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华侨华人与中国改革开放

2020-10-29王娟

关键词:改革开放

王娟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海外华侨华人在中国经济建设和文化交流等领域都发挥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随着党和国家对华侨华人问题的重视,专门研究华侨华人与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也逐渐增多。本文搜集了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术界关于华侨华人与改革开放的相关研究资料,总结华侨华人与改革开放研究的特点和趋势,并提出存在的相关问题和不足。

关键词:改革开放;华侨华人;中国发展

中图分类号:D6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20)09-0032-04

一、国内关于改革开放以来的华侨华人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华侨华人在中国经济建设中和文化交流等领域的贡献,该群体也备受关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改革开放与华侨华人相关研究的成果逐渐增多。

(一)华侨华人与改革开放的专题性研究

1.华侨华人对侨乡的捐赠问题

20世纪九十年代,研究认为捐赠同华侨汇款一样,都是海外华侨华人和祖国联系的一种纽带,也是海外华侨华人对祖国和家乡建设贡献在经济上的具体表现。有的学者以侨乡福清为例,详细介绍了中国的捐赠政策及捐赠主要省份,总结了捐赠与侨乡赈济灾民、修桥造路、交通运输、医疗卫生等之间的关系,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海外华侨华人捐赠对侨乡发展的作用及影响。后有学者进一步研究福清的捐赠问题,更加系统地梳理了捐赠在福清社会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如教育事业发展、工农业生产建设、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文化福利事业建设、宗族事务与庙宇兴建修缮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有学者开始对华侨华人捐赠的原因进行深入探析,尝试从文化的因素对华侨华人的捐赠行为进行解读,主要阐述了海外华侨华人捐赠行为背后文化动因,认为思想观念、社会风俗、文化认同是影响华侨华人捐赠的重要因素。同时总结了,改革开放以后华侨华人对侨乡捐赠的特点,比如捐赠数量多、用途广、部分项目科技含量高、华商捐赠金额大等,指出华侨华人捐赠对侨乡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资料梳理可知,以捐赠研究为例,20世纪90年代以来研究内容层层推进,问题的研究从浅到深,从探索表面现象到探析深层次原因。

2.华侨华人对中国的投资问题

改革开放初期,华侨华人的经济贡献主要体现在对中国大陆的直接投资。华侨华人的投资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意义非凡,不少学者对此作了相关研究。有的学者认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海外华侨华人作为中国实际利用外资直接投资的真正主体,在改革之初,对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乃至整个亚州经济的腾飞都起着重要作用。其研究内容如下:梳理了中国改革开放后,华侨华人投资的几个重要阶段,并分析了各历史阶段的特点。总结得出初始阶段的特点即华侨华人投资数量小、投资行业结构窄及投资区域局限在深圳等幾个经济特区及大城市(深圳80%);稳步发展阶段的特点是华侨华人投资范围不断扩大,从经济特区开始向外扩展,扩大到中国的14个沿海港口城市,然后延伸到中国大部分内陆地区(除西藏)以外;高速发展阶段,由于投资环境,法规完善,改革开放地区扩大,投资额剧增,海外华侨华人的投资仍是中国大陆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主体。但华侨华人的投资呈现新特点,投资金额增大,出现华侨华人大企业、大集团等。该研究认为改革开放以来华侨华人在中国的投资,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增长,但同时企业自身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可以说中国经济和华资企业取得了“双赢”的局面,都可以获得可观的利益。在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有学者对海外华侨华人在中国引资的问题进行总结,其结论认为改革开放三十年,海外华侨华人对中国引进外资和引进人才等方面都起着不可替代作用。研究分析了新时期华侨华人在地区分布、知识结构和影响力等方面的巨大变化,提出我国在引进外资战略中需要调整的方面,例如必须在建立对外联络华侨华人平台、建立华侨华人资料库、保护侨商合法权益、引导侨企调整产业结构和投资地域等方面下功夫,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华侨华人在我国引进外资中的作用。随着中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及转型时期,不同地域的华侨华人在地区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同的,有些学者开始关注和研究华侨华人与区域经济的特点,并进行对比思考,例如以上海为范本,研究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华侨华人在上海的投资结构及历史演变,分析了上海华商的经济特点,发展趋势及上海经济转型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华侨华人对上海引进外资、技术和管理经验方面所起的先导、示范、联动和扩散作用,最后提出应该利用上海区位优势,立足浙闽粤等侨乡资源发展非政府组织,建立模块服务团队,形成以东盟为跳板港和以澳、台为节点,同时辐射美国、加拿大和澳洲的产业互动群,在此基础构筑筹资,营销和创新三大板块等政策建议。从资料梳理来看,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多数研究重视华侨华人对中国的直接投资,主要讨论了投资的贡献及对中国的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但是客观消极影响的研究较少。值得欣慰的是,近年来从区域研究来看,不少学者跳出了侨乡的研究,开始对其他区域经济发达的城市进行研究。

