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学会”策略
2020-10-28吴维生
文_吴维生
物理课程是一个有趣的科目,它涉及领域广,应用领域多。物理课程涉及运动、能量、重力、电力、磁场等领域的研究,学生刚开始学习物理可能感觉跨度太大,易产生畏惧心理。中学生逻辑分析思维能力等发展不足,物理基础薄弱,联系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能力不够,而如果教师缺乏耐心,对物理知识的结构差异、知识梯度及学生的学情认识不足,就会导致学生物理学习兴趣不强。所以教师应多关注学生学习状况,引导学生熟悉物理知识内在规律、采用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物理学习质量。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问题
第一,部分物理教师教学过分重视理论讲解。当下仍有部分初中物理教师偏好讲解物理现象的基本原理、规律及相关理论,而相对不够注重带领学生开展物理实践,以致学生较少获得物理实践技能。待学生从初中升入高中,其物理实践能力就难以满足高中物理需求,物理学习自信大大下降。
第二,学生的物理学习积极性差。初中物理课程内容相对较抽象,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要求较高。加上小学未设物理基础课,学生的物理知识基础薄弱,导致其初次接触物理课程内容时较难迅速掌握物理课程要点,自信心大受打击。长此以往,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大大降低,物理学业成绩也会逐渐下降。
第三,课堂内容缺乏生活联系。目前,大部分初中物理教师都只按照初中物理课本按部就班地传授知识,而不曾调研学生性格特征、物理学习需求,深入挖掘现实生活中的物理素材以丰富教学内容,导致初中物理教学枯燥乏味,缺乏生活化、人性化及趣味性,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主动性会逐渐下降。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六个“学会”
第一,让学生学会理解物理的内在规律。虽然物理涉及领域广泛,但在最基本的情况下,物理试图量化宇宙中不同的力量。例如,物理量化了物体因重力和物体质量而下落的速度,然后可以使用图表、图形和模型直观地呈现这些关系。这时,方程式是表达这些关系的最佳方式。有了这些关系表达式,物理就可以“上天入地”,从星星闪耀到宇宙星体运转的原因都可以解释。
第二,让学生学会理解公式。死记公式是部分学生的学习特征,他们不了解公式实际内容是什么,自然无法理解在学习什么。例如,有一个公式可以表现力矩大小,但是了解如何应用该公式及其解释的内容非常重要。实践表明,物理公式教学,一定要重视公式、定理的推导过程,让学生不仅明白该公式、定理是什么,而且要明白公式、定理是怎样形成的,这样的学习才有意义。
第三,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要想学生喜欢物理,参与物理研究,就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被动学习的学生倾向于避免使用学习资料、材料,习惯于通过简单地学习并观察教师讲课解题来解决物理问题;主动学习的学生则会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尝试独立解决问题,他们有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只需要很少的指导。因此,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相当重要。此外,学生会改掉拖延习惯,并尽早开始学习,他们会主动预习、复习。
第四,让学生学会记课堂笔记。不同个性的学生有不同的记笔记方式,有的学生会把教师所有讲解的内容全部记录下来,有的学生会记录教师的板书内容,有的学生会记录教师讲授的重点内容。不同的记笔记方式,有利有弊,记录较多,便于回看复习,但复习时间也会增多,同时上课时有可能遗漏教师讲解的知识。
思维导图、大纲记笔记方法是一个有效、可行的记笔记方法。学习物理概念而不是公式时,这些方法最好。思维导图形象生动、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是一种趣味性比较强的笔记法。使用思维导图方法,最好先预习课堂内容,然后确定该节课主题,然后构建框架,在上课时,依据教师讲解的重点、难点、公式增加节点以完善思维导图。
第五,让学生学会逻辑分析和解题。物理的核心部分是解释为什么物体以它的方式运行,并且用数学公式表达它。因此,在学习物理课程之前,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非常重要。数学能力不仅是将数字代入数学公式,还需要学生成为逻辑分析者和问题解决者。很多时候,物理问题需要以逻辑分析、创新和创造性的方法来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因此引导学生学会逻辑分析,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十分重要。
第六,让学生学会物理研究。初中物理知识的学习内容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物理知识内容是一个接一个地建立的,且初中物理往往与生活相关联,因此物理研究具有可行性。教师可以设计物理小课题,引导学生参与物理研究,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例如,对于电功率问题,就可以让学生对家用电器功率进行统计,记载电器运行2 分钟的用电量,形成分析数据,获得电功率的感性认识。
教学初中物理六个“学会”策略
第一,平衡理论与实践教学比重。初中物理教师应全面掌握物理教学内容,依据物理教学课时安排,合理分配物理理论与物理实验的授课时间,以实现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平衡,既强化学生的理论理解能力,又培育起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巩固其物理知识与技能基础。对此,建议初中物理教师从六个“学会”出发,通过实验带出物理问题,引导学生理解物理定理与规律,掌握相关实验实践要点。例如,在教学“摩擦力”时,教师可出示滑板与小车,向学生展示小车在滑板上的“滑行”与“停止”,并就此向学生提问“小车为何会停下来?”待学生提供答案后,再引入摩擦力理论,使学生切实掌握摩擦力这一物理要素。
第二,应用多媒体辅导教学。初中物理课程内容相对较抽象,学生须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才可快速适应。若学生本身理科基础不牢,则其物理学习将会更加吃力。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初中物理教师要引入现代化、趣味性教学手段,将抽象的物理内容变得更有趣味性,以便学生深度理解物理内容本身。例如,在讲解分子结构及其作用、原子运动规律时,初中物理教师可将分子、原子的相关内容制作成生动有趣的动画,并利用多媒体工具展示给学生,从而调动学生视觉、听觉感官,使之理解并掌握分子与原子内容。
第三,采用生活化教学法。初中物理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贴合学生生活实际,直接影响学生的物理知识技能学习效率。因此,若要学生真正掌握物理学科的“六个学会”,初中物理教师必须采用生活化教学法,将物理知识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切实调动学生的物理学习乐趣与热情,借以提高物理课堂教学质量。对此,初中物理教师可采用以下方法:一是以生活物体为例切入教学。例如,在教学物体密度时,物理教师可选取教室内的大密度、小密度的物体,比较分析其密度差异,使学生意识到物体密度的基本原理。二是引入生活现象开展教学。例如,教学物态变化时,初中物理教师可选用学生经常见到的生活现象作为教学案例,要求学生相互讨论,结合个人生活经验分析案例现象的出现原因,待学生疑惑不解或初步获得答案后,物理教师再顺势引入物态变化基本原理及其规律,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物态变化的抽象概念与具体现象。就笔者的教学实践而言,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开展物理教学,不仅有利于消减学生对物理学科的陌生感,使学生感受到物理学科的趣味性,还有利于学生积极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利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其他类似的生活现象,不断强化自身的发散性思维。
物理学习是一个学会学习的过程,应结合课程特点采用适宜学生个体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