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前教育“去小学化”背景下的社会焦虑对幼儿园足球发展的影响诸

2020-10-28葛浩洋

当代体育科技 2020年24期
关键词:社会焦虑观念

葛浩洋

摘  要:本文主要通过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我国在学前教育“去小学化”背景下引起的社会各个群体的焦虑行为以及这些行为对幼儿园足球发展所产生的阻碍和瓶颈进行研究与分析,并给出建议性措施。研究表明,引起社会焦虑的原因为:非公办幼儿园的生存需求;对“去小学化”一词的过度敏感;家长的过度焦虑加上商业教育机构的推波助澜。社会焦虑对幼儿园足球发展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观念、教育模式、幼儿足球概念、政策等方面。解决措施为:对非公立幼儿园和公立幼儿园一视同仁;确保小学真正实现“零起点教学”;避免去小学化“一刀切”的现象;保教结合;制度与政策协同,尽快将《幼儿园足球活动指南》付诸于实践。

关键词:去小学化  社会  焦虑  观念  措施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20)08(c)-0124-04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studies and analyzes the anxiety behaviors of various social groups caused by the "de-elementalization" background of preschool education in China and the obstacles and bottlenecks of these behaviors to the development of kindergarten football, and gives some suggestions.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causes of social anxiety are: the survival needs of non-public kindergartens; the over sensitivity to the word "de-elementalization"; the over anxiety of parents and the promotion of commercial education institutions. The impact of social anxiety on the development of kindergarten football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concept, education mode, the concept of children's football, policy and other aspects. The solutions are as follows: treat non-public kindergartens and public kindergartens equally; ensure that primary schools really realize "zero starting point teaching"; avoid the phenomenon of "one size fits all" of "de-elementalization"; combine the protection and education; coordinate the system and policy, and put the "kindergarten football activity guide" into practice as soon as possible.

Key Words: Avoiding primary education; Social; Anxiety; Concept; Measures

2018年7月,教育部辦公厅发布《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幼儿园严禁教授小学课程,纠正小学化教育方式,治理小学化教育环境,对学前教育师资培养计划进行整改,并且鼓励小学坚持“零基础教学”。随着治理工作的推进,各地幼儿园积极做出响应,削减理论性的文字书面课程,扩展幼儿园户外运动项目、益智游戏等活动,一些地区教育部门甚至将幼儿园有无教授小学课程作为评优标准。

此举措对于幼儿足球发展处于破冰阶段的中国可谓是一针见血,给追求理想化教育理念的学前教育工作者注入了一剂强心剂。然而,在社会舆论相互碰撞的今天,这项改革必会引起社会,特别是坚持学前教育以”智”为主的家长群体的质疑,给幼儿足球和校园足球的发展带来阻碍。

1  学前教育“去小学化”引起社会焦虑的原因

1.1 非公办幼儿园的生存需求

进入21世纪,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普通家庭的家长也有能力将孩子送入环境相对优越的“贵族”幼儿园,这类幼儿园多数为双语教学模式,有些幼儿园高价聘请外教进行教学,以此为噱头吸引家长。

虽然表面上看起来私立幼儿园在教学资源、住宿环境和饮食等方面都优于普通幼儿园,但说到底,私立幼儿园还是以逐利为主要目标,往往会将教育孩子本身的目的放在自身财富利益之后,当财富利益与教育改革的压力发生冲突时,管理者会变得无从下手,这与政府管理的公办幼儿园形成明显对比。

首先,许多私立幼儿园的管理者并没有很好地把握学前教育发展趋势,只是一味地迎合家长的喜好,虽然面临治理匆忙上马,但也只是塑其枝叶而未植其根。其次,私立幼儿园凭借自己丰富的资源开设一些比小学知识还要深奥的课程,提供一些“额外课程”或“兴趣班”,这样孩子升入小学一年级的时候相比较上公立幼儿园的孩子接受能力较快,小学教师对这一部分学生的评价高,给家长和社会公众造成了一种智力优先的假象,实则是在抹杀孩子的求学兴趣,孩子到了小学以后发现学的东西已经学过,就不会再认真听讲[1]。

