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老旧社区公共设施的改良设计研究
2020-10-28郭洁
郭洁
摘要:为了适应我国目前城市发展形式以及未来一段时期内,老旧社区户外环境公共设施的更新改良需要,梳理分析了无锡地区几处老旧社区公共设施现状和居民使用情况,并结合考虑地方文化和历史风貌,思考和探索无锡地区老旧社区公共设施的改良设计。最终在现状问题和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更新改良设计策略,作为可操作框架来指导更为有序的旧社区公共设施改造更新体系,希望可以对我国城市老旧社区的更新改良提供有效的借鉴。
关键词:老旧社区;居住区公共设施改良设计;可持续设计;设施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20)10-0043-03
Abstract: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current urban development situation in our country and the need to update the outdoor public facilities of old communities in the future,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several outdoor community facilities in old communities in Wuxi area,by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old community public facilities and the use of residents,and combined with the local cultural and historicalfeatures,the article considers and explores the improved design of public facilities in old communities in Wuxi.Finally,a series of updated and improved design strategies were proposed i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as an operational framework to guide the orderly renovation and update of old community public facilities,thesestrategies can provide an effective reference for the renewal and improvement of old urban communities in our country.
Keywords:Old community Residential facilities Improve design Sustainable designFacility design
引言
老旧社区的更新改良设计是近年来我国住区研究的新趋势,也是如今新城扩张背景下,保证一个城市稳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式。老旧社区的更新作为一个永久的话题[1],在这过程中如何去兼顾历史与现实,关注人们物质以及精神的需求,将会是个长期的问题,这也是整个城市建设必须要重视的问题。
随着我国旧城居住区更新和改造的步伐,无锡市自1997年开始实施旧住区改造工程,诸多老旧小区都在进行不同程度的改造工作,并于2018年底累计完成23批旧住宅区整治改造[2],但依旧存在社区发展不良和改造不合理的现象,笔者针对这些问题选取了无锡市内现存的几处老旧社区进行了调研整理,并提出了相应的更新改良设计策略和建议。
一、无锡老旧社区内的公共设施及其使用现状
此次调研对象的建筑年代主要集中以建于上世纪80年代之前的住宅区,因多年来社区整合加建等各类原因,选取对象的建设年代从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均有涉及,具有广泛的代表性。选取了无锡市的清扬新村、塘南新村、塘泾新村、扬名新村、曹张新村进行了实地调研,在调查中发现这类老旧社区呈现出了一致的现象,许多问题都有着共通性,这也集中反映了建于上世纪的住宅小区目前普遍面临的一些困难以及其背后统一的社会和时代问题。
