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协委员教育培训效能提升:必要性、困境与路径

2020-10-28

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政协委员人民政协委员

赵 妍

(1.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31;2.山东大学 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协工作会议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0周年大会上指出:“政协委员作为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代表人士,由各方面郑重协商产生,代表各界群众参与国是、履行职责。这是荣誉,更是责任。广大政协委员要坚持为国履职、为民尽责的情怀,把事业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认真履行委员职责。”[1]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科学论断为新时代政协委员强化责任担当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政协委员作为践行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职能的主体,作为人民政协制度的实践者、参与者、推动者,其认知水平和能力素质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履职作用的发挥,决定着参政议政效能。因此,优化政协委员的教育培训体系,提升政协委员素质和能力,便成了题中之义。

一、加强政协委员教育培训的必要性

近年来,人们在关注全国“两会”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一些政协委员“不食人间烟火”的“雷人雷语”和“充满想象”的“突击式提案”也闯入了公众的视野。这些“雷人雷语”和“突击式提案”有着一些共性的特征,即脱离实际,背离现实,违背规律和常识,“提出的意见建议要么太过于空泛,要么只谈自己利益相关的事,与民生接不上轨,不接地气,得不到老百姓心底的认同”[2]。这在一定程度上既损害了政协委员在广大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也影响着人民群众对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地位和作用发挥的认知,进而影响到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这一基本政治制度的认同。“有些网友甚至开玩笑说,之所以关注两会就是想听听今年又有哪些新的‘雷人之语’!”[3]因此,加强政协委员教育培训,提升其素质能力,增强其履职能力势在必行。

(一)加强政协委员教育培训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时期。”[4]对外,我们面对的是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秩序重构的国际背景;对内,我们面对的是中国人民进入新时代强起来的国内背景,面对的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社会主要矛盾,面对的是“所有制形式更加多样、社会阶层更加多样、社会思想观念更加多样”的社会状况,面对的是统一战线内部结构复杂性前所未有、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多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前所未有的一系列严峻的现实。面对这一现实,政协委员作为 “有社会影响和参政议政能力”[5]的社会精英,其肩负着“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使命。一方面要将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带到群众中去,宣传好、解读好、传播好;另一方面,还要深入到群众中去,了解民情,反映民意,为党委政府建言献策,发挥畅通民意、化解矛盾的积极作用。常言道,“正人先正己,正己首正心”。政协委员自身的思想观念、价值选择和行为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起着引领示范的作用。而其自身能力素质、知识水平的高低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其“建言献策和凝聚共识”作用的发挥。这就要求各级政协组织通过开展有现实性和针对性的教育培训,引导政协委员“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时事政策,学习中共党史、新中国史和统一战线历史、人民政协历史,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大局观”[6],始终确保政协委员的价值观念、工作能力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提升自身思想水平和认知能力,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新形势。

(二)加强政协委员教育培训是人民政协践行“聚焦中心履职尽责”职能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协工作会议上明确要求:人民政协要“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履职尽责”,要求人民政协“要以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为履职方向,以促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为工作重点,紧紧围绕大局,瞄准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的重要问题,深入协商集中议政,强化监督助推落实”。一直以来,“聚焦中心履职尽责”是人民政协开展工作的根本遵循,也是政协委员积极履职尽责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履职尽责”的前提就是首先要明确当前我们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是什么,这就要求各级人民政协通过精心组织开展教育培训,积极引导各界别政协委员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中央政协工作会议精神,以学促行,以知促行,引导广大政协委员深刻领会新思想的精神实质、内涵,明确新形势下我们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只有明晰了中心任务,才能提高政治站位,紧扣中心任务建言献策、履职尽责,助推党和国家决策部署落地生效。

(三)加强政协委员教育培训是提升其履职能力、发挥作用的需要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作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部署,人民政协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人才聚集、智力密集、最广泛的代表性和包容性的优势,始终发挥着协调各方关系,最大限度地凝聚人心、增进共识的作用,在国家治理中不可替代。而政协委员作为推进和落实政协工作职能的主体,也只有不断加强教育学习,始终坚持活到老、学到老的学风和与时俱进的工作作风,着力增强政治把握能力、调查研究能力、联系群众能力、合作共事能力,提高参政议政的能力和水平,自觉提升履职能力,做一名“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的政协委员,才能更好地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目标,切实承担起新时代赋予政协委员的各项政治责任,发挥好其在政协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履行好其在界别群众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为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建诤言、谋良策,为改革发展凝聚人心、汇聚力量。

二、当前政协委员教育培训面临的困境

为掌握第一手资料,更加真实地了解当前X省政协委员教育培训的现状,本课题组借助网络调查问卷和走访座谈的形式,对参加X省政协第十二届会议的社科新闻界(30人)、文化体育界(40人)、经济界(30人),共计100人次进行调查走访(问卷回收率92%),作为研究结论的依据。通过分析整理,结论如下:

(一)从培训的“量”上看,培训次数整体偏少

以X省政协为例,据调研的数据显示,目前在X省政协每届会议的5年会期中,针对政协委员的教育培训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新任政协委员培训班。每届新任政协委员都会在任期的前两年参加整体轮训一次,培训时长一般为5天左右。二是政协常委会集体学习。按照惯例,政协每个季度都会召开常委会。会后立即开展政协常委的集体学习,一般参加学习的人数在150人左右,学习时长一般在1.5个小时左右。三是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座谈会制度。将各委员会分到若干个学习小组,由其分别组织所联系的界别委员参加学习,每季度一次,每组每次大概15人参加。由此可以看出,在已经形成制度化、规模化的培训中,在5年的任期中,一名普通委员参加的集体培训大概只有5次(注:5次全会的学习培训),平均1年1次;不是常委的新任政协委员参加的集体培训大概有6次(5次全会的学习培训加上新任政协委员的培训),平均1年1次;担任常委的政协委员一般是26次,平均一年5.2次,比一般委员多学习的时长在30个小时左右,大概有52个学时。就本届会议任期而言,据一名新当选(2018年1月)的政协第十二届委员会的委员讲述,到目前为止,其作为新任委员仅仅参加过一次集体培训。政协委员的教育培训作为干部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中共中央颁布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中的规定,“其他干部参加教育培训的时间,根据有关规定和工作需要确定,每年累计不少于12 天或者90 学时”。由此,比照相关的规定要求,目前X省政协委员教育培训存在培训天数明显不足的现象。

(二)从培训的“质”上看,培训效果有待提升

一是教育培训形式稍显单一。我们以2019年X省政协委员培训课程为例(见下页图表)。从集中培训的课程安排来看,由于参训学员人数较多、班次规模较大,5天的学习培训,共设计了9节课,其中6节课是传统的课堂讲授,占比66.6%;3小节涉及案例教学和实地参观等其他教学方式,占比33.3%。教学方式多以理论讲授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为主,形式上稍显单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培训的效果。在参与调研和座谈的委员中,只有15%左右的政协委员喜欢理论“灌输式”培训,65%的政协委员更偏重于“研讨调研式”的培训方式,即“学员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分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6],这样才能更好调动学员思考,避免被动的信息接受,可以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这也恰恰契合中共中央印发的《2018—2022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中所倡导的“培训方式方法创新”,即“探索运用访谈教学、论坛教学、行动学习、翻转课堂等方法”理念。以“研讨式、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等方法,可以调动学员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果,使培训内容入脑、入心,切实提升政协委员理论水平和增强其履职能力。

日期时间课程内容第1天17:30前全天报到第2天上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辅导下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专题辅导第3天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专题辅导下午《提高提案质量 更好履职尽责》专题辅导第4天上午《省域经济社会发展》专题报告下午分组讨论参观党校廉政教育基地第5天上午政协委员如何履职尽责3名委员介绍履职体会和经验下午结业式

二是课程内容的设置上,针对性、精准性有待提升。政协委员是来自社会各个方面、各条战线的精英人才,委员之间的知识结构、行业特性、履职经历千差万别。“一张课表管到底”统一化的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针对新任委员围绕政协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双基”培训不够深入。根据调研的数据显示,有的新任政协委员表示,“5天培训下来,并不能完全清晰定位自己作为政协委员该怎么干,怎样履职来更好地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边摸索边总结”。其次,在统一战线的某些重点工作领域,如宗教、民族课程缺位。政协工作涉及的面很广,政协委员涵盖的领域很多,关注的群体也很多,其中涉及民族工作、宗教工作、侨务工作、党派工作等等,但在课程设置内容中,上述领域体现得并不明显。另外,课程内容在设置上有“重理论知识、轻履职实践”的倾向。综合归纳,目前教育培训的内容,大多偏重于理论知识,针对实践层面的履职基本方法的培训内容设置较少,缺乏对政协委员实践锻炼的指引。

三是学员工学转化之间的矛盾。政协委员大多都是兼职,又多是各个行业或单位的骨干、领头人,在日常繁重的工作中抽出时间参加培训,若与自身行业、领域关联度不高的话,委员的参与意愿就相对较低,导致工学转化不彻底,再加上培训考核制度的不健全降低了委员参与的积极性,极大影响着培训效果。

除此之外,培训系统、体系的不完整,常态化培训机制的不完善以及考核评价机制的不健全,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政协委员参与学习培训的积极性,使得培训学习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三、优化政协委员教育培训的路径思考

(一)探索“大统战”教育培训格局,建立系统化的培训制度

政协委员的身份是多重的,既有中共党员,也有民主党派成员;既有工商联成员,也有青联等社会团体成员;既有宗教界人士,也有港澳台同胞等各个界别的人士。而针对政协委员不同身份的培训学习,可以说是统战部、政协、组织部等多个部门的“多头调训”,这也就带来委员接受教育培训的“旱涝不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统一战线事业是全党的事业,统一战线工作是全党的工作,必须全党重视,大家共同来做。”应在坚持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下,积极探索由人民政协牵头组织,由统战部、组织部、党校(行政学院)和社会主义学院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建立针对政协委员教育培训工作的联席会议制度。通过建立委员资料库,站在全局的高度,整体谋划推进,实现教育培训信息的互联互通、培训资料的共建共享。这样既保证政协委员培训面的全覆盖,也避免“多头调训”带来的委员重复学习的负担。

