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外科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可行性分析
2020-10-26王曼林浩
王曼 林浩
【摘 要】目的:探讨心血管外科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心血管外科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诊治的96例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并按护理管理方式不同分组:将采取常规护理管理方式者设为对照组(n=48),将采取风险管理方法者设为研究组(n=48),比较两组医疗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的医疗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x2=4.414,P=0.036)。结论:心血管外科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可行性较高,可有效预防医疗风险事件发生,可借鉴。
【关键词】心血管外科;护理管理;风险管理;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20)19-281-02
风险管理作为一种现代化管理方法,在各种领域上均有应用,适用范围较广[1]。近几年来,医疗护理领域上亦开始引入风险管理方法,并取得良好效果。心血管外科为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管理工作十分重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影响患者住院安全,因而笔者认为可在心血管外科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管理,以减少医疗风险事件的发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纳入心血管外科住院患者96例,纳入时间: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1)纳入标准:①均需要安排住院;②病历档案清晰、完整。(2)排除标准:①患者合并精神疾病或者认知障碍,无法配合者;②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③合并恶性肿瘤,生存期限较短。
以护理管理方法为分组标准:对照组48例接受常规护理管理干预,男25例,女23例;年龄为22~50岁,平均年龄为(40.69±3.24)岁。研究组48例接受风险护理管理干预,男24例,女24例;年龄为23~50岁,平均年龄为(40.81±3.09)岁。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均相匹配(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参考心血管外科护理管理常规操作,提供入院须知介绍、病情观察、护理记录、遵医嘱治疗、交接班等。
研究组:以上述護理内容和管理操作基础上,实行风险管理:
(1)护理风险识别:①针对病人,应注意患者不同年龄段、病史、心理状态等进行动态监测,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及时消除负性情绪,耐心介绍病情、医院情况,必要时进行心理疏导。对于合并心衰、冠心病等突发情况者,应重点监护、警惕其病情变化。对行动不便者,应注意病房、走廊清洁干净,并注意应用床栏等护具。②针对护士,应确保护士人员把握心血管外科的专科护理工作特殊性,定期培训和核对,不断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素养。③针对环境,应注意病房内的风险物品检测,了解探视、陪护制度的执行情况,了解抢救药物、麻醉药的消耗以及记录。
(2)护理风险评估:评价护理风险发生可能性以及可能造成的损伤,评价护理风险等级,综合考量后提出决策依据,明确高危环节,采取相应防范措施。
(3)护理风险预防和护理:在风险识别、制定防范措施的基础上,强化护理风险的监控、健全相关制度、定期组织专业技能培训,并注意风险意识教育,提高护理人员对高危患者警惕性。对于需要经过多通道的静脉泵入血管活性药物的患者,应格外注意管道的护理,规范管道深度、衔接紧密程度等。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均数±标准差(x±s)】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如医疗风险事件发生率等(n,%)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的医疗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3 讨论
心血管疾病作为现代医学上常见的病症,病情凶险,可对患者生命安全带来威胁,多数需要安排住院治疗,治疗期间需辅助护理干预[2]。同时,心血管疾病外科患者病情年龄较大,基础性疾病多,病情变化快,尤其是心脏病患者,实行体外循环手术治疗者术后输液管道、监测管道也比较多,对处理模式、护理要求难度较高。
风险管理作为一种可行性较高的管理方案,用于护理领域上,可有效提高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这一点已经在部分科室中证明。因此,笔者在心血管外科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管理,即针对环境、护理队伍整体素质、病情监护等制定出来一套防范措施与危机处理计划,通过护理风险识别、评估、预防和护理三个步骤的管理干预,可减少护理管理中的漏洞,提高服务质量水平,强化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持续提升其专业素养,避免因工作繁重、无法及时进行有效沟通而激化矛盾,并增强病情监测和管道维护,降低管道脱落、扭曲、用药错误等风险事件的发生,缓和医患关系,提高服务质量,结果可证明。
综上:风险管理适宜用于心血管外科护理管理中,在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方面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 丛中笑. 基于循环质控理念的护理风险管理降低剖宫产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的效果分析[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23(25):3257-3260.
[2] 李希西,邓兰兰,王海燕,等.风险管理理论在护理应急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9,26(4):7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