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环境下高职院校创客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研究

2020-10-29付娜

教育与职业(下) 2020年10期
关键词:专业教育创客教育深度融合

付娜

[摘要]发展创客教育是高职院校新时代参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有效路径。当前,我国创客教育刚刚起步,与专业教育融合还存在诸多问题,难以达到有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目的。文章在分析相关问题的基础上,建议利用“互联网+”的发展契机,实现高职院校创客教育与专业教育在教学方式、教学空间、教学内容、教学团队和配套机制等多方面深度融合,培养专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并重的高职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院校;创客教育;专业教育;深度融合

[作者简介]付娜(1982- ),女,江西分宜人,江西制造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硕士。(江西  南昌 330095)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资助“‘互联网+环境下高职院校创客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模式的实践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批准号:18YJC880016,项目主持人:付娜)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0)20-0080-05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网络新信息技术的使用和普及,我国已经步入了“互联网+”的信息新时代。“互联网+”领域不断地扩大并延伸到社会各个行业,这些行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使得传统行业模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呈现出发展的新生态。当教育与“互联网+”有机融合,把先进信息技术有效地运用到教育领域,开启了“互联网+教育”的新时代。

2015年,《关于“十三五”期间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强调,“坚持融合创新、拓展教育信息化的广度和深度,鼓励大家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推动教育的变革,积极探索创客教育、STEAM教育”。2016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发展众创空间,鼓励人人创新,推动创客文化进学校。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可见,创客教育已成为“互联网+教育”新时代教育变革的路径,也是新时代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全球创客运动的迅速发展为创客教育带来新的发展契机,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镇,有着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独特优势。因此,在“互联网+”环境下,将创客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为高职教育改革创新提供了新的视角,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创客教育的内涵及特征

“创客”来源于英文单词“maker”,意思指由于兴趣与爱好,致力于把各种创意和创新转变为现实的人。当创客与教育相遇,则产生了“创客教育”。创客教育(Maker Education)是一种新型教育形式,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意识到创客在教育领域的发展力量。创客教育是以“开放、分享、实践、创新和探究”为教育理念,以先进信息化技术为手段,以创客空间为平台,以课程体系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以“创造中学”为方式,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的新型教育模式。创客教育融合创新教育、体验教育与项目教学等思想,符合学生具有好奇心和创造力的天性,强调通过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来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创客教育通过课程体系集合多个学科的知识,实现多种资源共享,为学生提供良好环境和更大学习空间,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达到创新型专业人才培养的目的。

“创客”具有四个显著的特征:第一,创新是创客的根本特征。创客有着无穷的灵感和创意,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创新是创客所具备的根本特征。第二,实践是创客的标志特征。创客不仅有着丰富的创意,而且具备较强的将创意进行实践的能力,将所想付诸行动、将梦想变成现实的行动能力。第三,分享是创客的关键特征。创客的思维比较开放,喜欢互相交流、共同探讨问题,乐于将自己的创意分享,善于与他人进行合作。第四,网络是创客交流的载体。创客之间的交流与分享需要網络信息化技术作为支撑,“互联网+”环境为创客提供了宽广的发展平台和交流空间。在“互联网+”环境下,创客的影响力会越来越大,营造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氛围。

二、创客教育的发展趋势

“创客”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的克里斯·安德森在《创客:新工业革命》一书中提出,创客提出后迅速流行,并发展成为一种运动。2005年,美国知名杂志Maker Magazine发起了“创客行动”,在美国三大城市举办了创客嘉年华(Maker Fair)。2012年,美国政府率先开展“创客教育计划”。该计划于4年内在美国1000所学校创建“创客空间”,掀起了创客教育的变革新浪潮。从哈佛等高等学府到中学和小学,进行了各种创客的教学实验,积极建构创客空间,取得了丰富的创客经验。创客教育这种全新的理念很快就从美国传播到了英国、荷兰等国家,创客运动席卷了全球,甚至有学者认为创客教育将是“撬动传统教育变革的支点”。