同时,通过在老旧小区中实地调研和访谈发现,这类老旧社区中的人群结构普遍呈现倒三角式,老年人口数量占比偏高,并且老旧社区里使用户外公共设施的居民以原有中老年居民为主[3],他们是社区公共空间使用的主要人群,也是在这里发生活动的主体。这类人群因为年龄较大、身体不便的原因而活动半径较小,又因老年人喜好稳定的环境而一般选择在固定的空间位置进行活动。这样的老社区物质环境和使用人群心理环境的共同影响下,设施的一些问题和不足显得极为突出。
(一)设施數量不足
这批建于上世纪的老旧社区因时代背景和空间资源有限的原因,早期建设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和设置各类公共设施。这些社区都在后期经历过不同程度的改造,但这些改造工作由于缺乏对个社区居民的实际使用需求分析,粗暴的放置一些成品设施的改造行为并没有良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例如,在几处老旧社区中普遍存在照明设施缺乏甚至缺失的现象,调研中看到一个有着七百多户的某老旧社区里仅有两处路灯设施,使得原本通行不便的老社区在昏暗的傍晚、夜间更加不友好;同样在这些老旧社区中的健身活动设施也是极为缺乏,部分社区即使在经历过改造之后仍然没有置入活动健身设施,这样让老旧社区在现代住宅区面前显得更加无趣呆板;老旧社区中也普遍存在座椅设施不足的情况,在户外休息的居民大都是自带座椅使用。(如图1)
(二)设施分布不合理
这些老旧社区中的现有设施普遍呈现缺乏系统性、随意放置的情况,例如在调研中发现,有部分小区在后期的改造中设计了一些集中的休闲活动广场,因为是后期开辟的空间,所以一般处于社区的某个角落位置,只与某一单元较近而远离居民社区中心位置,对于大多社区老人来说距离较远而不愿过去使用,这就使得新建的休闲空间和设施无人使用,而老年人依旧在楼下紧张的路旁空间自己从家中带椅子过来聚集聊天;在大多数的老旧社区里垃圾桶设施的放置是最随意、不合理的存在,因为缺乏系统性的改造设计理念,这些设施被粗暴地随处放置,导致居民在使用时常有今天楼下有垃圾桶,明天这里就没有垃圾桶的情况。(如图2、图3)
三、无锡老旧社区户外设施的改良设计策略
老旧社区中的公共设施都是放置在小区的户外公共空间中,但各自有着不同的空间使用特点,其中如休息设施、健身和娱乐设施,其对应的空间相对较为宽阔,并且可达性一般较高,这些设施可考虑集中并优先复合型设计;而卫生设施对应的空间较为灵活,在设计和放置其设施时应当充分考虑居民的出行半径,切实满足居民所需,其中可将满足居民放置生活垃圾的设施与休闲空间中居民丢弃随身垃圾的设施区分设计;诸如信息设施、照明设施,这些设施沿着通行道路放置,可谓是临街而置,在设计时也当以合理的步行距离作为参考,这类设施也当考虑互相结合设置。
老旧社区中的户外公共设施是居民进行社会性交往活动的基础,按丹麦设计师扬·盖尔在《交往与空间》中的说法,人的社会性活动一般是伴随着自发性活动发生的,而居民在社区内的自发性活动是依附着公共设施而进行的,所以社区公共设施的改良是改善老旧社区人文和物质环境最直接的有效措施。
(一)一体化设计——活跃老旧空间
将老旧小区的户外公共设施做一体化设计是在紧促杂乱的户外环境中创造整洁又醒目环境的有效手法,一体化的设施设计同样可以提高空间利用和高效整合功能,是把原本分散的设施全都系统联系在一起并加强其共生关系的设计策略[8]。公共设施作为空间中灵动的嵌入元素,同时又起到为空间画龙点睛的作用,公共设施本可以造型丰富多样,但由于老旧社区空间急促狭小、社区建筑表皮和场地肌理都老化褪色,应当考虑一体化的设计手法,将社区中的各类设施进行系统整体的设计,选取统一简化的造型手法,充分地结合不同空间形状和条件来变换设施的组合方式,在空间的使用上可以更加多样化并时刻保持着不可分割的整体形态群落状态。
这样既可以使得老旧社区面貌更加整洁统一,又可以在用地紧张的老旧社区中节省空间,是系统化观念和思路的集中体现。如图7中,将老社区楼下的不良占用空地进行整合,采用一体化手法设计公共设施,满足居民在楼下进行休闲的需求。在设施的色彩和元素上采用统一语言,并将所有设施进行一体化关联设计,可使得看起来空间急促的老社区整齐而开敞,从视觉上给居民带来舒畅感,让居民的户外生活体验更加美好。
(二)场景式布置——营造活动情景
