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教育协同理论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运用简述

2020-10-26高萌

卷宗 2020年19期
关键词:协同效应高校教育音乐教育

高萌

摘 要:音乐教育属于素质教育的关键构成,其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以及审美素质培养帮助颇大。伴随着教育协同理论的不断完善,高校音乐教育发展为素质教育当中的子系统,只有最大限度地把各子系统的协同作用发挥出来,才能够提升力素质教育的成效,推动学生的综合发展。基于现阶段教育状况分析,高校音乐教育还是难以把素质教育的教学职能给发挥出来,应用协同理论针对音乐教育展开完善是必不可少的,该方面研究具备较高价值。

关键词:协同效应;音乐教育;高校教育

1 协同理论的概念

在19871年,协同理论由斯图加特大学教授哈肯明指出,也就是在相关规律作用下自由组织的科学,其把探讨相关系统结构由旧的发展至新的与从无有秩序的发展至有秩序的类同性作为关键点。因为素质教育系统与协同理论自组织规律是一致的,所以在相关条件下素质教育与高校音乐教育才能够实现协同教育的目的。基于素质教育视角分析,思想道德以及心理素质教育尽管同音乐教育没有直接联系,然而却彼此紧密关联,环环相扣,音乐教育同素质的相关子系统的关系为非线性相响,所以要大力贯彻素质教育,要关注音乐教育与别的素质教育子系统的协同合作。

2 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音乐教育的意义

1)开阔学生视野。高校音乐教学可以使学生欣赏到各地的文化背景、各种类型的音乐,感受到各种情怀,学生能够依靠音乐作品可以充分认识到作品包括的文化,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增进眼界,增强学生的智力与创造力,不管是单一的欣赏、演唱或者演奏音乐,都要求学生能够集中精神,在该环节当中可以引起学生手脑眼口、想象力、记忆以及思维等相关的心理表现,为增强学生的想象力提从了多元化的可能。欣赏音乐与事物的多元化、多层次、多侧面的高级体现是紧密相联的,所以对学生的分析、举一反三、注意力的创造力以及思维能力都有锻炼与培养等功能。

2)提高学生审美能力。音乐会使人在不知不觉间产生无形的变化,该变化一般连欣赏者自身也没有显著的察觉,而是在潜移默化间受到音乐作品的感染,情感自然而然形成。《乐记》中就分析了音乐可以增强人审美能力的见解。学生在感受音乐时,其主观思想一定会受到客观思想影响,依靠乐声去表现内心想法,进而形而潜移默化验及耳濡目染的美育功能,使学生能够形成艺术气质以及审美能力。

3 高校音乐教育的存在的问题

1)音乐教育的目标和定位偏差。现阶段,大多数高校还是没有把音乐课程归入到教学评估体系当中,对音乐的定位与职能都不清楚,在编制、学时、经费、设施以及课程等方面都是难以实现,难以健全表现出音乐体育对增强学生综合素质的意义。同时,在课堂教学里面,教师会把握音乐知识当作教学的核心,无法处理学生的个体情感意识、音乐表达等问题,难以开发学生个体反应、音乐、感受力同实际生活产生共鸣的可能性。

2)教学模式落后,轻视了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在传统音乐教育理念的潜移默化下,现阶段高职院校音乐还是紧紧围绕着灌输式教学方法,太过于侧重音乐理论知识的教育,对音乐实践与音乐鉴赏的教学不太重视,该教学模式会造成课堂氛围太过于单调死沉,师生互动不足,教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与音乐兴趣不够重视,对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的培养极为有害的,造成大多数学生更加重视流行音乐,对高水平的音乐缺乏兴趣,假设学生一直被该方面的音乐所包围,则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智力都会受到限制,视野无法进一步拓展。

