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配合作业疗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的效果
2020-10-27卢明甲田孝停刘建华杜月秋
卢明甲 宁 伟 田孝停 刘建华 杜月秋 李 伟
(1.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88;2.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现今,脑卒中患者越来越多,患者一旦患上该病,直接会影响到其正常的生活,同时非常容易致使患者出现运动功能障碍[1],多见于上肢功能障碍且恢复时间较慢。为了有效进行治疗,本文以针刺疗法中的靳三针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6月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治疗的94例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针刺配合作业疗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的效果,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6月在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神经内科治疗的94例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取数字号牌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7例。对照组男性28例,女性19例;年龄52~76岁,平均年龄(60.47±1.55)岁;右上肢功能障碍患者18例,左上肢功能障碍患者15例,双上肢功能障碍患者14例;脑出血患者18例,脑梗死患者29例。研究组男性27例,女性20例;年龄50~77岁,平均年龄(61.59±1.27) 岁;右上肢功能障碍患者17例,左上肢功能障碍患者19例,双上肢功能障碍患者11例;脑出血患者25例,脑梗死患者2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脑卒中临床诊断标准,中医标准为:199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制定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2],西医标准为:1995年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3],有影像学如头颅CT和头颅核磁的支持;②临床表现为上肢功能障碍,且在本次发病中首次出现;③身体状况良好,能耐受治疗方案;④认知能力基本正常,治疗依从性好;⑤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参与研究计划并签署知情同意 书。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心血管及内分泌疾病,如心肌梗死、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②有严重肩关节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和肩关节脱位;③在参与研究之前,接受过系统正规的中医康复训练。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作业疗法,具体如下:①关节活动的训练:包括使用辅助工具。当患者手指没有活动条件时,可以使用帮助挛缩手指恢复正常形态及固定的扩展形状板,如果患者手指有独立的运动能力,还可通过拼图、抓棋子和插模板等行动来锻炼其手指的灵活性。②上肢控制能力的训练:保持正确姿态的训练,从近端到远端,从简单到复杂,从时间短到时间长,一开始单关节运动,然后逐渐向肩关节、肘关节和手关节的联合运动过渡。③精细运动训练主要集中在眼睛和手的协调,比如训练过程中可以使用花片组装和镶嵌的方式有效加强手眼的配合。
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靳三针针刺法配合,首先进行取穴。患侧颞三针,第一针位于耳尖直上发际2寸的位置,第二针为与第一针同水平向前一寸位置,向后一寸位置为第三针。随后为迟缓瘫取手三针,分别位于合谷、外关及曲池。随后取痉挛瘫上肢挛三针,分别位于内关、尺泽以及极泉处,颞三针扎法如下:首先保持与皮肤垂直方位,刺于皮下,至帽状腱膜下后,改为15°方向,顺皮刺入,该过程需要以快速、轻微的手法,不捻转刺入约 30 mm,得气后,继续捻转 2 min,保持 190 r/min 左右。随后刺曲池穴位,其需向少海方向刺入约30 mm,外关向内关刺入约30 mm,合谷向后溪方向刺入约35 mm。此外,在进行极泉刺入时,需要避开动脉,保持垂直方向,直刺30 mm左右,该过程以上肢抽动为度,内关、尺泽直刺20 mm,以患者手指末端麻木或者抽动为度,待针刺完成以后,留针 30 min,1 次 /d。
在针灸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晕针、滞针、弯针、断针、皮下血肿等不良事件,具体措施如下:①滞针:通过体位的变化来纠正位置不佳,多次按压、轻敲邻近部位的针头,或轻弹针柄以促进针刺局部梗阻时气血的消散,减轻肌肉痉挛程度。如果针头扭曲太过厉害,导致肌肉纤维受伤,应该立刻反方向扭回;②弯曲针:当针的弯曲程度较小时,可缓慢拔出,如果出现严重弯曲,则不应重新运行以避免针头断裂,而应遵循弯曲的方向轻轻地退针。为了避免断针的发生,在整个操作过程中要注意轻柔地操作,不要使用蛮力;③断针:医生要保持镇静,安抚病人情绪,要求病人不要随意改变原来的姿势,以免残根位置加深。如果残端伸出皮肤,用镊子取出,如果残端与皮肤平或卡在皮肤里,可挤压针头旁的组织,待残端暴露后取出。如果针头已经完全不在肌肉组织中,必须通过X光片精确定位,并通过手术取出。
1.3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治疗后16周和治疗后3个月接受临床量表评定,包括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内容为上肢运动功能评测、平衡功能评测、关节活动度评测;WOLF上肢运动功能评定(WMFT),内容为简单的关节运动评测和复合的功能运动评测;Barthel指数(MBI),内容为与上肢功能有关的进食、如厕等6个项目的评测;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内容为基本生活状态评测。所有的评分均由医师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以及患者的主观因素进行评判,分数越高,代表恢复效果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在本次的研究分析中,采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MA评分对比
