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跟腱断裂,康复至关重要

2020-10-27孔繁羽

家庭百事通·健康一点通 2020年10期
关键词:跟腱踝关节患肢

孔繁羽

也许大家还记忆犹新,2008年北京奥运会田径赛预赛上,刘翔因跟腱旧伤复发不得不退赛,让人不无惋惜。其实,跟腱断裂这种运动损伤,不仅终止了众多体育明星的运动生涯,同时也在老年群体中高发。

     老年人易出现跟腱断裂

人年轻时,跟腱富含胶原纤维和水分,富有彈性和柔韧性,在高强度的运动下也不容易受到损伤。随着人年龄的增长,日积月累的各种物理、化学因素的损害,跟腱日益衰老退化,一旦受到外力冲击,跟腱很容易发生断裂。所以,对于老年人来说,要注意加强对跟腱的保护,应穿舒适的、柔软的鞋子,后帮一定不能过紧太硬。平时运动时要做足热身活动,平常不运动者更应循序渐进地增加运动量。

跟腱断裂时,患者会突感跟腱部疼痛,有被打击感,甚至可能会听到“砰”的一声,随即出现足踝部运动功能障碍,不能提踵或行走,脚后跟上方逐渐肿胀,触压痛明显。那么,跟腱断裂后该怎样处理呢?

急性跟腱断裂可选择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慢性跟腱断裂多由于急性损伤时没有得到正确的诊治导致的。受伤时间太久,肌肉出现牵拉、挛缩,跟腱断裂的两端往往会存在较大的缺损,因此,慢性跟腱断裂需要根据缺损的大小,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

康复程序正确

至关重要

适时适量的锻炼可以促进正在生长的结缔组织转变为腱性组织,防止关节粘连僵硬,但过早过度的锻炼又可能面临二次断裂的风险。因此,康复方法要按阶段区别对待。

手术完成后  由于患肢被长腿石膏托固定,最好屈膝45°、踝跖屈30°,以使腓肠肌及跟腱处于松弛状态。但术后第二天,患者便可以开始活动脚趾和髋关节,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肿胀。

术后3~5天  尽量抬高患肢,以利于静脉血液和淋巴回流,有助于消肿。抬高高度应高于心脏20厘米。此后,患者可持拐下床活动,但患肢不可承重。持拐行走时务必防止意外摔倒或扭伤。

术后2~3周  术后2周左右是跟腱最脆弱的时期,因此长腿石膏托须固定至术后3周。伤口缝线于术后2~3周根据伤口情况予以拆除。之后主张穿着跟腱靴,靴内垫高后跟3~5厘米。此时由于跟腱局部形成纤维连接,具有了一定的稳定性,可持拐部分负重行走,但休息时仍需抬高患肢,且睡觉时同样需要穿跟腱靴。

术后6~8周  跟腱靴内后跟高度可逐渐降低,以每1~2周减少1片为宜,直至完全去除(多在术后3月后)。此时,可定量行踝关节主动屈伸活动,休息时可脱掉跟腱靴。术后7~8周可进行踝关节的伸屈活动——将塑料矿泉水瓶灌满温水后用脚开始滚筒练习。此间,脚面绷、勾活动度会接近正常。

术后3~6个月  慢慢脱离跟腱靴,从慢走开始逐渐过渡至正常行走及快走、提踵练习(一开始可练习双脚提踵,逐渐过渡到单脚接踵),但仍不能做大跳等剧烈运动,至术后6个月可达正常。选择运动场地要安全,不要尝试未进行过的运动,以免由于场地或者动作生疏而拉伤跟腱;运动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防止摔倒,否则跟腱会再次出现断裂。

手术缝合后跟腱再断裂的概率可低至1%,但早期过度活动,或者未按康复计划执行如过早脱拐行走,或3个月内做跑跳或游泳等运动,均可导致跟腱再断裂。所以患者需遵医嘱,努力进行康复运动,但要运动适当适量。

(摘自《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猜你喜欢

跟腱踝关节患肢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膝踝关节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跟腱炎及跟腱周围炎的预防
脚使不上劲或因跟腱断裂
训练需防跟腱损伤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踝关节骨折术后早期能否负重的生物力学分析
浅述蒙医治疗踝关节骨折进展
跟腱断裂32例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