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守护生命的“心”路——周玉杰教授

2020-10-27许晓晗程宇婧刘晓丽周玉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桡动脉斑块心血管

许晓晗 程宇婧 刘晓丽 周玉杰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北京 100029)

1 个人简介

周玉杰(图1),医学博士、博士后,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学者,心血管病学家,美国心脏病学会资深会员(FACC),美国心律学会资深会员(FHRS),美国心血管造影和介入学会资深会员(FSCAI),欧洲心脏病学会资深会员(FESC)。1996年在北京大学医学部获得医学博士后。2001年成为首都医科大学教授,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常务副院长、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国家老年病临床重点专科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精准治疗重点实验室学术负责人,获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首批北京市战略科技人才,入选北京市医院管理局“登峰”和“使命”人才、北京市高创人才、北京市卫生系统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心脏病协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副会长、《心肺血管病杂志》社长。

图1 周玉杰教授

从医三十余年来,周玉杰教授始终不忘初心,带领团队引领、开拓、推动了我国心血管介入治疗飞速发展,在冠心病微创介入治疗、冠心病与相关疾病领域交叉研究、冠心病创新技术及精准治疗方面获得突破性进展,系列研究成果国际领先,部分原创性研究成果为世界首创。承担国家十三五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国家级重大攻关课题;发表论文500余篇,其中SCI论文近300篇,累计影响因子500余分;主编(译)专著25部;获教育部一等奖等科技奖励7项、国内外专利12项;主持制定卫生部(现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行业标准2项、行业指南及专家共识30余项。

秉承医者仁心、工匠精神,完成心脏诊疗手术突破20 000例,为疑难、复杂、高危患者寻找新的希望及突破口,手术成功率国际领先。2019年获得美国复杂心血管介入治疗大会“终身成就奖”(图2),是首位获此殊荣的亚洲学者。培养首都医科大学硕士、博士(含博士后)研究生共计90余名,北京市科技新星4名,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3名,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人才3名,学科带头人10余名。2004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创立“心之家”公益组织,两获北京市卫生局党组织服务群众“最佳品牌”;长期支持新疆、西藏、内蒙古等地区公益性医疗工作,获卫生部、团中央“青年文明号”、最美北京人“身边的雷锋团队”、“荣耀医者”等殊荣。

图2 周玉杰教授获得美国复杂心血管介入治疗大会“终身成就奖”(首位获此殊荣的亚洲学者)

2 主要学术贡献

冠心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从医三十余年来,周玉杰教授带领团队在冠心病诊疗领域获得突破性进展,系列研究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2.1 引领、开拓、推动冠心病经桡动脉微创介入治疗的快速发展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目前冠心病的主要治疗方式。20世纪90年代股动脉是PCI唯一入路,但并发症发生率高、耐受性差。1992年荷兰医生Kiemeneij 进行了首例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transradial intervention,TRI),术后患者无须制动,避免了大出血等并发症,被认为是最理想的替代路径。周玉杰教授带领团队在2002年率先大规模开展TRI技术,深入进行了“应用、拓展、保护桡动脉”系列研究,解决了TRI穿刺、止血、管理等技术上的关键难题;在国际上率先应用高分辨率组织多普勒超声评价桡、尺动脉解剖对TRI的影响[1];首次在国际上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评估桡动脉损伤,实现桡动脉的个体化保护[2]。主编《经桡动脉冠心病介入治疗》、TransradialApproachforPercutaneousIntervention,成为国内外经桡动脉介入治疗的经典指导教材。

系列研究及工作推动了国内外冠心病微创化介入治疗的发展,使桡动脉成为冠心病介入治疗首选入路,特别是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介入治疗,TRI已由禁忌变成首选。推动我国TRI比例从不足5%增至90.65%,位居全球第一;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至1.51%,病死率降低至0.26%,显著提升患者舒适度,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总体医疗费用,提升社会经济效益。周玉杰教授以第一完成人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华医学科技三等奖、华夏医学科技二等奖,成功获批发明专利。世界TRI之父Kiemeneij教授评价“以周玉杰教授为代表的安贞医院团队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微创化介入治疗的发展,成为世界冠心病微创介入治疗的杰出代表”。

2.2 冠心病与相关疾病领域交叉研究硕果累累

2.2.1 提出血糖水平与冠心病全因死亡危险之间关系模型,颠覆围手术期强化血糖控制的理念,纠正过度强化降糖治疗的误区

强化降糖既往被误认为是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标准化治疗方案。周玉杰教授团队在国际上率先提出空腹血糖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全因死亡危险之间呈U型曲线关系,该研究颠覆了围手术期强化血糖控制的理念,及时纠正了过度强化降糖治疗的误区,对于降低冠心病患者的病死率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研究成果在心血管领域学术期刊Heart杂志上以封面文章发表[3],被英国心脏协会评为2011年度心血管领域十大进展之一,并被国内外相关指南引用。

2.2.2 提出肥胖是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支架血栓和再次血运重建的独立危险因素,阐释了肥胖促进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机制

周玉杰教授团队长期致力于冠心病患者肥胖和体质量控制的研究工作,在国际上率先提出肥胖是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支架血栓和再次血运重建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指出肥胖对冠心病临床预后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为中国人冠心病患者的体质量控制提供了重要依据[4]。提出动脉粥样硬化和不稳定斑块的形成不仅仅是由内膜开始“由内到外”,还可以由血管外膜脂肪组织开始“由外到内”。证实了血管外膜脂肪组织促炎/抗炎脂肪因子表达的失衡可能是影响动脉粥样硬化发展和稳定性的重要上游机制之一,对揭示肥胖和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及其机制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5-8]。

