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马克思主义思想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研究

2020-10-26高荣荣

成长 2020年11期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文化

高荣荣

摘 要: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在科技革命助力下飞速发展,对文化、军事、航空航天等领域发展带来极大影响,我国逐步建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体制,加之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研究与发展,为社会进步及国家富强夯实思想基石。本文通过探析基于马克思主义思想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方略,以期助推我国文化领域稳健发展。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文化 建设

文化是社会发展内在动力,是国家战略、政策、方针、理念颁布与推行的思想根源,是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是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纽带,是中国与国际社会交流互动的桥梁。文化极为重要,作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需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加持下探寻文化建设途径,让马克思主义思想引领我国文化与时俱进,旨在增强我国文化国际社会影响力,提高马克思主义思想在新时代中国文化内的渗透性,使我国精神文明建设质量得到保障。

1 基于马克思主义思想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挑战

1.安全挑战。除新媒体渗透外,通过教育渠道输出西方文化观念用以影响国人是有关文化渗透重要手段之一,借助文化产品渗透西方文化,以电影、综艺节目等为媒介加大西方文化影响力。

2.意识挑战。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处于两个阵营中,资本主义自认为具有优越性始终在国际社会不遗余力的抹黑、打压、攻击社会主义,上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就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渗透瓦解社会主义的典型事例。西方在打压中华文化同时施加经济压力,将西方思想文化观念视为隐性附带品经由经贸合作渠道流入我国,动摇部分国民社会主义文化理想信念根基。

3.传统文化挑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让我国得以与国际社会上其他主权国家区别开来,以中国独有的意识形态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传统文化是我国文化的根基,只有传统文化不断发展才能保障我国文化始终具有中华风采,在国际文化中具有特殊性、独立性。

2 基于马克思主义思想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方略

1.坚持发展多元文化。马克思认为在主流文化下形成的意识形态是社会再造重要工具,主要源于物质生产资料及精神生产资料具有一定契合性,在社会再造中相互影响,其中统治阶级思想占据主导地位。基于此,为保护阶级社会意识,意识形态需具有稳定性,我国作为无产阶级中国共产党治理的国家将马克思主义思想视为意识形态。第二,夯实马克思主义思想文化建设基础。加强马克思主义思想本土化研究,利用有关思想指引新时代我国文化建设,凸显党在文化建设领域的领导地位,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感、使命感,使特色文化建设目标可在党的领导下贯彻落实。

2.坚持社会核心文化。马克思指出与历史发展规律相符且具有先进性的社会意识在社会建设中能发挥促进作用。基于此,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既符合我国发展规律,又科学先进的意识形态,必然会对我国文化建设产生积极影响坚持社会主义核心文化,完成新时代文化建设任务。

3.坚持文化建设全球化。马克思预见世界资本主义的扩张,以资本主义为依托将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关联在一起,在我国文化体系内注入鲜活动力,确保我国文化健康。在文明互鉴基础上维护本国文化安全,推行配套保障性举措,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为先进国际文化流入我国文化体系铺平道路,使我国文化成为国际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助推我国文化建设朝着全球化方向发展。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文化建设离不开马克思主义思想,需在研究、继承、应用马克思主义思想基础上发展多元文化,同时坚持新时代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在此前提下持续建设社会核心文化体系,使民众得以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民生活生产中开展文化建设活动,赋予文化建设渗透性、民主性、参与性、可行性,还需协调好本国文化与国际文化的关系,立足“地球村”发展实况,积极引入先进国际文化,确保我国文化能与国际文化接轨,继而提高我國新时代文化建设综合质量。

参考文献:

[1] 孔思怡,石爱奇.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J].青春岁月,2020(8):366-367.

[2] 许良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创新和发展[J].江苏商论,2020(2):138-142.

[3] 黄红发,俞思念.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的原创性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原创性贡献[J].理论视野,2020(1):28-32.

猜你喜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寒露
谁远谁近?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工作发展方向
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途径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中的运用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文化之间的摇摆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