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腿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一例

2020-10-29刘德斌李志平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20年4期
关键词:肉瘤黏液免疫组化

刘德斌,李志平

临床资料

患者,女,75岁。右小腿肿块渐增大6个月,于2013年9月24日就诊。缘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患者右膝关节内下侧出现一约花生米大的皮下结节,逐渐增大至鹌鹑蛋大小,偶伴有疼痛。既往体健,家族中无类似病史。体格检查:右下肢活动及感觉正常,各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情况:右膝关节内下侧可见一3 cm×4 cm大小的隆起性皮下肿物,边界清楚,表皮颜色正常,质软,轻度压痛,活动度差,皮损温度略高于正常皮肤。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血、尿、粪常规及肝、肾功均无异常,胸部DR片及腹部超声检查均无异常。右小腿正侧位X线检查示:右侧小腿上段内后方有一约3.4 cm×4.0 cm的突出体表的软组织肿块,边缘光整,其内密度均匀、无钙化,相邻骨质无异常改变(图1)。右小腿磁共振成像(MRI)冠状TSE序列T1WI、T2WI、脂肪抑制序列T2WI示:右小腿上段内侧软组织局限性突出,面积约3.3 cm ×3.9 cm,T1WI呈等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脂肪抑制序列T2WI呈高信号,边界清楚,周围组织结构形态正常,未见明显异常信号(图2)。手术经过:常规术区皮肤消毒,铺无菌巾单,以右小腿包块为中心,边缘扩大约2 cm取梭形切口,逐层切开皮肤,深及肌膜表层,完整切除包块。将所切取皮缘及深部部分组织行快速组织病理检查,切取肿物的边界及底部组织未见瘤组织浸润。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创面,逐层间断缝合。术中出血约15 ml,术后恢复良好,无红肿、感染征象,术后14 d给予拆除缝线。肿块组织病理:肿瘤主要位于深筋膜、皮下组织,并向四周浸润累及真皮,富于细胞区间杂以黏液样变性区。肿瘤细胞形态多样,排列呈轮辐状和多形性,二者之间可见过渡区;在轮辐状区;肥胖的梭形成纤维细胞呈短束状围绕裂隙样血管放射状排列;多形性区内,成纤维细胞更加肥胖,出现大量圆形的组织细胞样细胞,无一定的排列方式。黏液样变性区多灶,与富于细胞区间杂交错出现,以胖梭形细胞为主,间质黏液量多,伴小血管增生。肿瘤细胞胞质丰富并淡嗜伊红染色,核胖梭形或多形性,核分裂像多见(图3)。间质混杂较多炎性细胞,包括淋巴细胞、浆细胞、嗜酸粒细胞。免疫组化染色示:CD68(+)、CD34、结蛋白(desmin)、S-100蛋白均阴性(图4)。最后诊断: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患者术后随访5年,未见复发。

右侧小腿上段内后方一突出体表的软组织肿块,边缘光整,其内密度均匀、无钙化,相邻骨质无异常改变

右小腿上段内侧软组织突出肿块,2a)T1WI呈等信号;2b)T2WI呈稍高信号;2c)脂肪抑制序列T2WI呈高信号,边界清楚,周围组织结构形态正常,

图3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患者皮损组织病理(HE染色)

讨论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alignant fibrous histiocytoma,MFH)是由 O'Berien 和 Stout 于 1964 年首次报道,当时称之为恶性纤维黄色瘤,随后被Stout 和 Latters命名为 MFH[1]。目前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称为未分化多形性肉瘤(UPS),归入未分化/未分类肉瘤组[2]。MFH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软组织肿瘤,多见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男女发病率无显著性差异。肿瘤常见于四肢软组织,多因局部无痛性肿块而就诊,肿瘤恶性程度高[3]。MFH在镜下可见肿瘤内有成纤维细胞、组织细胞、炎性细胞、异形巨细胞等多种细胞成分[4]。组织病理学上分为轮辐状-多形性型、黏液型、巨细胞型、炎症型,组织病理分型与临床预后关系密切[5]。最常见的是轮辐状-多形性型,占所有此类肿瘤的50%~60%;黏液型为次常见,占25%。本例50%以上区域出现黏液变性,呈多灶性,与富于细胞区交错排列,属于黏液型MFH。因MFH 的组织学来源尚未明确,其是否存在组织细胞免疫标志表达尚存争议,但结合文献报道,免疫组化检测阳性项目CD68 已成为目前常用和代表性的组织细胞标志物,逐步取代以前的α-1 抗糜蛋白酶(α1-AT)、α-1抗胰 蛋 白 酶(α1-ACT),再结合一些免疫组化阴性项目S-100蛋白、结蛋白等,故免疫组化诊断对 MFH 的诊断有特殊价值[1]。新近研究发现,在MFH的巨细胞中可能会看到非特异性的中性脂肪小滴和抗消化酶的PAS阳性小滴,这可能是变性的表现,电镜有助于评估分化好的肿瘤[6]。

图4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患者皮损免疫组化病理(SP法×100)

MFH发生于四肢软组织时需与纤维肉瘤、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黏液样脂肪肉瘤相鉴别。①纤维肉瘤:纤维肉瘤由一致的梭形纤维母瘤细胞构成,交叉排列呈鱼骨样,肿瘤成分无组织细胞。②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为一个或多个皮肤结节,伴有周围硬结。肿瘤梭形细胞形态较一致,胞核锥形,核分裂像常稀少。肿瘤细胞CD34阳性是其免疫组化特点[7,8]。③黏液样脂肪肉瘤:除有纤细的丛状血管网外,瘤细胞主要为小梭形细胞和不同程度分化的脂肪母细胞,无明显异形细胞,核分裂像也少见。MRI通常具有羽毛状增强和高液体含量的特征[9]。

总之,MFH的最后诊断还需依赖组织病理学检查,但影像学检查首先要进行四肢(通常是主要部位)和胸部(通常是转移灶)的X线检查。MRI检查很重要,可以提供有关神经血管结构的大小、位置和毗邻结构的有价值的信息[10]。

猜你喜欢

肉瘤黏液免疫组化
SOX6是鉴别上皮样间皮瘤和肺腺癌的一种新型免疫组化标志物
肉瘤和癌
——一对性格习性迥异的兄弟
肉瘤和癌,一对性格习性迥异的兄弟
免疫组化病理技术及质量控制方式的研究
脂肪肉瘤,早发现才可能有好预后
黏液如何助力清除流感病毒
为什么蜗牛爬行后会留下银色的痕迹
为什么蜗牛爬行后会留下银色的痕迹?
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与人工染色对CerbB—2的影响
肺尤文肉瘤1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