若站在家长的角度看,自己的孩子从小就“饱读四书五经”是令人羡慕的,进入小学后班级的排名也能在亲戚朋友面前拿得出手,出于这种潜在的虚荣心,就算是接受了“去小学化”的理念,但还是更加倾向于选择可以提前学到知识的私立幼儿园,这种矛盾也给政府扶持的以培养孩子游戏兴趣、参加户外活动为主的公办幼儿园造成生源上的缺失和社会舆论上的打击。

1.2 幼儿教育者对“去小学化”一词过度敏感

与上文恰恰相反,还有部分追求理想化教育的教育工作者和幼儿园园长对“去小学化”的治理高度赞同并且执行有效,一些幼儿园甚至禁止有带拼音的图书出现在教学过程之中,包括标有拼音的童话书籍[2]。这种做法看似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实则物极必反,没有把握适度原则,结果是一些孩子升入了一年级之后最简单的拼音字母都要从头学起,给小学的教学工作增加了负担。

大班的孩子原本应在书籍中自然而然地接受简单的拼写和汉字笔画,这种不分阶段的极端措施不能满足孩子的多元化发展。

1.3 家长过分焦虑,商业教育机构推波助澜

很多支持传统教育的家长了解到如此的教育模式时,担心孩子到了小学之后跟不上,觉得在幼儿园里没有学习到东西,整天都在玩,不惜重金在园外给孩子报一些幼小衔接班、奥数班、双语班等拔高课程,这些课程一个月少则千元,多则数万元,殊不知,这种拔苗助长的做法让孩子在生理和心理上承担着与其身心发展不符的学习负荷。幼儿阶段的孩子最应该发展的应是反应能力、探索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创造力,一味地灌输死板的理论知识只能使孩子成为被动地吸收知识的海绵和承担家长焦虑情绪的机器。

幼儿园教育工作者对“小学化”一词的过度敏感导致家长的过分焦虑,营利性学前教育机构的推波助澜导致一环扣一环的恶性循环。

2  “社会焦虑”影响下对幼儿园足球发展产生负外部性影响

与小学、中学相似,家长为孩子选择学前教育时总会以幼儿园的文化知识教学水平为参考依据。虽然教育部相关文件的大方向是以发展孩子体、智、德、美为主要目标,秉承“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但是社会观念似乎约定俗成地将“智”放在第一位。在这种“社会焦虑”影响下对幼儿园足球的发展产生的影响主要为:以静为宜的教育观念造成对运动安全问题的顾虑;谨慎的旧式教育使国外理想化体育教育模式的引入遇到瓶颈;育人与竞技概念的模糊;理论与实践尚未结合,指导性文件有待实践。

这种负面影响造成社会财力、政策支持、人力资源、理论与技能指导资源在注重全面发展的理想化教育模式和灌输型的旧式书面教育之间摇摆不定。

2.1 以静为宜的教育观念造成对运动安全问题的顾虑

在传统的中国式教育观念中,“安静”“沉稳”“好学”“老实”似乎是评判一个孩子优秀与否的褒义词,提到体育运动,家长的第一反应不是强身健体,而是运动项目的安全问题。另外,在兴趣项目的选择上,就女孩而言,家长对培养其爱好的第一选择是跳舞、弹琴、表演等优雅的艺术;就男孩而言,与三大球类和体能主导类项目相比,则是选择让孩子学习静态体育项目,如围棋、象棋、积木和纸牌的家长更多。

在一所足球特色幼儿园中,不少家长对幼儿园削减教学课程进行足球运动持反对意见,原因主要还是围绕孩子们的安全与健康问题,虽然幼儿园阶段的足球运动倡导游戏化,但难免出现磕磕绊绊的意外和争执行为,如果孩子因为参加活动而受伤或是因为保暖不到位而生病,其责任是该由家长一方来承擔?还是由学校一方来承担?