治疗前对照组FMA评分为(14.67±1.26)分,研究组FMA评分为(14.03±1.71)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研究组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MA评分对比(±s,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MA评分对比(±s,分)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8周 治疗后16周 治疗后3个月对照组 47 14.67±1.26 26.54±1.93 30.78±1.44 36.85±1.06研究组 47 14.03±1.71 30.54±1.84 36.78±1.74 44.85±1.98 P>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WMFT评分对比
治疗前对照组WMFT评分为(30.16±1.85)分,研究组WMFT评分为(30.87±1.40)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研究组WMFT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BI评分对比
治疗前对照组MBI评分为(30.49±1.76)分,研究组MBI评分为(31.19±1.22)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研究组M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WMFT评分对比(±s,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WMFT评分对比(±s,分)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8周 治疗后16周 治疗后3个月对照组 47 30.16±1.85 26.54±1.93 30.78±1.44 36.85±1.06研究组 47 30.87±1.40 39.56±1.28 42.04±1.72 46.60±1.38 P>0.05 <0.05 <0.05 <0.05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F-36评分对比
治疗前对照组SF-36评分为(32.80±1.22)分,研究组SF-36评分为(31.47±1.5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研究组SF-36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脑卒中起病迅速,是由脑血管疾病(如血管破裂或血管阻塞)引起的,其可导致脑组织损伤和局灶性脑功能障碍,症状常常持续超过24 h,危急情况下甚至可能导致患者死亡[4-5]。脑卒中是神经系统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和死亡率高的特点,在现代医学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临床脑卒中治疗水平大大提高,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但是生存的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肢体活动障碍,其中上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最为常见,尤其是手运动功能障碍[6]。手部功能障碍严重限制了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积极寻求有效的康复方法来改善患者上肢功能障碍是脑卒中临床康复领域的重点之一[7]。因为上肢,尤其是手要进行复杂、细腻和灵巧的运动,再加上人们经常侧重于步行恢复,较少注意上肢和手功能的训练,所以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过程中,上肢功能的康复相对较慢,手功能的恢复更慢。本文研究表明,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MA、WMF、MBI、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8周、治疗后16周、治疗后3个月的FMA评分分别为(30.54±1.84)分、(36.78±1.74)分、(44.85±1.9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后8周、治疗后16周、治疗后3个月的WMF评分分别为(39.56±1.28)分、(42.04±1.72)分、(46.60±1.3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后8周、治疗后16周、治疗后3个月的MBI评分分别为(38.25±1.74)分、(46.84±1.20)分、(54.73±1.2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后8周、治疗后16周、治疗后3个月的SF-36评分分别为(43.71±1.45)分、(49.66±1.60)分、(57.32±1.5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BI评分对比(±s,分)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BI评分对比(±s,分)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8周 治疗后16周 治疗后3个月对照组 47 30.49±1.76 34.93±1.04 40.55±1.21 46.93±1.62研究组 47 31.19±1.22 38.25±1.74 46.84±1.20 54.73±1.28 P>0.05 <0.05 <0.05 <0.05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F-36评分对比(±s,分)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F-36评分对比(±s,分)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8周 治疗后16周 治疗后3个月对照组 47 32.80±1.22 37.69±1.82 44.45±1.62 50.18±1.94研究组 47 31.47±1.53 43.71±1.45 49.66±1.60 57.32±1.59 P>0.05 <0.05 <0.05 <0.05
综上所述,针刺配合作业疗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临床效果较好,有利于患者恢复正常生活状态,值得广泛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