3.华侨华人对侨办学校的贡献问题

改革开放后,华侨华人对侨乡的教育投资再次兴起。不少学者以著名侨乡为例进行研究,例如以晋江为例,学者讨论了近代侨办教育各阶段的背景特点及历史贡献。重点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晋江作为侨乡的侨办教育状况,分别从社会历史背景、东南亚华人经济力量的壮大、华人社团的兴起,结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侨务政策和办学政策等方面,对华侨华人的投资教育的贡献和作用进行分析。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海外华侨华人协助政府办学,并成为侨乡社会办学的主体力量,在为祖国培养人才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为中国教育走向现代化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从资料来看海外华侨华人对侨乡教育投资,所谓侨资办学是近代学者普遍关注的问题,从研究内容来看较为成熟,不仅涉及了投资办学的特点、历史贡献、作用影响等,也关注了华侨华人投资办学的经济、文化、心理等内在原因和驱动力。

4.华侨华人与“一带一路”问题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新时代中国对外开放和经济外交的顶层设计。2013年9月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作演讲,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同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亚提出与东盟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两者合并就是“一带一路”倡议。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后,学术界开始对涉及“一带一路”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对其可能利用的优势资源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可以说华侨华人与中国改革开放的研究又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对此,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看法和理解,从华侨华人的作用来看,比较重要的是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华侨华人与“一带一路”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有学者认为从历史背景来看,中国历史上‘丝绸之路的本质和精神与今天中国作为大国上升阶段,同时要求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其理念完全契合。另外,和平发展道路的具体要求正是真正实现中国与其他沿线国家之间共同和平发展的时代背景。其次从华侨华人与“一带一路”的内在联系来看,从“一带一路”本质及精神去解读,“一带一路”倡议势必为中国企业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从中国企业具体面临的实际问题去看,“走出去”也确可能给华人企业带来的一定的消极影响。也有学者认为“一带一路”倡议的解读视角不同,华侨华人与“一带一路”倡议的逻辑连接也必然不同。从战略的要求解读“一带一路”倡议,应该看到的是“一带一路”倡议对华侨华人的具体要求,如怎么参与及如何参与等问题;从战略的本质去解读“一带一路”倡议,可能看到的是“一带一路”倡议可能给中国企业带来的可能机遇和挑战;而从“走出去”战略去分析则需要注意“一带一路”的具体实施和遭遇,可能给华侨华人带来一定程度上的不利影响。但无论从任何角度分析,华侨华人群体在“一带一路”建设的历史进程中都将会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此专题问题的深入研究,将有利于新时期华侨华人发挥更大、更有效的贡献和作用,同时从机制上制定更合理、更具体的方法和策略。