2.2 谨慎的旧式教育使国外理想化教育模式的引入遇到瓶颈

出于对安全与健康风险的焦虑,在足球运动过程中,幼师们大多数都扮演着“安全员”的角色,偏重照看幼儿自身的安全问题,忽视了指导幼儿进行游戏化的足球活动,没有完全激发孩子对足球的兴趣,而是安排好活动的一切,指定固定的规则,幼儿无法自由发挥[3]。

反观为体育强国的日本,对幼儿体育发展制定了由上而下的纲领性文件。1990年,日本颁布了《幼稚园教育要领》,文件强调体育游戏的目标是:形成健康、安全的生活所必须的习惯和态度,充分活动自己的身体;主动在户外游戏;熟悉各种活动,快乐地展开游戏[4]。日本对幼儿足球运动引导孩子们在足球游戏中体验成功与挫折,技术动作规范、比赛规则的约束明显弱化,孩子们可以用手或者身体的各个部位触碰足球,跌倒了会自己爬起来,老师的干预也很少。另外,在日本的动漫文化中,不乏有令人耳熟能详的足球人物,孩子们从小在动画片中树立自己心目中的足球偶像,少儿足球文化非常浓厚。

这正是我国的体育教育制度所缺失的“挫折性教育”和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但面对中国家长和幼儿园教育者的种种顾虑,这种教育模式如要真正地融入国人的观念和文化之中,还需一个漫长的过程。

2.3 育人与竞技概念的模糊

在笔者随同导师参加足球特色幼儿园园长培训班的过程中,有园长引以为豪地提到:“我们的孩子每学期都会进行足球技能水平测试,孩子们平时腿上绑着沙袋踢球。”还有些园长对于游戏化的足球活动能否提升幼儿的足球技能水平提出质疑。笔者看来,这种做法和想法其实偏离了开展足球特色幼儿园的本意。

第一,我们应该清晰地将竞技体育和幼儿体育区分开来,幼儿足球不是为了培养专业的足球运动员,而是通过足球这项运动开发幼儿的规则意识,合作意识并且培养不服输的精神,形成健康的体魄,这才是孩子一生中良性发展的基础。

第二,鉴于3~6岁儿童的身体发育特点,大肌肉群发展较快,小肌肉群相对滞后,所以如果在这个时期内对某一肌肉群进行专门的锻炼则会适得其反,反复练习同一动作,会在将来的体育技能学习中形成肌肉记忆,不易纠正。

2.4 理论与实践尚未结合,指导性文件有待实践

由于我国的幼儿足球处于萌芽时期,一些政策的制定,课程的开发,管理的模式才刚刚开始,“幼儿足球”对国人来说还是个陌生的词汇。所以,一些概念的模糊和顶层设计的缺失不可避免。

2019年3月,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足球特色幼儿园试点工作的通知》,在后续工作中又出台了《足球特色幼儿园游戏活动指南》。《活动指南》的出台给正在探索中的足球特色幼儿园带来了福音,但该指南还在实践过程之中,可操作性还有待考察。

3  解决对策

3.1 对非公办与公办幼儿园要一视同仁

一方面,政府部门应该增加对私立幼儿园申请足球特色幼儿园的名额,简化申请流程,对幼儿园园长和家长进行幼儿足球的普及,让家长和老师真正地接受幼儿园内的足球活动。

另一方面,对待私立幼儿园,要加强管理和审批制度,要求私立幼儿园与公办幼儿园在规范化上保持一致,既要提高私立幼儿园的教师素质,又要提高公立幼儿园的教学环境,用一定的奖罚制度刺激教师投入到学前教育改革的队伍之中,逐渐地缩小私立幼儿园和公立幼儿园的办学差距。

3.2 确保小学真正实现“零起点教学”

