饮、小时刻、小心情的高频场景,进入了酒吧、餐厅、办公、旅游、居家等多元场景,用户随时随地打开江小白已经成为习惯。
显然,这些要素加上一年2亿多瓶的销量,可以说江小白已经是一款国民口粮酒了。但是,江小白又和传统的“口粮酒”不同。
新酒饮BROTHER五大消费场景
口粮酒是一句行话,是酒友们对于价格实惠、好喝、耐喝的白酒统称。但是,同时达到这几条标准的白酒少之又少,大部分口粮酒只是做到价格实惠。甚至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口粮酒沦落为低端酒的代名词,成为底部市场的产品。
在韩国,真露是名副其实的国民口粮酒,但江小白价格上卖得“高端”一点,除了关税的原因,更有品质投入的原因,比如,江小白要用纯高粱酿造确保口感,放三年让新酒熟成,都需要高投入。
在国内与中低档地方酒相比,江小白价格上也略高一点。但在口粮酒层面上,江小白的“高端”是立足于高品质、高品牌知名度和认同感,产品力更好,品牌调性更佳。在用户价值上,可以说藏在表达瓶、果立方、501等产品矩阵后面的是一个“国民高端口粮酒”的定位。
业内人士观察,江小白的打法有点像服装业的优衣库。它们的共同点就是:优质平价,去身份去阶层,高品牌认同感。有人以为优衣库就是个卖平价服饰的企业,而创始人柳井正表示,“在平价销售之前,制作好的商品,让各式各样的人愿意花钱购买,才是优衣库最根本的理念”。
现在许多消费者都形成一种习惯,不知道该买什么衣服的时候,就去买优衣库。那江小白呢?成为消费者饮酒的默认选择,这或许是江小白可抵达的蓝海更深处。
新酒饮的支撑:全产业链
当接连推出含30%果汁的高粱酒和12度的青梅酒之后,江小白还是一家白酒企业吗?它给出的经验适用于所有白酒企业吗?
在“江小白十年复盘会”上,面对《商界》记者的提问,陶石泉给出的答案是:“1+X”,既要抓好清香型白酒的基本盘,也要在新酒饮赛道上做出更多尝试。
“一方面,酒饮品类格局分化,白酒依然是中国受众最广的酒饮品类;另一方面,90后、95后年轻消费者的酒水消费潜力凸显,价值表达也从彰显身份地位转向去阶层、悦己化,消费场景会打破传统边界,日益多元化、去餐化。”
新消费趋势不可逆转,白酒行业也在这股洪流之中,无法逃脱。以用户需求为中心,与用户共鸣共情,口感多样品类多样的新酒饮已经到来。新酒饮是江小白先提出来的,但新酒饮也并不是专属于江小白,而是属于这个消费时代,属于所有的酒饮品类。
2019年,成都的春季糖酒会上,江小白在行业内率先提出了新酒饮计划。其实,这个计划背后,江小白憋了一口气。要想打造多品类,必须要有足够白酒产能、老酒储备、工艺储备,否则只能是一纸空谈。
2015年,江小白开始筹建高粱产业园。4年后在山间平地逐步把高粱示范种植田扩建到了5 000亩。据说,未来要辐射周边10万亩的高粱种植。2014年,开始扩建江记酒庄,当前产能10万吨,老酒储备6万吨,并在重庆、上海两地建立了研发中心。
一条全产业链已经形成。华兴资本领投的C轮融资,江小白表示:“全部用于老酒储存及技术研发,围绕‘农庄+酒庄做深酒业全产业链。”
用IDG资本合伙人闫怡胜的话来说:“对于食品饮料这一类,未来有核心供应链能力的企业会有更强的竞争力。”全产业链可以不断开拓出利口化的产品,是江小白新酒饮计划的底气,也是江小白优质平价的有力保障。
当前,许多白酒企业都在提价,但陶石泉表态会一如既往地“优质平价”,从原粮供应到生产到渠道体系,“我们的全产业链效率可以在帮我们消化日以上升的成本”。未来,江小白也不会采用提价行为来获得更高的利润。“除非我不当CEO了,我只要能稍稍覆盖成本的利润,我的毛利水平随着我的规模能够线性增长就行。”
没有全产业链,说不出这样硬气的话。
新酒饮的使命:白酒行业第三极崛起
今年厦门银行领导劝员工喝酒并打了两耳光,导致网友们对传统酒局的陋习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抨击。而在2012年的时候,江小白就表示年轻人会越来越不喜欢传统的酒局文化,并开始做新生代消费者将逐步成为酒饮主流的准备。
《2020年轻人群酒水消费洞察报告》数据显示,90后、95后年轻人的酒水消费增长极具潜力,从消费人数和人均消费水平来看,90后、95后的消费者皆呈现增长趋势,而且女性消费者也在不断融入酒水市场。
当年江小白的预言都成了现实,再也没有人攻击江小白说:“活不过一年”。但这称不上是什么壮举,要理解新酒饮,可先理解新消费;要理解新消费,可先理解新生代。
日本社会学家三浦展在《第4消费时代》写到:2005年至今的第四消费时代,消费者开始不愿意为过高的品牌溢价“买单”,而注重追求消费的体验,消费特征表现为去品牌化的理性消费。年轻人开始追求简约、共享的消费主义,优衣库、无印良品等简约化的商品开始引领潮流。
对白酒行业而言,高品牌溢价的消费依然会存在。但主流的消费中面子文化、权力文化会弱化,回归悦己化的酒饮本质。同时,简约、共享的理念也会愈发普及,所有人群对酒饮可接受的口感的“最大公约数”,会是真正的利口化。江小白、黄尾葡萄酒、真露、绝对伏特加等产品的流行,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回顾江小白逐步做大做好喝的过程,它从反面给产业提了个醒。整个行业都在关注“中美贸易战”“新冠肺炎”等意外性的黑天鹅时,却忽略了最大的结构性风险。
在应酬接待送礼的市场上,在拥有高社会地位、高社会势能的人群中,高档次高档品牌无可匹敌。在休闲自饮小聚的市场上,在绝大多数的国民消费群中,中低档白酒品牌面对其他酒种的进击且战且退,逐步低档化。
头部品牌与低端品牌这两个“极端”的背后,白酒的结构竞争力正在衰退,在用户价值上,精酿啤酒、红酒正在用新的品牌形象抢夺主流的大众酒饮消费。从这个角度分析,白酒需要像江小白這样优质平价、品牌调性更好、消费场景更“健康”的品牌,这是一个“第三极”。
在强调自我、强调精神归属、圈层文化的新生代消费者面前,只有白酒的第三极崛起,才能阻止白酒产业的下滑趋势。期待白酒行业出现更多的江小白,让白酒国粹继续焕发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