(二)关于华侨华人与改革开放的综合性研究

关于改革开放与华侨华人群体的综合研究,研究以梳理改革开放华侨华人在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贡献为基础,对华侨华人的历史作用和影响进行综合分析,有的学者通过梳理改革开放以来华侨华人积极参与中国经济建设的实践活动,分析华侨华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及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特殊贡献。肯定了海外华侨华人爱国爱乡的优良传统,并以文化认同为视角,探究和展望华侨华人在新一轮改革开放中蕴藏的巨大潜能。多数学者普遍认为海外华侨华人是中国的独特资源,同时也是中国发展的特殊力量。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近年关于改革开放与华侨华人的研究出现了全面系统研究成果,该研究从内容来看十分系统丰富。第一部分,研究了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的近三十年(1949-1978)党的侨务政策,梳理了华侨华人与中国(祖籍国)的各种关系;第二部分,介绍了改革开放后邓、江、胡时期党的侨务政策及思想,理清了不同时期的侨务政策的发展脉络,分析了各个时期侨务政策的内在联系,解读了制定侨务政策的深层次原因。第三部分,肯定了新中国成立后侨务政策的正确性,并海外华侨华人、广大归侨侨眷、海外留学生和港澳臺同胞支援中国改革开放建设的积极性归结于正确的侨务政策的引领。该研究的很大篇幅用于阐述华侨华人在改革开放过程中的历史贡献,如华商投资在助力经济建设方面的贡献;华裔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在振兴中国的科技事业方面的贡献;海外侨胞在弘扬传播中华文化的贡献;华侨华人在推动侨乡建设方面的贡献;华侨华人在开展民间外交方面的贡献等。该研究涉及改革开放与华侨华人在政治经济、社会外交及科技文化等领域的交互关系,并对产生作用的原因进行探析,是较为全面的对改革开放与华侨华人的综合性研究。其学术价值在于拓展了中共党史、中国现当代史和华侨华人问题的研究领域。

(三)关于侨务政策的梳理和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各时期的侨务政策与华侨华人作用的发挥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有的研究对华侨华人、归侨侨眷人数的统计数据进行了分析,梳理了新中国政府侨务工作的基本脉络,整理了1949年以来涉侨政策法规。同时也对改革开放后中国出入境政策的沿革及原因进行了详尽的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华侨华人与中国改革开放的互动关系,其结论是“合作双赢”是华侨华人与中国改革开放关系的主旋律。对新中国侨务政策的梳理是侨务研究的基本内容,阶段性的梳理有助于总结反思侨务工作的成效,继而趋利避害为日后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在改革开放的40周年,有学者对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八次侨务工作会议的主要精神及会议内容进行梳理,分析了40年来中国侨务政策的演进过程与特点。该文梳理了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的侨务政策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成效良好。原因是从拨乱反正,到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服务,再到实现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及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侨务工作能始终与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紧密结合,始终围绕着党和国家战略部署定位自身的工作重点,坚决维护华侨和归侨侨眷的正当合法权益,密切关注海外侨胞的生存发展,正确的侨务政策有效提升了华侨华人参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动力,具体来说就是要根据当前海外华侨华人和归侨侨眷的新情况,尤其是各国新华侨华人和华裔新生代的特点,有效推进“大侨务”“大统战”的工作机制,通过与世界各国华人社团、华文媒体、华文学校及华人机构的积极合作,善于利用各个侨乡、归国华侨华人和侨乡侨校等资源和平台,更好地发挥海外华侨华人和归侨侨眷的独特作用。总的来说,由于侨务政策与华侨华人的密切性,侨务工作者和相关学者对改革开放以来侨务政策的梳理和研究都非常重视,成果也较为丰富。

二、国外关于改革开放与华侨华人研究

从资料梳理来看,国外学者对改革开放时期华侨华人经济、资本等方面的专题研究较多。在华侨华人经济方面,研究介绍了中国的流动人口及就业机会概况,整理了改革开放以来海外华侨华人及港澳台同胞的出生地(侨乡)的经济变化、侨乡的侨属企业与华侨华人资本、华侨华人侨务政策、华侨华人对侨乡的贡献、侨乡与周边地区的经济联系等问题。分析了改革开放给中国及沿海地区带来了经济发展机会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以人口为中心,探讨如何利用庞大的剩余劳动力创造新的经济价值;在华侨华人资本方面,该研究是海外华侨华人企业研究的奠基之作,主要以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东亚四小龙的经济腾飞为时代背景,探讨了东南亚海外华人企业赖以成功的精神资源,在对72家华人企业(香港、台湾及东南亚各国)的深度访谈为基础,分析了海外华侨华人企业背后的文化、价值观根源,总结华人企业的企业精神的核心价值观是“儒家文化”,这是完全不同于西方的一种“资本主义精神”的新的形式,也是海外华人企业的经济发动机。