2.2.3 提出“治心护肾”的科学理念,主持制定对比剂致急性肾损伤的中国专家共识

随着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井喷式上升和医疗诊治手段的飞速发展,含碘对比剂在临床诊疗中的应用迅猛增加,对比剂致急性肾损伤(contrast-induced acute kidney injury, CI-AKI)已经成为院内获得性急性肾衰竭的第三位病因。周玉杰教授在国内首次提出“治心护肾”的科学理念,首次发现对比剂可通过诱导内质网应激相关凋亡通路的激活而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同时伴有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化;选择性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可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通路而减少细胞凋亡,促使肾功能恢复,减轻病理损伤(图3)。研究成果对CI-AKI的发病机制进行了丰富和完善,为临床上防治CI-AKI提供新的治疗依据。主持开展全国范围的对比剂肾损伤随机对照研究[9]、队列研究,研究结果被欧美对比剂应用指南引用。主编《心脏病介入治疗疑难问题——对比剂肾病》,两次主持制定了《对比剂肾病的中国专家共识》,创造性提出“分层、水化、低粘、限量”的八字方针及具体规范流程,使大量心血管患者避免了介入诊疗中的肾损伤。

图3 对比剂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机制

2.3 搭建创新技术平台,领航冠心病精准治疗

2.3.1 研发3D打印仿生可降解冠状动脉支架

冠状动脉病变常呈锥形、异形及分叉,传统柱形支架植入非柱形冠状动脉可引起支架贴壁不良、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危及生命。周玉杰教授首次在国际上提出个体化仿生冠状动脉支架设计理念,率先开展应用3D打印技术制备适合不同病变的完全可降解冠状动脉支架的研发,快速精确制备适合各种病变的个性化冠状动脉支架,并完成了其安全性及有效性的验证[10],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2.3.2 探索冠心病靶向药物治疗

周玉杰教授团队多年来致力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精准诊疗,目前已经构建多种靶向递送载体,其表面偶联的配体能够特异性识别炎性斑块,将造影剂靶向递送到炎性斑块局部,识别易于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高危患者;亦可将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载送至斑块局部,有效增加斑块内药物浓度,可实现短期内斑块的显著逆转;靶向药物治疗可弥补口服给药生物利用度低的缺憾,有效规避全身大剂量药物治疗带来的风险。目前该项目作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首例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正在有序推进产业化进程,建立独立的研发中心,汇聚产业界人才进行制剂的工艺放大,并开展相应的临床前研究,布局10余项PCT专利,范围遍布全球。

2.3.3 原创冠心病介入治疗新术式——边支斑块主动转移技术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尤其是左主干分叉病变一直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领域的“高危地带”,此类患者既往多被迫选择外科搭桥手术,然而部分患者因体质及合并症原因无法耐受外科手术治疗。周玉杰教授国际首创了边支斑块主动转移技术(active transfer of plaque,ATP),有效地克服了现有支架术式的局限性,解决了边支保护的关键问题(图4),为高危分叉病变患者、无法耐受外科手术的患者提供了新的介入治疗机会。目前已牵头开展国际多中心、前瞻、随机对照试验(clinical trails.gov No.NCT02127138,NCT02768116),结果显示:与传统支架术式相比,ATP技术可明显减少边支闭塞并发症的发生率及边支置入支架的比例,降低围手术期及长期病死率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2.3.4 攻坚克难突破冠状动脉钙化病变

针对冠状动脉疾病的最终堡垒:复杂钙化病变,周玉杰教授团队从分子机制(IL37,miRNA等)深入研究血管钙化的发病机制[11-12],通过无创及腔内影像学(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血管内超声、光学相干断层显像)手段探索冠状动脉钙化病变介入治疗的风险预测模型;在国内首次应用新型准分子冷激光技术治疗复杂钙化病变,填补了国内空白,并在全国30余家心血管病中心推广。

2.3.5 倡导冠状动脉功能学评价与腔内影像学精准诊断治疗,提出并推广“冠状动脉介入无置入”理念

周玉杰教授积极倡导将冠状动脉狭窄由解剖学评价推向功能学评价,将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 FFR)的检测由有创推向无创,在国际上率先提出结合计算冠状动脉流体力学和深度学习的新型计算模型,研发无创FFR-CT检测手段,大幅度降低了传统诊断方法的时间及资源成本,避免不必要的有创检查及过度介入治疗。提出并推广“介入无置入”理念,在血管内整合修复,而尽量不置入支架。率先在我国应用影像融合技术(血管内超声、光学相干断层显像)指导介入治疗,主编《血管内超声临床应用与实践》,推动腔内影像学指导的PCI精准治疗。

周玉杰教授及其团队数十年如一日的不懈努力,为提升我国冠心病诊疗领域的国际学术地位做出突出贡献,获得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赞誉和一致认可。心血管领域著名期刊JournaloftheAmericanCollegeofCardiology(JACC)主编Demaria教授在该杂志发表“The Reality of China”高度评价周玉杰教授及其团队的临床经验、学术水平及技术达到国际一流水准,代表着中国有决心、有实力在国际心血管领域占据领导地位。

猜你喜欢

桡动脉斑块心血管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软斑危险,硬斑安全?不一定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桡动脉狭窄及闭塞危险因素调查及防护对策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经解剖鼻烟壶处的远端桡动脉入路行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术1 例
有颈动脉斑块未必要吃降脂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