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段数学核心素养的问卷培养实践
2020-10-26李德菊
李德菊
摘要: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包含了运算能力、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等,是教师重要教学的内容。一些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缺乏教学手段,阻碍了小学生学习的进程,影响了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培养空间观念;构建情景教学,增强运算能力;拓展课外教学,加强符号意识等教学手段,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能力,促进小学生数学能力的高效发展。
关键词:小学高段数学;核心素养;教学
小学高段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数学文化底蕴,对数学知识也具备了独特的理解能力。因此,小学高段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培养数学核心素养,既能够满足现阶段的学习需求,也能够为未来数学的发展奠定有利的基础。教师在数学教学手段过于单一,降低了小学高段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学习的效率。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可以运用培养核心素养的教学手段教导小学高段学生,焕发小学高段学生学习的活力,提高小学高段学生学习的效率。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培养空间观念
空間观念不仅是小学高段学生在学习数学中需要培养的思维,也是小学高段学生在成长中需要运用的能力。小学高段学生培养空间观念,能够提高对数学立体图形的认知,提高智力水平,促进心智健康的成长。小学高段学生处于成长的儿童时期,思维较为活跃,容易对数学知识失去学习的兴趣,从而会影响空间观念的培养。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帮助小学高段学生培养空间观念。
例如:在学习“圆柱”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圆柱”不同角度的图像以及平面图形,让小学高段学生观看,能够让小学高段学生理解,“圆柱是由两个大小完全相等且相互平行的圆形以及连接两个圆形的一个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圆柱的平面图形为长方形以及上下两个全等圆形”的“圆柱”知识。小学高段学生在观看教师制作“圆柱”的多媒体图片后,能够在脑海中构建平面图形转为立体图形的过程,从而培养空间观念。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导小学高段学生,不仅能够培养小学高段学生空间观念,也能够增强小学高段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
二、构建情景教学,增强运算能力
运算能力是数学素养中的基本组成,也是数学能力中极为重要的能力。小学高段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增强运算能力,可以提高数学解题思维,提升数学学习成绩,为升入初中提供良好的动力。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缺乏教学手段,阻碍了小学高段学生运算能力的发展。因此,为了增强小学高段学生的运算能力,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可以构建情景教学,利用不同的教学环境教导小学高段学生。
例如:教师在教学“扇形统计图”的过程中,可以让小学高段学生根据“班级中学生身高与人数”作为条件进行绘制。即,小学高段学生首先需要将班级中学生的身高划分为140cm以下、140cm-150cm、150cm-160cm、160cm-170cm、170cm以上等不同区域。其次需要询问班级中每一位学生的身高,将其合理划分到对应的身高区域内。再者需要先计算不同身高区域内学生占据整体学生的比例,再将比例换算为百分比。最终根据计算的百分比,将扇形统计图绘制完整。小学高段学生在制作扇形统计图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增强运算能力,提升运算的准确率,还能够提高数学分析能力,促进数学学习的高效发展。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构建情景教学,能够丰富教学手段,改变教学手段缺乏的情况,提高教学质量,推动小学高段学生学习的进程。
三、拓展课外教学,加强符号意识
小学高段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加强符号意识,不仅能够提高对数学符号的运用,增强运算能力,还能够培养数学学习的思维,为数学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过于重视数学理论知识的教学,忽略了对小学高段学生符号知识的教学,从而影响了小学高段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可以拓展课外教学,运用课外知识帮助小学高段学生加强符号意识。
例如:教师可以为小学高段学生讲解“括号”的相关知识。括号在1951年以来,政府三次颁布的《标点符号用法》中表明了括号的常用形式为圆括号、方括号、六角括号、大括号、小括号等。括号有多种用途,在数学中括号的用途为“先计算括号里的公式,再计算括号外的公式”。小学高段学生在学习数学符号的过程中学习课外符号知识,既能够增强符号意识,提高对符号的运用能力,也能够丰富数学知识,发展数学素养。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拓展课外教学,能够提升教学水平,增添课堂的文化氛围。
总而言之,小学高段学生处于学习与成长的重要时期,在数学学习中培养核心素养,既能够激发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习的效率,也能够开拓思维,促进智力的发育。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可以运用科学的教学方式教导小学高段学生,增强小学高段学生空间观念、运算能力、符号意识,推动小学高段学生学习的进程。
参考文献:
[1]张尚珠.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思考与实践[J].吉林教育,2017(05):133-134.
[2]公丕军,张晶.浅谈对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7(01):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