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门诊静脉采血患者晕针的原因及心理护理的应用展开讨论
2020-10-28黄婷黄光辉胡娟
黄婷 黄光辉 胡娟
【摘 要】目的:讨论对门诊静脉采血患者晕针的原因以及对其开展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门诊2018年5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静脉采血患者中随机抽取98例患者,经计算机数字抽样法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即研究组(49例)与对照组(4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与晕针发生率。结果:研究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晕针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门诊静脉采血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干预,可减少晕针发生率,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门诊;静脉采血;晕针原因;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87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20)10-30--02
晕针的病因较为复杂,且发病通常比较急骤,患者会伴随着四肢无力、头晕眼花、精神疲倦等临床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出现休克症状。因此,积极研究患者晕针的原因并对晕针患者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患者晕针,对促进医患关系、提升就诊效率具有重要作用[1]。本文旨在讨论对门诊静脉采血患者晕针的原因以及对其开展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5月至2020年1月我院门诊所收治的静脉采血患者98例,分组方式为计算机数字抽样法,组间分布为研究组(n=49)与对照组(n=49)。研究组患者中男性有22例,女性有27例。年龄范围为16-62(33.27±6.35)周岁。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有24例,女性有25例。年龄范围为17-64(33.29±6.31)周岁。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的统计结果不具备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具体内容包括护理人员提前1天告知患者采血前保持空腹状态,尽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禁止抽烟、酗酒、服用对血液检验结果有影响的药物等;护理人员准备好葡萄糖、温开水以及药品等物品,抽血过程中护理人员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进行。
研究组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具体内容有:(1)抽血前:护理人员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交流与沟通,从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升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保证患者能够充分了解抽血相关注意事项以及采血的流程,并利用安抚与鼓励的语言与患者进行沟通,构建一个良好的氛围,消除患者的不安情绪;护理人员可以引导患者慢呼吸,从而放松身心,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与消极心理,同时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通过沟通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让患者保持积极的心态面对抽血;(2)抽血时: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理与生理反应,患者一旦出现晕针的情况需要迅速将针头拔出,并引导患者休息;如果患者晕针情况较为严重,护理人员在将针头拔出之后可以搀扶患者平躺休息,在此期间,护理人员需要以安慰与鼓励的语言与患者进行沟通,并鼓励患者,确保抽血顺利完成。
1.3 研究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与晕针发生率。
1.4 数据处理
计量数据与计数数据分别采用平均值±标准差()、百分比(%)表示,并分别应用t、x?检验。经处理后的数据将统一输入统计学软件SPSS22.0中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到结果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晕针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患者晕针原因讨论:(1)机体原因:对于体质较弱的患者来说,在空腹或饥饿的情况下,机体在应急期间,通过迷走神经反射会导致短时间内血管扩张,从而晕针;(2)疼痛刺激:在有关临床研究当中,18~35岁的患者较为容易出现晕针情况,其原因在于处于这一年龄段的心理反应比较敏感,对疼痛的反应比较剧烈,在抽血过程中注意力较为集中,因此对疼痛感觉会更加敏感,从而发生晕针情况;(3)心理因素:患者在进行采血时通常都会抱以紧张、恐惧的不良心理,在首次抽血的情况下,心理上较难适应,从而出现晕针症状[2]。
静脉血的抽取通常是在采血室当中实现,对采血室进行良好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在采血过程中出现晕针症状,让患者提升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同时也能更加认可医院。对门诊静脉采血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消除患者由于心理因素导致的晕针症状,通过护理人员的安慰与鼓励,能够转移患者的注意力,从而缓解晕针的发生率。护理人员需要及时掌握患者的心理变化情况,提高患者对抽血的认识,尽可能的消除由于心理因素导致的晕针;另外,护理人员在为患者抽血过程中应该要保持良好的态度,适当安慰患者,从而保证抽血工作顺利完成[3]。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晕针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对门诊静脉采血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可以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通过护患交流可以拉近护患之间的距离,保证抽血工作顺利开展。
综上所述,针对门诊静脉采血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干预,可减少晕针发生率,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张玲.探讨门诊静脉采血患者晕针的原因分析及心理护理[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21):114.
杨碧华.门诊中心注射室患者晕针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24):191-192.
艾丽曼·阿布来提,胡静.门诊静脉采血患者晕针的原因分析及心理护理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88):193+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