4 高校音乐教育、素质教育、协同发展的相关意见

1)对照目标定位,设置协同音乐课程体系。(1)现代音乐教育的重要目标即是为输出综合素质的人才,所以音乐教育目标要彰显出育人的普适性、全面性以及综合性,其同高职院校的相关学科协同发展,为大学生的发展给予足够的帮助。在拟定详细目标时应当顾及到其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不单单只局限于学生的演奏技巧以及歌唱方面,而应当把核心置于学生的理解力、表现力、音乐与其它学科的协同能力、鉴赏能力、审美能力上,如此才能够推动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造力的发展;(2)在设置课程体系应当分好层次与类别,并且综合高职院校的具体状况与特点,把理论划分成实践、欣赏以及理集结,音乐理论课程重点涵盖了与人文地理、学科以及音乐技能与剑圣结构的公共课程,音乐欣赏的重点是以国内一流的民族音乐与交响音乐赏析作为重点,音乐实践课程重点涵盖了音乐创作表演与音乐技能,同时联学生的专业知识,增设相应的个性化课程,就像传媒专业应当增设视频背景以及广告课程,计算机应当增设多媒体音乐制作课程。

2)完善教学内容,普及现代化教学方法。音乐教育理应建立在本土民族音乐的前提下使学生可以清楚别的国家的文化与音乐,抛弃排他教育主义,使学生能够针对民族音乐文化与世界文化遗产有更加重要的了解,推动学生确立丰富的文化价值观。尽管该高职院校音乐教育课程没有包括生活习俗、语言等,然而在具体的教学环节当中可以引进该方面的内容,输送各种文化体现的价值观。譬如,能够把少数民族的代表音乐作品与相关的历史民俗以及文化传统融入到教学里面,同时按照师资状况增开歌剧欣赏、世界民族音乐鉴赏、民族优秀音乐鉴赏以及音乐剧欣赏等内容,促使学生能够学习、了解、认识全球不同国家的音乐文化,并且也要构成更加丰富多彩的音乐教育特色,指引学生为外来文化与传统民族文化融合贡献力量。

在教学方法上,可以依靠信息化教学方法使学生形成协作精神、创新能力以及创新思维等综合素质。就像,依靠多媒体教学开展《蓝色多瑙河》的赏析时,能够按照MV画面指引崔新东且联系音乐作当中的创作经历与时代环境,指引学生进行联想,了解意境与把握中心,更加全面地认识作曲家的作品情感内涵、作品典型、人生命运等,并且联系生活经历与自身情感体验,更好地抒发对品独特的感受。就像,能够依靠音乐实践当中的自由创作、演唱以及演秦等模式不断增强学生的创新水平,大力提倡学生运用唱吧、酷我K歌以及网络音乐平台等录制音乐作品,资质达标的院校应当使学生运用录音/调音以及乐器去实现,使学生能够形成创新意识,在坚持实践当中艺术之路将走得更远。同时,还应当开展“院校好声音”的合唱比赛,使学生筛选擅长合唱排练,不管是合奏、合唱,或是伴奏者、演奏者、演唱者以及独唱独奏者间存在的协同关系,其同听众也存在着互动的关系,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在协作环节当中大力提升集体凝聚力,不断提升学生的友谊与情感交流。

5 结束语

归纳所得,音乐教育属于高校素质教育的最重要开展方式,对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生理素质、审美素质以及学生文化素养等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协同理论与素质教育的基础上,高校音乐教育应当关注学生的协作意识、创新能力、生活、心理的关联,确立教育目标,找准教育定位,完善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同时与其它学科构成协同效应,并且共同渗透,进一步健全高校素质教育的各项功能。

参考文献

[1]张翠婷.基于素質教育背景下高校音乐教育改革路径探析[J].戏剧之家,2018(27):211.

[2]刘静.关于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中音乐选修课的用分析[J].北方音乐,2018,38(11):156.

[3]王朋.高校音乐艺术素质教育现状研究[J].北方音乐,2018,38(11):179.

[4]吴春强.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音乐教学改革问题研究[J].黄河之声,2017(23):93.

[5]沈薇薇.高校音乐公共课教学体现素质教学的方式分析[J].艺术2017(11):83-84+9

猜你喜欢

协同效应高校教育音乐教育
中国整体与区域居民收入周期的协同效应分析
高校设计教育网络平台的服务系统设计研究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矿区老年群体健身方式的协同效应分析
共同配送协同效应评价体系构建
火山岩气藏体积压裂多裂缝协同效应及控制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