近几年来,我国创客运动发展迅猛,政府部门对创客的发展也高度重视。2015年1月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亲自考察深圳的柴火创客空间,让更多的人了解了“创客”。1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并制定了发展“众创空间”的措施,旨在构建面向人人的众创空间,大力培育包含在校大学生在内的青年创新型人才,为创新创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3月5日,“创客”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掀起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这为我国创客教育的迅速发展提供了较好的环境,创客很快成为社会所关注的焦点。北京、深圳、上海、青岛、大连等多地纷纷建立了创客教育的实践基地。清华大学、同济大学、温州大学等多所高校陆续创建了创客空间,尤其是清华大学联合多家企业和多所高校创建了全国性的“创客教育基地联盟”。

当前,我国的创客教育刚刚起步,还存在与专业教育脱节、缺乏创客课程体系、受传统教育方式束缚、创客教育师资不足等诸多问题,难以达到有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目的。因此,如何利用“互联网+”的发展契机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实现创客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在进行专业教育的同时融入创客教育的先进理念与方法,把学生培养成专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并重的创新型人才,是摆在高职院校面前的重要课题。

三、高职院校创客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存在的问题

1.受传统观念影响,对创客教育重视不够。由于传统观念影响深远,在当今“互联网+教育”新时代,大多数高职教师和学生还是习惯于教师讲解和学生接收。教师认为专业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某个专业技能,而创客教育主要是指创新创业课程或者就业指导课程,跟自己所教的专业课程没有太大关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没有得到重视。因此,在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很少引入创客教育并引导学生参加创客方面的实践。即使在一些创新创业课程中,创客教育也只是流于形式,没有起到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兴趣的作用。可见,高职教师和学生对创客教育的理解和重视程度不够,创客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程度非常低,创客教育理念和创客意识很薄弱。

2.创客培养目标不清晰,缺乏培养大环境。创客是勇于把自己的想法变成现实的创新型人才。高职学生习惯于以学习成绩提高为目标,很少将自己的创意想法和兴趣进行实践。高职院校尽管非常强调创客教育,甚至有很多高职院校已经加入到创客运动当中,但对创客教育的培养目标没有清晰的描述,往往把创客教育理解为创新创业课程或者就业指导课程,并没有将创客教育与专业教育进行有效融合。大多数高职院校缺乏创客培养的大环境,难以真正激励学生的自主创新和创业意识。

3.创客课程不多,形式单一。高职院校由于创客教育经验不足等原因,开设的相关课程不多且形式单一,以创新创业课程或者就业指导课程为主。大多数课程是将不同专业的学生集中在一起上课,无法将创客教育与专业教育进行有效、深度的融合。此类创客课程无法从专业的角度考虑不同专业学生对创意、创新和创业方面的不同需求,也难以满足“互联网+”时代社会对创客型专业人才的培养需求。创客教育在高职院校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创客课程体系,没有充分利用“互联网+”下的信息化技术实现在多个学科融合上的跨越发展。

4.创客师资不足,教师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在当今“互联网+”环境下,随着创客教育的大力开展,对相关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创客型教师不仅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还需要具备宽广的视野,先进的教育理念,熟练的互联网信息技术能力,灵活的创意课程设计能力,较强的学习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以及人格魅力。目前,高职院校符合此类素质和能力要求的教师非常少,创客型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5.创客环境封闭,缺乏多元人才评价机制。由于创客教育在我国高职院校刚刚起步,学校设备和创客空间都不充足,校校之间、学企之间创客合作交流缺乏,导致创客互相交流与学习的环境封闭。高职院校的学生考核机制多以结果和成绩为导向,把专业课程的考试成绩或者实训成绩作为学生评价的主要依据。而创客教育不同于单纯的专业课程和专业实训,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学生首先要有各种创意,从无到有,然后将一个个创意通过实践不断地尝试,不断地犯错,再不断地改进,将创意努力转化为现实。这个过程需要大量的创造性思维和成员之间的互相协作,也许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但最终可能还是以失败告终。以结果和成绩为评价依据的人才评价机制,将会大大打击有创意而“成绩差”的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也不利于激励学生创客思维的发展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因此,传统的评价机制不适合创客人才的培养,高职院校需要根据创客的特点建立多元人才评价机制。

