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视角看《筝曲新作八首》之“新”
——兼谈中国筝曲创作(上)

2020-10-27韩建勇

乐器 2020年10期
关键词:古筝作曲家创作

文/韩建勇

2018年值陕西秦筝学会成立35周年之际,陕西秦筝学会在现任会长、西安音乐学院樊艺凤教授的策划、组织带动下,举办了以“诚者自成——纪念高自成先生诞辰100周年音乐会”“朱雀之夜——两岸三地名家名曲音乐会”和“陕西秦筝学会委约新作品音乐会”三场音乐会为重头戏的陕西筝乐艺术节。艺术节活动无论是在传统的线下音乐厅还是当下的线上直播都受到听众们的喜爱、好评,反响强烈。作为艺术节活动后续,由会长樊艺凤教授主编的《筝曲新作八首》一书于本年度四月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发行。作为新时代的筝作新声,作品集有其不可低估的价值和启发意义。笔者试从作曲家创作群体、题材涉猎、演奏形式三个视角作为切入点,结合中国筝曲创作的发展历程和现时代的背景,来探讨梳理作品集和八首新作的新颖独到之处。

一、作曲家群体打破历来以陕籍或秦筝专家为主线的传统与格局,委约当下中国筝乐创作具有代表性的京沪陕、老中青作曲家。

在委约新筝乐作品时,编者的导向是非常重要的。本著的编者也就是2018陕西筝乐艺术节的总策划樊艺凤教授向这些作曲家们发出邀约,而这些作曲家也不负所托,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创作出具有典型特色的古筝新作。这些作曲家均受过专业的作曲教育,风格上都执着追求新颖又不失严谨,在创作的手法上也是力求尝试创新,以一种新的面貌揭示中国民族音乐的广度、深度两个维度。

2016年首届全国传统筝艺交流会期间,笔者曾与编者谈及中国古筝艺术的发展中作曲家的重要性。此次委约新作品,编者没有拘泥于陕籍或秦筝专家群,而是兼顾老中青三代,涉及京陕沪三地,这不得不说是编者视野上的开阔与远见。

周成龙与顾冠仁两位先生是生于沪长于沪的资深作曲家。前者在古筝重奏作品方面,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填补了古筝重奏的空白。由他所编创的重奏作品,在音乐上非常接地,由他结集出版的《民族乐队合奏曲集》《弹拨乐合奏》《古筝重奏曲集》及《丝竹小合奏》等籍,深受业界好评与喜爱。后者自幼生长在江南水乡,各类民间音乐给他的创作以丰厚的素材和养料,他的作品也处处彰显着江南音乐那轻雅、婉约的底色与格调。收录本集中的《江南》是唯一一首纯古筝独奏的乐曲。而这一首也是一首婉约与激情风格并举的古筝作品,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黄枕宇、陈哲两位作曲家是在京的具有代表性的作曲家。他们都有中央音乐学院的教育背景。黄枕宇先生与他的夫人——著名古筝演奏家、教育家周望女士联合创作、演奏了一批古筝作品,如《新番罗江怨》《声声慢》《西部主题畅想曲》等。其中《西部主题畅想曲》以舞蹈性的节奏和旋律描绘了大西部粗犷豪放的地域风貌,呈现了新时代背景下西部的风物人情,洋溢充盈着强烈的新时代气息,是一首具有代表性的地域性风格筝曲。后者作为青年一代具有代表性的作曲家,近年来更是创作了不少现代经典作品,如《晨兴》《苍歌引》等,在当今也是古筝音乐会及赛事的常奏或指定曲目。

其余四位都是陕籍或工作于西安音乐学院的专业作曲家。其中,魏军教授更是集秦筝演奏、教育、理论及作曲于一身的复合型专家。早期创作的作品有《三秦欢歌》《婆罗门引》《乡音》等,近年更是创作出《五陵吟》《行者》《清风·舞月》《大漠行》等大作,在业内引起良好反响。周煜国先生更是90年代以来就涉猎古筝创作并获得巨大成就的老辈作曲家。鉴于对古筝艺术事业做出的杰出贡献,在2017年全国第八次古筝艺术交流会上,中国音协古筝学会授予包括他在内的6位作曲家“中国古筝艺术特殊贡献”的荣誉称号。由他创作的《乡韵》《云裳诉》《秋夜思》《秋望》等古筝作品,在业内具有重大影响。

