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OBE的应用型高校大学英语改革

2020-10-26黄琳

卷宗 2020年19期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大学英语

摘 要:英语应用能力是大学英语课程的培养重点,对于应用型高校更是如此。OBE教学范式主张以预期的学习产出能力为导向进行课程的组织、实施以及评价,有助于大学英语课程更加高效地达到教学目标。本文基于OBE教学理念分析当前应用型高校大学英语课程存在的不足,并从教学目标、方法、内容及评价方式四个方面提出改革思路,以期为大学英语课程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OBE;大学英语;应用型高校

为满足国家和社会国际化发展需要以及个人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和工作需求,《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指出,大学英语教学应当“以英语的实际使用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为重点”[1]。OBE(Outcomes-Based Education)作为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为导向的教学范式,着眼于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能够达成的能力,符合大学英语课程对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要求,实为改革现有大学英语教学的有益尝试。

1 OBE的内涵及基本原则

OBE即成果导向教育,亦称为能力导向教育,最初由美国学者Spady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其中“Outcome”指的是学生在学习结束时能够展示出的实际应用能力,具体而言,就是学生使用所学知识或技能进行操作或行动的能力,而非传统意义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2]。Spady认为OBE应当围绕着学生在学习结束时所必备的能力明确地聚焦和组织教育体系中的所有内容[2]。其基本内涵是以预期的学习产出能力为核心进行课程的组织、实施以及评价,真正做到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

Spady认为OBE教学范式的实施需遵守以下四个原则:1)焦点清晰:聚焦于教育过程最后所能取得的学习成果;2)扩大机会:给予学生足够的机会和时间进行高水平的学习和展示;3)寄予厚望:对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抱有期望,允许学生在不同的时长内或使用不同的方法达到目标;4)反向设计:根据预期的最终学习产出结果反向设计教学内容和实施方式[3]。

2 OBE视角下应用型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2.1 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

王守仁教授提出由于全国各地大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且英语学习需求不同,《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仅是一个笼统的教学目标[1]。大多数应用型高校根据办学定位和生源质量将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定位于基础等级,确保学生在毕业时达到基本的英语应用能力。然而该定位仍不够精准,未能将社会和国家需求以及学生个人未来就业的需求考虑在内,这就导致该课程较少涉及学生从事本专业学习、工作的英语技能。蔡基刚教授尤其提出,去语境化的通用英语无法帮助学生胜任将来的学习工作,因此,应用型高校应当充分结合国家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以及学生未来就业的需求,合理设定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实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有机结合[4]。

2.2 课程实施忽略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语言发展来自语言使用”,只有学生将所习得的知识应用于实践,才能将知识学习转化为能力发展,为今后在真实的语境中有效地运用英语语言进行交流创造条件[5]。然而在实际的大学英语课程实施中,由于课程教学目标宽泛、班级人数过多、课时紧张等种种原因,多数应用型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仍普遍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课堂完全由教师主宰,难以开展实践参与类型的教学活动,更无法培养学生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

2.3 课程评价方式单一

目前大学英语课程普遍实施形成性和终结性相结合的評价机制,其中形成性评价多来自考勤、平时作业成绩等,终结性评价则是期末笔试。相较于传统的评测机制,形成性评价在促进学生的过程学习方面确有成效,但也无法忽视其中的评价内容仍是以学习任务的完成结果为依据,而非学习过程,再加上教师是唯一的评价主体,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此外,学生的口语能力无法反映在成绩中,导致学生对其缺乏重视,课程培养目标难以实现。

3 基于OBE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3.1 根据课程培养总目标反向设计教学体系

OBE主张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是由最后能够产出的学习成果决定的,这便意味着确定课程培养总目标是OBE教学模式的首要任务[6]。在大学英语课程中,首先要清楚国家和社会对应用型人才英语能力的要求,以便将课程培养目标与国家需求与时代需求对接,服务于一带一路、文化走出去、科技创新等一系列国家战略。除了国家社会需求因素,课程教学目标还需要结合学生普遍的知识现状和学习期望进行设定,其中数据便可以利用大数据平台进行采集,真正地从实际情况出发设计出具有校本特色的大学英语培养总目标。

从最直观的就业市场对应用型人才的英语能力需求来看,应用型高校毕业生首需具备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其中听说能力尤其重要,与其相关的还有跨文化交际意识。其次,学生需掌握与所从事领域相关的基本英语知识和技能,以便有效地使用英语辅助工作。学生还需要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以及自主学习能力以适应时代变化并终身发展。