这部分老旧社区在早期建设初期就是同属单位的集体居住属性,内部居民有着相同的工作背景和知识,在邻居的关系之外有着更加稳定的同事关系,即使是现在,这些社区内的原有住户依旧占据了很大比例[9]。老旧社区中公共设施的使用者是这些有着常年交往联系的邻里居民,他们在使用设施时是伴随着话家常这样的交往关系同步进行的,所以社区公共设施的设计要满足他们的这些需求,故而场景式的设施布置方式是最有效的方法。一改平时呆板的长条座椅单独放置方式而改用三四人、六七人围合式的座椅设施布置方式更加适合老旧社区,在健身设施的布置上也要考慮老年人边锻炼边闲聊的使用需求,这样的设置方式才可以让设施真正被用起来而不至于闲置。
场景式的设施布置可以满足居民自发性行为的发生,与此同时为社会性行为创造了多重可能。如图8,在楼下居民经常自带座椅聚集的空间中,以场景化的手法设计休息设施,切实的为居民打造话家常的休息场景空间。结合空间所在条件和属性进行合理设计,图中的楼下空间结合原生树木进行圆形元素的设计,圆形台阶式的座椅也为此空间营造了小剧场的体验感,让居民在这个小空间里更加平等友好的交流。
(三)复合式设计——引导人群聚集效应
在社区进行调研的时候,了解到早期原有住户现都处于退休在家养老的状态,这类人群大都刚刚步入退休年龄,身体还依旧康健,可以下楼进行户外休闲活动,并有着充裕的闲暇时光。这类人群对于稳定熟悉的人际关系有着很强的依耐感,也因为子女工作或在外生活而缺乏陪伴,他们倾向于在可以方便观察到人群活动的地方和熟悉的老旧邻居一起聊天来打发时间,在户外公共设施的设计中应当充分地考虑居民的这些使用需求和心理特征。同样,老旧社区里缺乏社交与陪伴的老年人更加倾向与他人一起活动休闲,即使是一个人活动也愿意自己身处热闹的人群之中。所以老旧社区中的户外公共设施不宜按照空间宽裕的现代小区或公园那般划分不同功能区块,应当在同一空间之中复合多种功能一起设计,结合不同空间大小来整合不同功能和数量,充分发挥人群聚集效应来为社区居民更好的户外社交活动创造可能。
设计师扬·盖尔在著作《交往与空间》中提到,人是被人和人的活动所吸引的,调研中也看到居民更加愿意与其他人一起使用公共空间,空间可被使用的可能性越多,这个空间就会越活跃。如图9中的社区荒废空置角落空间,在此采用复合功能的设计手法,将休息、休闲与健身各功能结合设计,最大限度地激活荒废空间,满足居民户外社交需求。将图中的荒废空间进行多重功能的复合式设计,可使原本废置无生机的空间再次激活,让居民们体验丰富精彩的户外公共生活。
结论
社区公共设施与居民的每日生活联系紧密,也是老旧社区更新中改良成本最低但收效最直接的一项环节,为社区居民营造良好的户外社交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老旧社区的设施应当结合社区自身的现状条件和问题,以及分析和了解老旧社区居民人群结构特点和居民需求,对设施采取系统性地一体化设计、复合功能的集中设计,并在设施放置上采取场景式来为居民营造更好的使用氛围。
参考文献
[1] 惠劼,刘展.城市旧住区人地矛盾成因初探——以西安振兴路居住地段为例[J]. 住区,2014(02):134-138.
[2] “对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第0248号建议的答复函”锡建办函[Z]. 〔2019〕69号
[3] 罗名君,萧嘉欣.社区公共空间可持续设计——日常生活与场所营造案例研究[J]. 设计,2020,33(05):53-55.[4](日)芦原义信(著).尹培桐(译).外部空间设计[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
[5] 张灿.城市更新背景下重庆市原单位制老旧社区空间改造研究[D]. 四川农业大学,2013.
[6] 凯文·林奇(著).项秉仁(译).城市意象[M]. 北京: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10.
[7] 过伟敏.建筑艺术遗产保护与利用[M]. 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6:115
[8] 胡天君,景璟.公共艺术设施设计[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164.
[9] 张君君.老旧住宅区改造调查及研究[D]. 北京建筑大学,2014.
[10] 许晓云,赵玉倩,李洁.老旧小区公共设施适老性改良设计研究[J].设计,2016,29(21):154-155.
[11] 贾茵.论园林手法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以北京四环内小户型老旧住宅为例[J].设计,2017,30(11):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