总体来看,20世纪90年代以来,改革开放与华侨华人的相关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研究内容涉及经济、文化、教育、侨务等领域。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第一,从研究的地域来看,改革开放与华侨华人群体的研究,多选择福建、广东等著名侨乡城市。对新时期回流较高的长三角地区重要城市如南京、苏州的研究还不足,不能和当前国家经济发展的形势相适应。第二,从研究专题来看的,改革开放与华侨华人的专题研究有待进步深入。例如在经济领域的研究,目前的研究多集中对华侨华人的经济贡献和作用影响的研究,对于客观的消极影响和评价并不多见。第三,从亟待关注的现实问题来看,如何提升華侨华人参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如何利用华侨华人优势助力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等问题需要进步深入研究,从而最大化的发挥华侨华人群体在改革开放中优势作用。

注 释:

林金枝.改革开放以来华侨华人与港澳台胞在中国大陆的捐赠[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6(04):53-58.

王付兵.改革开放以来华人华侨对福清的捐赠及其作用[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0(03):9-16.

林心沁.改革开放以来华侨华人在福清侨乡捐赠行为的文化解读[J].八桂侨刊,2013(04):15-21.

朱慧玲.改革开放以来海外华资在中国大陆引进外资直接投资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8(04):14-18.

曹敏.外资引进中的华侨华人作用、问题、变化与对策[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9(04):39-44.

陈志强.华侨华人投资对上海经济转型的作用[J].上海商学院学报,2012(01):68-75.

乔印伟.侨办教育的新高潮——改革开放以来的晋江侨办教育(1979-1997)[J].南洋研究,1999(01):93-102.

王子昌.“一带一路”战略与华侨华人的逻辑连接[J].东南亚研究,2015(03):10-15.

刘芳彬.海外华侨华人与中国改革开放[J].中国校外教育,2018(08):16-18.

张秀明.改革开放以来侨务政策的演变及华侨华人与中国的互动[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8(03):1-10.

赵健.改革开放40年中国侨务政策的回顾[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18(04):14-22.

陈奕平.新时期中国发展战略与华侨华人的作用[J].八桂侨刊,2019(02):3-9.

山岸猛(日).对外开放后侨乡的经济变化与海外华侨华人(上)(下)——以改革开放后至20世纪90年代初的人口移动为中心,《南洋资料译丛》,2008(03)P60-66./2008(04)P59-70.(原载《侨汇——现代中国经济分析》,日本论创社,2005年10月。)

参考文献:

〔1〕任贵祥.海外华侨华人与中国改革开放[M].中共党史出版社,2009.

〔2〕S·戈登·雷丁(英)/谢婉莹译.华人资本主义精神[M].上海:格致出版社,2009.

〔3〕丘进.华侨华人研究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4〕张赛群.中国侨务政策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

〔5〕张应龙.华侨华人与新中国[M].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

〔6〕李鸿阶.华侨华人经济新论[M].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

〔7〕庄国土.华侨华人与中国的关系[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 赛汉其其格)

Abstrac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overseas Chinese. Have been playing an important and particular role. In the fields of China's economic construction and cultural exchange. As our country attaches importance to the issue of overseas Chinese, There are a growing number of regards on overseas Chinese and the achievement of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On the basis of collecting related research date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since the 1990s,this thesis. Chinese and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and finally puts forward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short comings.

Keywords: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Overseas Chines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

猜你喜欢

改革开放
见证改革开放,40年的变化感同身受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献礼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梦想之城》3月8日上映
韩国人眼中的改革开放40年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改革开放四十年颂
改革开放给煤炭高等教育带来了春天
“数”说煤炭工业改革开放四十年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
改革开放初期的上海百姓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