四、“互联网+”环境下高职院校创客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模式构建

201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在教育等多个领域推进“互联网+”,进一步促进信息技术与各个行业进行融合。通过“互联网+”可以让更多的人聚合在一起进行知识的分享和信息的交流,这为高职院校创客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提供了沃土,也为创客作品的设计与制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利用“互联网+”技术将高职院校创客教育与专业教育实现多方面的深度融合,顺应了当今“互联网+教育”的时代要求,也是“大众创新、万众创业”背景下高职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1.构建智慧课堂,促进高职院校创客教育与专业教育在教学方式上的深度融合。在“互联网+”环境下,高职院校创客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首先是教学方式的融合,课堂教學方式是将创客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主渠道。高职院校在“互联网+教育”的顶层教学设计理念下,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建构“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形成创客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教学新生态。第一,智慧课堂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构建数字化、信息化和个性化的课堂教学环境,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第二,智慧课堂包含智能课桌、智能教学和智能终端等智能设备,有利于课堂教学信息多方面、多角度地呈现,加强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识、理解和建构;同时,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反馈情况,进行课堂实时监测。第三,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手持平板电脑或者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随时可以提问、发表个人看法,教师根据这些实时反馈与学生及时进行交流,引导学生将创意深化并将其实现。第四,针对重点和难点问题,教师可利用智慧课堂信息化手段建立的虚拟情境来模拟真实的场景,引导学生在真实场景中进行任务实践和探索。鼓励学生形成小组,以小组的形式共同合作、共同探讨,提出创意,形成任务解决方案,以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构建创客空间,促进高职院校创客教育与专业教育在教学空间上的深度融合。在“互联网+”环境下,创客空间是一个集创意共享、团队合作、产品孵化为一体的、开放的、共享的服务空间。创客空间既是专业教育基础知识的学习场所,也是创客教育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基地,是创客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的载体,可以促进高职创客教育和专业教育在教学空间上的深度融合。第一,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利用校内的数字化图书馆、实训基地、创业孵化基地和科技园等优势资源,建立在线创客平台,将线下实训基地和线上创客空间相结合,打破专业之间的界限,定制院校所特有的跨专业、跨研究领域的创客空间,实现线上创意交流、资源共享、作品发布、作品评价与反馈等作用,满足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需要。第二,实现多校合作,发挥各个学校的优势,充分利用各个学校的资源,建立多校合作的共享式创客空间。此类创客空间开放和共享的范围更大、更广,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促进不同学校师生的合作与交流,实现更多创新思维的互相碰撞。第三,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优势,与企业联合建立众创空间,打破地域和时空的限制,将创业实践和企业资源相结合。这有助于促进学生将自己的创意想法与企业专业人员进行交流,鼓励学生将创客想法和创意项目对接企业,在企业专业人士的帮助下将创意变成现实,实现创意、项目和产品的孵化。