在探索建立教育培训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基础上,以各级政协组织为主体围绕本年度党委和政府的工作重点,制定出届度培训计划、年度培训计划,并将其中好的经验汇编成制度向各级政协组织推广。如X省政协正在探索建立“委员读书活动制度”,各专委会按季度分别组织所联系界别委员参加学习;Y县政协设立“政协委员活动日”,以制度化的形式将读书学习固定下来,以提升委员素质能力。

(二)实施“差异化分类施策”的原则,逐步优化课程设计

政协委员来自各个界别、各个行业,人员知识结构、素质能力不尽相同。在对这类人群培训时,我们要秉持“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提供什么”理念,坚持“差异化原则”来设计课程,把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作为着力点,因材施教,以政治共识教育为核心、以文化认同教育为基础、以能力素质培养为重点”[7]的新时代教学布局,培养造就一支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的委员队伍,最大限度地提升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按照培训内容,可简单划归为三大类,即思想理论类别、能力提升类别、时事形势分析类别。立足这三类的课程体系,根据委员不同的类别和需求,尝试开展“个性化的可选菜单式培训”。以新任政协委员为例,可以尝试开设以下课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协委员应知应会的法制和纪律教育”“政协工作的基本概况”“政协相关理论学习”“统一战线历史及当代价值启示”“当前民族宗教侨务工作实务分析”“省域经济社会发展分析”“打赢脱贫攻坚战 夺取双胜利”“提案撰写培训”“课题调研工作培训”“如何认识处理涉及民族宗教因素的突发性事件”等。

在上述课程设计中,其中思想理论类的课程,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协工作概况” “统一战线历史及当代价值启示”等,目的在于让新任委员坚定理想,明晰自身定位,真正担当起政协委员历史使命和责任。“提案撰写培训”“课题调研工作培训”等能让新任委员尽快地了解自身履职的方式,掌握履职的技能,更好地行使自身的权利和义务。“省域经济社会发展分析” “当前民族宗教侨务工作实务分析” “打赢脱贫攻坚战 夺取双胜利”等课程,让新任政协委员了解国情省情,准确定位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了解百姓关注的难点和热点问题,以更好的“聚焦中心工作,服务大局”。与此相同,各党派、专委会也可以根据各自的工作实际,妥善安排教育培训。这种“差异化”分类施策的培训方式,“在‘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相结合的基本原则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委员,把主题的选择权赋予委员,才能激发委员的学习兴趣,调动委员学习的能动性,确保学习活动达到实效。”

(三)坚持“以学促行、知行合一”,创新教育培训形式

调查数据显示,绝大多数委员对当下普遍采用的专题讲授式教学方式并不十分认同。他们表示,“一次两次的课程还可以接受,但全程跟下来真是很累,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全盘掌握学习内容,并且照本宣科式的机械解读让人的专注力很难长久地保持,也不易引发自身的思考,从而也很难产生理论的认同、情感的认同和价值观的认同”。应该在专题讲授式的课堂之外,尝试其他的教学方式,如情景式、案例研讨式,以引导学员积极参与和思考,影响其价值观的塑造。比如在一些涉及能力提升、有关“突发性事件”等课程中,可以尝试采取创设情景的方式,让学员站在特定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在学员启发互动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这样既调动了委员学习的兴趣,又提升了委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提升了教育培训的效果。特别是现场调研的培训方式,更是在情景式教学、案例研讨式教学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使广大委员深入到一线,掌握第一手资料,更有利于了解社情民意,反映百姓呼声,建言献策,履职尽责。此外,2020年新冠疫情的暴发,也凸显出了网络教学、远程教育的优势。网络课程的开放性、即时性可以让委员们根据自身工作学习的需要,更加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化解工学矛盾,让培训更有成效。此外,网络技术的发展还可以通过设计指标将委员的学习成果以数据的形式进行量化,建立委员考核标准,提升委员学习积极性。

注重理论与实践统一,做到“知行合一”。参加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实践,也只有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才有其价值。政协委员参加教育培训的最终目标就是更好地履职,搞好参政议政。所以我们在课程内容设置上要坚持理论紧贴实际、紧贴生活,要对现实有指导意义,具有可操作性。

政协委员的教育培训是一个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它关系到政协委员履职水平的高低、关系到人民政协职能的发挥,只有构建“大统战”教育培训格局,建立系统化的培训制度;坚持“差异化分类施策”的原则,逐步优化课程设计;坚持“以学促行、知行合一”,创新教育培训形式形成合力,才能不断提升政协委员教育培训效能,从而进一步发挥人民政协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政协委员人民政协委员
人民政协:新型政党制度的中国特色制度安排
凝聚共识:新时代人民政协的初心与使命
省政协委员抗“疫”书法选
基层党支部纪检委员如何开展工作
我心中的人民政协——纪念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
中国共产党与人民政协诞生
代表委员履职身影
侨眷政协委员韩汝芬:为弱智儿童康复呕心沥血感动中国
注册会计师行业代表人士担任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党代表人次实现大幅增长
明星参政议政不应成摆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