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36次南极考察纪行(五)
2020-10-27赵宁
赵宁
一般来说,南极考察队随船赴南极考察一次就需要半年左右的时间,除了恶劣的自然环境,长时间与家人分离所产生的思念情绪也是对队员们的一大考验。好在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考察队队员与国内的家人、同事联系起来越来越方便了,大大提高了南极考察队队员的幸福指数。
今年60岁的老队员吴林说,在20世纪90年代,船上虽然有海事卫星电话,但通话费高昂,大家如果没有特别重要的事情,根本舍不得打。“雪龙”号在进出南极的途中,需要靠港补给,于是队员们就在这个时候买张当地的电话卡,与家人互诉思念,国际通话的话费虽然也很贵,但仍受到非常多队员的青睐。在外港码头电话亭排队打电话的场景,也成为那个年代考察队队员心中共同的回忆。
1999年,“雪龙”号布设了局域网,队员们可以通过局域网上传和下载电影、电视剧、电子书等,这为单调的船上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与此同时,可以与外界联系的电子邮件系统也正式启用,这意味着考察队队员在南极终于可以告别与国内“失联”的日子了。
当时,每位考察队队员上船后都会分到一个邮箱地址,登录邮箱后就可以向国内发送邮件。但发送邮件并不是实时的,而是由船上的网络工程师每隔几个小时統一接收和发送,费用也比较贵,按KB(千字节)收费。但不管怎样,队员们拥有了可以和外界交流的渠道,还是非常高兴的。
2013片。出海前,队员们要提前下载好“海信通”,还要通知那些可能会联系的亲朋好友,让他们也下载“海信通”,这样才能进行聊天儿。年,“雪龙”号安装了船载四代海事卫星,虽然最大带宽只有492KB,但队员们可以通过一个叫作“海信通”的聊天儿软件发送文字和被高度压缩的图
“海信通”在考察队队员的手机里没待多久,“雪龙”号的网络就再次进行了升级。
2016年,“雪龙”号安装使用了船载五代海事卫星,开通了2MB(兆字节)带宽的海事卫星网络。2019年,第36次南极考察队出发时,“雪龙”号的网络升级为6MB(兆字节)带宽,这样一来,考察队队员在船上就可以使用微信、QQ等通信软件与外界联系了。同时,科考数据也能够及时传回国内。在网络信号非常好的时候,队员们甚至可以与家人进行视频通话。
至此,南极考察队队员们在“雪龙”号上真正体验到了有网的感觉。
除了海事卫星,船上还开通了中国移动的电话信号,大家可以用手机给家里打电话,既方便又实惠。不过船上移动基站的信号范围有限,仅能在离港的几天内使用。
进入南极圈后,一路往南,纬度越来越高,网络信号也越来越差。很快,6MB带宽的五代海事卫星就停用了,大家只能使用512KB的四代海事卫星。即便如此,网络信号仍然时好时坏,有时甚至连续两三天收不到信息,这可苦了需要每天下载最新气象资料的气象预报员了。
2020年2月份,“雪龙”号正处在南纬68度左右的海域,气象预报员张露说,每天他们下载的气象图只有2MB左右,但网速慢时需要2 个小时才能完成下载。“不过这已经算是不错了,此前在更南纬度的罗斯海时,有2天完全没有网络,我们只能用旧的气象图做预报分析。”张露说。
同样心急的还有我,虽然在南极拍摄了很多精彩的照片和视频,但受限于网络不能及时发送回国内,实在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