家长对“去小学化”的过分焦虑,某种原因还在于小学教师对家长的反馈。小学课程表面上是遵循着“零起点教学”,但教师往往会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加快课程的进度,这就会使一部分学生出现跟不上的现象,家长会产生焦虑情绪,对幼儿园期间开展过多的足球运动产生抵触情绪,在课余时间安排孩子们上各类辅导班。

真正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协调好幼升小和小接幼的课程进度,小学不得多上或加快一年级的课程,要循序渐进地过渡。

3.3 避免去小学化“一刀切”的现象,需与一年级课程“自然衔接”

避免“一刀切”的改革手段,在幼儿园大班时,教师应适当地让孩子们接触一些与一年级衔接的课程,注意不可以采取硬灌输的手段,而是让孩子们在有趣的读物和实践探索的过程中自然地学到知识。例如在进行足球活动中,大班的教师可以尝试将活动中用到的规则、口号转化成英语口语和数字进行教学,让孩子们在玩乐中学到知识。

3.4 保教结合

家长和教师对于幼儿参加体育运动的焦虑主要源自于安全和健康的问题。幼儿园和社会教育部门要宣传幼儿户外活动的保护教育知识,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对幼儿园教师进行专门的培训,教师既要担任保障孩子安全的安全人员,又要科学地引导孩子进行足球活动,既能消除家长的焦虑情绪,又能让孩子在足球游戏中得到启蒙。

3.5 政府部门协同,尽快将《幼儿园足球活动指南》付诸于实践

专家和学者应将幼儿足球这一主题作为热门研究对象,政府带头,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共同发力,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宣传《幼儿园足球活动指南》,分批分级分地区地进行抽底考察,专家亲自进行指导工作。另外,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及时上报,及时改进。

4  结语

近年来,体教结合、体教融合成为热点,在此形势下校园足球拥有可观的發展前景,如何将体育素养真正内化到学生的行为和观念之中是重中之重,只有将体教融合的重心下移,才能在个体发展的“敏感期”,也就是幼儿阶段,形成体育运动可持续发展的根基。在幼儿园开展足球课程不同于在中学和大学,由于幼儿在注意力、接受能力、运动能力等方面都与青少年有较大差距,所以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应避免过多的技战术教学,以激发孩子运动兴趣的游戏化课程为主,幼儿足球的主要目的是让幼儿把足球当作“玩具”,而不是课程负担,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规则意识等品质,提高体能和体质。发展幼儿足球是在构建协调的足球大环境的基础上,为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打牢根基。

幼儿足球的朝阳即将来临,在走向成功的过程中伴随着种种难题,只有迎难而上才会看到曙光。幼儿园开展足球活动不仅需要社会、家庭的观念认同,政府部门、媒体也应整合资源,多元并进,逐渐弱化因社会问题对幼儿足球发展的阻碍作用,实现校园足球、幼儿足球的可持续发展,为我国足球事业的全面转型助力。

参考文献

[1] 秦涵.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背后隐含的错位儿童观[J].教育现代化,2019,6(AO):253-254.

[2] 胡庆山,曾丽娟,朱珈萱,等.校园足球热的审思——兼论中国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6,39(1):126-131.

[3] 张伟东.幼儿户外体育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河教育,2019(12):79-80.

[4] 郝晓岑,李捷.日本幼儿体育推进策略及特点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8,44(5):106-112.

[5] 林梦龙.幼儿游戏化足球课程开发研究[D].吉林大学,2019.

[6] 杨阳.足球运动对幼儿体智能影响的实验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9.

[7] 张颖慧,卞文昆,高春盛.幼儿园大班阶段足球课程教学方法探究[J].科技资讯,2019,17(1):243,249.

猜你喜欢

社会焦虑观念
钓鱼的观念
当观念成为艺术
殷周时期“中”观念的生成演变
产前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初产妇焦虑、抑郁心理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民法公平原则的伦理分析
西方女性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与愤怒,焦虑与恐惧
纵向社会的人际关系
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问题研究
十二星座时间观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