委约筝曲创作、筝曲创作群体的变换,从中国古筝艺术的长远发展来看,是历史的选择,也是古筝艺术长远、健康有序发展的必然选择。

回顾中国筝曲创作的历程,我们会发现其中一个很巧妙的规律:由于作曲家的加入以及创作主体的更迭换位,筝曲的创作越来越“纯粹”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筝曲的创作起于上世纪50年代中叶。不同时期的创作群体方面也有规律可循。五六十年代的创作集中于演奏家、教育家,代表作品如:赵玉斋《庆丰年》、曹东扶《闹元宵》、史兆元《春到拉萨》、王昌元《战台风》、任清志《幸福渠》、周延甲《秋夜筝》、刘天一《纺织忙》、赵登山《春到田间》等。到了七十年代,演奏家与作曲家联合创作成为筝曲创作的一个途径,而且产生了一大批经典之作,如:刘起超、张燕《草原英雄小姐妹》,王昌元、浦琦璋《洞庭新歌》,沈立良、项斯华、范上娥《幸福渠水到俺村》,陈国权、丁伯苓《清江放排》,柴珏、杨娜妮《月夜情歌》,范上娥、格桑达吉《雪山春晓》;再到八十年代的邱大成、徐晓林《蜀乡风情组曲》,杨洁明、李婉芬《长安八景》,钱兆熹、顾晓燕《关山随想》,李赛君、王佑贵《汨罗江上》,闫明、刘巧君《陌上桑》等。到了九十年代,作曲家以独立的身份走进古筝乐曲创作,一大批新颖而优秀的作品脱颖而出,如:何占豪《茉莉芬芳》《临安遗恨》、王建民《幻想曲》《长相思》《枫桥夜泊》、饶余燕《骊宫怨》《黄陵随想》《锁风沙》、徐晓林《黔中赋》《抒情幻想曲》、庄曜《箜篌引》《山的遐想》等。

作曲家进入筝曲创作,开启了大古筝创作的时代。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是新时代新审美期待的必然。现代古筝艺术的发展离不开专业作曲家,专业作曲家通过专业的作曲技巧、手法,比如对特殊定弦的运用、调性调式的变换以及对复调和弦等的巧妙运用,极大地提升了古筝的艺术表现力。与演奏型作曲家相比,专业作曲家在作曲的艺术上追求新颖又不失严谨风格,在技法、结构、形式上更倾向于尝试创新和突破,创作的思维构想不受制于古筝演奏技法的限制,同时又兼顾中国音乐的神韵和气质。不为古筝而古筝,不为技法而技法,由此作曲家的创作也更为“纯粹”了。也正是基于此,中国筝曲创作也才能真正的“百花齐放”“百家‘筝’鸣”。

这次收编的乐曲作为陕西秦筝学会成立35周年纪念活动的委约新作品,也是由陕西秦筝学会、西安音乐学院的秦筝人们首演的筝乐新作。作曲家们寻根觅古、古为今用,将传统艺术化地融于现代创作,辟出了新时代秦筝艺术的新天地,也发挥出了策划人樊艺凤教授“区域引领”方针的意义。

二、委约的作品并不拘泥于历来以反映“秦声秦韵秦风”为主导向。筝曲新作,花开八朵,各表一枝,在题材上有很大的突破。

2018年7月,同为庆祝陕西秦筝学会成立35周年纪念活动的陕西筝派名作赏析音乐会上,10首乐曲都是出自陕籍作曲家、演奏家之手。如秦筝领军人周延甲、第二代代表性人物魏军、曲云,以及周煜国、周展、曲文军等。丰厚陕西文化的浸润滋养,典型的秦筝风格、秦筝旋法、秦筝腔调,实为观众上演了一场秦筝盛宴。