基于OBE理念,应用型高校应当以上述英语应用技能作为大学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终结点,在此基础上将总目标细化为听、说、读、写、译以及跨文化意识等方面,并反向设计成每一学期、单元、课时的教学目标,使每一个目标能力都能在具体的课程体系中有所体现,且每一个教学活动都指向预期的产出能力并有切实的促进作用。

3.2 采用建构主义教学方法,发挥学生主体性

由目标分析可以看出大学英语课程的重点是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然而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单一,偏重于读写能力,仅能训练低层次识记、理解能力,无法发展高层次的应用能力。OBE强调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让知识和能力得到同步发展,为今后在具体的真实场景中顺利迁移知识创造条件,恰好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相符合[7]。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以及情境对学习的重要意义,主要使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进行一系列观察、分析、探究等学习活动,促使学生将当前的新知识与旧知识产生联系,从而进一步构建知识体系[8]。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项目式学习、问题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均强调为学生创设接近真实的应用情景,尽可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使他们在做中学,将知识习得与能力发展紧密结合。

建构主义教学方法中,学生的探究过程可能耗时较长且过程中对个性化指导的需求程度较高,在有限的课时中很难全部实现。在“互联网+教育”的支持下,教师可以有效利用网络学习平台和社交平台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下,使学生的探究不再局限于课堂上、教室里完成,师生之间的互动也更加灵活多样,更符合学生的个性化和信息化学习需求,使得教学真正地以学生为中心。

3.3 立足时代发展前沿,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基于预期的学习产出,应用型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目标应当同时涵盖学生未来就业领域所需的英语技能,然而传统的教材内容涉及面综合且偏重人文性内涵,缺乏对特定领域英语的针对性。此外,教材还存在更新速度较慢、部分内容陈旧、跟不上时代和国际化发展等问题。

时代的快速发展使得各个行业变化日新月异,这便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用型高校应当充分立足本校办学特色,组织教师每学期在教材的基础上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并根据相近专业学生的未来就业特点集体备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大规模的精品课程网站,例如中国大学MOOC、微课网、智慧树、超星尔雅、TED等,选取相关资源并加以完善使其更符合学生需求,保障相关领域专门用途英语的输入。

3.4 以能力为导向创新教学评价形式

在OBE理念的指导下,教学实施能否达到预期教学目标需要用学生的实际学习产出来验证,相应地,大学英语课程需在原有的教学评价形式上做出相应的改革。首先应加大评价体系中形成性评价的权重,增加与教学目标相关的英语应用能力的测评项,例如听说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并对其设定详细的检测标准,之后根据各个维度的能力分析结果判断学生是否达到预期的语言应用能力。其次,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不单单以某项任务的完成结果为依据,还需加上学生在过程中的参与度的评分,督促学生真正地在做中学,在做中提升能力。为保障评价的客观公正,课程可以引入小组内同伴互评,使小组同学相互监督共同进步。此外,在每一个模块学习中设置相关的测评和反馈,不仅有助于学生养成日积月累、自我反思的学习习惯,而且方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并做出相应的改进。

4 结语

OBE教学范式将预期学习产出能力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终结点,将其应用于大学英语课程能够更加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使其契合教学目标,确保每项教学活动和评价都指向应用能力的培养。应用型高校应当充分考虑本校应用型人才未来所处的行业背景和社会发展趋势,及时更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目标并实施相应的改革方案,保障具有外语综合应用能力的人才的输出。

参考文献

[1]王守仁.《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要点解读[J].外语界,2016(03):2-10.

[2]Spady, W. G. Outcome-basededucation: critical issues and answers[M]. Arlington: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School Administrators, 1994: 67-72

[3]Ron, B. On outcome based education: a conversation with Bill Spady[J]. Student at Risks, 1992, 50(4): 66-79.

[4]蔡基剛.公共英语“金课”标准——为学生专业学习和科研创新插上语言翅膀[J].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9(03):1-7.

[5]桂诗春.我国英语教育的再思考——理论篇[J].现代外语,2015,38(04):545-554+585.

[6]张艳,安岩,王红梅.基于“学习产出”教育模式的地方高校跨文化人才培养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6(03):92-94.

[7]周秀慧.论能力导向的课堂有效教学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6(15):81-83.

[8]赵建华,蒋银健,陈庆涛.创新教育视域下的能力导向教学范式——从PISA测试看学生能力培养[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0,32(02):64-72.

作者简介

黄琳(1993-),女,汉族,河南信阳人,助教,硕士研究生,信阳农林学院,研究方向:外语教学、英语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应用型高校大学英语
机械工程专业石油装备方向认识实习实践的思考与探索
应用型高校商科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探析
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实用翻译人才的培养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