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微课进行核心素养培育的物理课堂教学的思考

2020-10-26林惠莉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36期
关键词:物理教学微课核心素养

摘  要: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在物理课程的设计和实施中,微课作为用于课堂教学中的新的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手段,使核心素养的培育得以落实。本文以课例说明具体的操作方法。

关键词:微课;核心素养;物理教学

当前,利用微课进行学习的几种形式是:一是翻转课堂形式;二是用于课堂教学的自主学习;三是课后利用微课进行复习。但翻转课堂的教学成效取决于学生的自觉性,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发挥微课效益最大的应用应放在课堂教学环节和课后作业、复习环节。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1]。教学中,要切实将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在物理课程的设计和实施中,体现物理课程的育人功能。那么,怎样发挥微课的功能,进行培育核心素养的物理课堂教学?本文将以“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为课例,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物理课堂教学设计的三点思考

(一)梳理教材中的内容铺排和顺序,理解内在逻辑关系,培育科学思维能力

进行教学设计要理解教材编写顺序的意图,在思维方式和内容逻辑的层面有整体的理解把握。以《探究电磁感应产生的条件》为例,教材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实验观察、分析论证、归纳总结。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构建过程,就是在具体的实验情境中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变量,论证实验结果,归纳总结出结论,这样的编排内容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科学思维升级模式的。其次,三个实验也是由浅到深、层层递进的逻辑关系,让“磁感应强度”和“导线围成的面积”这两个物理量呈现变化,进而得出“磁通量变化是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这一结论。教材编写的内容整体布局是有序、稳步推进的。不把握好这一点,讲课的逻辑就会出现问题,难以促进科学思维的达成。

(二)整体把控课堂节奏,创设问题有序推进物理规律的建构,进而达成物理意识的形成

课标指出:“通过问题解决促进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在解决问题中进一步提高探究能力、增强实践意识、养成科学态度,促进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创设问题,是进行教学设计的基本功,在理解了教材编写的意图后,抽丝剥茧地抽象出变量,从而串起三个实验,使学生的思维在逻辑周密的问题导向下构建规律。本课的三个实验可对应设计的三个问题是:1.回忆初中知识,当磁场不动,导体怎样运动产生感应电流?2.如果导体不动,磁场运动,能产生感应电流吗?3.如果磁场和导体都不运动,能产生感应电流吗?问题的创设要具有情境性,在创设的具体情境中去引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问题的牵引下认识理解物理概念或规律,进而达到形成物理观念的学科素养目的。

(三)在实验过程创建新的认知冲突,突出物理规律的建构过程,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应做好探究要素的主次设计,而不应该对所有的探究要素都完成。一来课时不够;二来学生的能力推进需要分层进行,无法一蹴而就。那么怎样来设计落实每节课的探究要素呢?笔者认为可以从学生认知的冲突作为切入点,去设计探究实验,以理解建构规律。引起认知冲突,以此为线索,方能让学生产生好奇,引导探究的完成。本课例中,当做完实验3,即无“切割”,也无“相对运动”,产生了认知冲突,重新审视三个实验,从而引导到磁感应强度B变化或面积S变化了,感应电流才能产生,进而观察磁感线的条数也发生了变化,加深了对磁通量变化产生感应电流的理解。这个过程是进行实验和分析论证的过程,培育重点是这两个方向的探究素养,不必面面俱到。

二、应用微课进行课堂教学的方法

微课作为一种信息技术手段,对比投影,它最大的优点是能够无限次地重复播放和支持断点播放,也就是说,学生在哪里没弄懂,只要重播就可以了。学生终端学习机的使用使微课得以在课堂教学中得以使用,有效地支持了学生的课堂自主学习环节。那么,当有了基本的教学思路框架,应该怎样植入微课?

(一)在难点处植入微课

在教学难点处设置微课,有利于学生理解、分析和归纳。例如,本课的难点之一:实验2,线圈不动,磁体运动产生感应电流,分析磁通量的变化是教学的难点。可以制作微课动画视频:给条形磁体画出磁感线,当条形磁铁插入和抽出线圈时,明显看见磁感线也在切割线圈,及线圈中磁感线的条数在发生变化,从而归纳出B变化,S不变的条件。动画的动态过程加上清晰的解释,难点得以突破。

(二)辅助性原则

课标指出“发展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离不开信息技术与物理学习的融合。要设计各种学习活动,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提升物理学习能力。”但信息技术仅仅是辅助教学的手段,不能为了微课而微课,更不能过分依赖微课轻教学设计。

(三)做“学习金字塔”的塔底微课教学设计

美国国家训练实验室研究证实,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平均学习效率是完全不同的,这就是著名的“学习金字塔”结论。如图所示,越靠近塔底的学习方式,学习效率越高。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在微课教学环节,应该更多地设计主动学习的学习环节,以提高学习的实效。

以下是本课的教学片段:

通过对教材的逻辑梳理、创设情境冲突,有效提问,以微课方式进行教学难点的学习,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注重物理观念的構建,达成了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落实,所具备的科学态度和责任定会得到相应的提升,从而真正实现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4.

作者简介:林惠莉(1981.2),女,汉族,广东汕头人,硕士,中一,汕头市龙湖区教师发展中心,微课、物理教学。

猜你喜欢

物理教学微课核心素养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设计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