而委约新作品音乐会在题材上并不局限于“秦派秦风”“西风西气”,而是在总体方向上,要反映丰富而厚重的陕西文化。这也是编者为何委约除陕西当地的作曲家外,还要邀约京沪两地的作曲家加入到新作品的创作中来。在笔者看来,这是一种思路。笔者认为,同属于一个乐派、同一种音乐风格浸润下的创作群体,在创作时难免产生“近亲”作品,而同种音乐风格下的创作也难免会产生审美上的疲劳。反观《筝曲新作八首》,新作品集并非某一位或特定风格创作群体的作品集,而是不同地域的、擅长不同音乐语汇和创作技法的作曲家们的全新创作。每一位作曲家从自己的专长、创作观念、审美理念的合力下,创作出了当下时代各具价值的筝曲。在8首新作中,有宫廷乐的高雅,亦有民间的通俗,有传统文化的大写意,在题材上还是比较丰富的。不同地域作曲家群体的创作总体上呈现出多元多维的倾向,在曲作中运用和展示了不同的音乐语汇,自然也呈现出不同的地域风格个性。

周成龙先生的《黄土地的歌——圪梁梁》以几乎家喻户晓的陕北民歌《圪梁梁》为素材,亦筝亦歌,用陕北的民间歌调来表现黄土地上特有的地域风貌——圪梁梁(山谷凹地间狭长的高地),表现出男女间淳朴又美妙的情愫,同时寄托着创作者对于陕北文化的热爱。

顾冠仁先生的《江南》一如往常作品的格调,具有浓郁的江南出尘脱俗的清新气息,通过江南的音乐格调、色彩及韵味表现江南生动、明丽、秀雅的画面。正如汉乐府《江南》所描绘的“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乐曲由景及人,由景及情,描绘了采莲时的光景和采莲人欢乐的心情。

由西安音乐学院作曲系吴延创作的《望雪》以唐代祖咏《终南望余雪》:“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为意境,以“西安鼓乐”多利亚调式为基调,描绘出终南山各处不同的景象:北山秀丽,皑皑白雪,若浮云间。作品立意于“山”“雪”两个核心,音色的运用源于中国山水画晕染的色彩效果,以块状和弦和线性旋律的铺排对话寄予东方美学的情感表达。

陈哲作曲的《蹀马倾杯舞千秋》一曲以唐代为创作素材的大时代背景,参考借鉴叶栋译谱《敦煌古谱》中《倾杯乐》的音高特点作为核心的音高素材,既蕴含了大唐宫廷乐的韵味旨趣,又包含了胡风盛行的异域风情。在结构上,又如《春江花月夜》《月儿高》样,吸收了中国传统音乐分段小标题的形式,在不同的段落拟以不同标题“凝骄躞蹀,弄影徘徊”“腾倚应节,蹬榻旋舞”“屈膝衔杯,献寿无疆”,以示大唐千秋宴上舞马的不同步法和形态变化。曲作者意在以舞马之题表现大唐“胜极之世”“胜极之时”的场景。

黄枕宇先生《独凭阑》曲是筝与弦乐队原作的改编曲。曲作者在中国音乐的传统韵味与西方和声、调性变化间的对比、融合上做了探索尝试,有意探索并努力展现东西方音乐的融合。古筝部分宛转悠扬的主题音调具有典型的陕西风韵,这也是整首作品的艺术核心,弦乐重奏部分同样借用陕西民歌音型的主题音调,也是以不同的形式贯穿全曲。在思想主题上,以“闺怨”为母题,通过典型东方旋律的运用,呈现刻画出深居闺阁的大家闺秀寂寞、幽思、哀怨、遐思等丰富的情感体验,寄予东方特有的人文关怀和审美情致。

“水墨映涟满,丹青绘心堤。歌起传知己,韵律梧桐鸣……”魏军教授的《水墨丹青》着意于大写意,以西安鼓乐中的尺调双云锣八拍的旋律为素材基调,结合传统、现代两种演奏手法,以娓娓道来的旋律展开一幅充实、激荡、唯美的水墨画卷。

(待 续)

猜你喜欢

古筝作曲家创作
青年作曲家危阳简介
第一次上台表演古筝
作曲家邓光华简介
遇见古筝,置身竹海
《一墙之隔》创作谈
程诺:我想成为钢琴作曲家
关于古筝教学评价构建的一些思考
第一次弹古筝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