3.构建创客课程体系,促进高职院校创客教育与专业教育在教学内容上的深度融合。传统的高职课程体系已经无法满足“互联网+教育”新时代下创客教育的发展需要。第一,在“互联网+”环境下,高职院校可在改进已有创新创业课程的基础上,通过开发新的创客课程来构建创客课程体系,形成通识创客课程、专业创客课程和跨专业创客课程为一体的创客课程体系,实现知识建构和能力培养相融合。新创客课程体系具有学习资源开放、内容覆盖全面、课程设计实用和创新意识激发等特点,促进创客教育与专业教育在教学内容上的深度融合,并直接对学生产生效果。第二,创客课程体系的设置应以社会需求实际为基础,以信息技术应用为手段,以项目化的任务为主线,以线上线下的课程资源为依托。高职院校与相关行业和校企合作企业共同设计课程和教学内容,将创客教育的创新理念和创新方法融入传统的专业教育中,缩小专业教育和社会实际需求的差距。鼓励学生在教师和企业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创意设计并做出自己的创意产品,最终实现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4.培养创客型教师,促进高职院校创客教育与专业教育在教学团队上的深度融合。创客教育打破了传统的专业教育模式,教师采用独特的教育方式引导学生将创意想法转化为现实,这对创客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作为创客型教师,必须既具备熟练的信息化技术、跨专业的知识结构、课堂启发创新的能力、敏锐的观察能力,又具有创新思维与创新意识。第一,高职院校可通过校内和校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联合培养。在校内,整合各专业学科教师组成专业互补、方向融合的教师团队,并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优势,鼓励教师走进企业挂职实践,详细了解企业的实际工作流程和行业最前沿信息。第二,为教师提供各种创客类的专题模块化培训,鼓励教师外出参加学术交流、进修学习和研究访学,以及各种创新创业大赛,提升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客素养,以及信息化水平;邀请企业专家为教师开展各种创客类的讲座,拓展教师创客教学的视野。第三,聘请具有丰富行业经验的创客专家兼任学校的创客教师,充分发挥他们企业实践和社会经历丰富的优势,如向学生分享他们的创客真实案例。第四,充分利用“互联网+”创建网上创客教师互动交流平台。通过平台将专业教师、创客专家和行业专家联系在一起,自由探讨和广泛交流,实现不同角度思维的碰撞,打造高水平的高职创客教育教师团队。

5.完善评价与激励机制,促进高职院校创客教育与专业教育在配套机制上的深度融合。高职院校将创客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中。为了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和积极性,完善与之相应的评价与激励机制尤为重要。创客是具有创造型人才特征并勇于创新,从事某种创造性活动、努力将创意变成现实的人,难以用传统考试成绩或者实践成绩进行单一评价,高职院校需根据创客的特点探索既基于过程又基于结果的多元评价机制。第一,在“互联网+”环境下,多元评价系统的实现变得更加方便快捷。利用智慧课堂和创客在线平台,实现线上和线下评价方式有机结合;既有教师的评价,又有学生自我评价以及小组成员之间的互评;既有线下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的评价,又有线上创意活动和相关作品的评价。第二,搭建课堂、实践、竞赛三大创新创业平台,建立完善的配套创客活动激励和保障机制,并加强对创客活动的资金支持,设立专门针对创客的奖学金;鼓励学生参加创客大赛或者创新创业大赛,积极举办创客型作品展览会,对大赛和展览中获得优异成绩的学生不仅公开表扬,还进行经济奖励。第三,建立学生创客奖励和成果转化學分制度。学生在创客大赛或者创客项目中取得的成绩可以转化为相应的学分,以此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热情,最终实现自己的创意。

[参考文献]

[1]万昆,叶冬连.“互联网+”教育的变革路径:创客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6(2):14-20.

[2]李凌,王颉.“创客”:柔软地改变教育[N].中国教育报,2014-09-23(5).

[3]张宝君.创客:教育变革的新生力量[N].中国青年报,2015-07-15(6).

[4]秦虹.关于创客与创客教育的探索[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6(10):26-28.

[5]万超,魏来.创客教育: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视角[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9):526-532.

猜你喜欢

专业教育创客教育深度融合
高职艺术院校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房地产专业教育与“三创”教育的耦合效应
论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
浅谈创客教育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研究
创客教育中教师创新实践教学的应对和改进
工程教育认证模式T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研究
金工实习教育对工科院校创客教育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