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科学活动中“互联网+”的初探

2020-10-26林佳仪

教师·中 2020年8期
关键词:科学活动幼儿教育互联网+

林佳仪

摘 要:随着“互联网+”理念的广泛流传,许多幼教人士也开始针对此提出看法与尝试,并提出“互联网+”会让传统教育焕发出新的活力。文章结合实际的工作案例,阐述了“互联网+”模式在幼儿科学活动中的运用优势,以期促成以幼儿为中心、互联网为辅助的教育新形态。

关键词:幼儿教育;科学活动;互联网+

近年来,“互联网+”教育模式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2012年11月,易观国际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于扬首次提出“互联网+”理念。2014年11月,李克强总理出席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时指出,互联网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工具。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坚持开放共享、融合创新、变革转型、引领跨越、安全有序的基本原则,充分发挥我国互联网的规模优势和应用优势,坚持改革创新和市场需求导向,大力拓展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融合的广度和深度。“互联网+”理念的广泛传播,代表着全国正式进入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

如何理解“互联网+”概念,推动教育行业创新改革,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全新挑战。引进新的多媒体信息技术工具——交互式电子白板,利用其生动形象的动画效果、丰富有趣的故事情境,利用色、光、形、声等效果,呈现出活泼、直观、多样化的教育形式,可帮助教师更加高效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笔者在幼儿科学活动中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两年间,接触到也逐渐了解了“互联网+”及其蕴含的意义。首先,此概念的提出符合现代幼儿的生存环境以及社会需求。其次,幼儿科学活动中“互联网+”——交互式电子白板具有较强的运用优势。

一、活动主题的广泛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为他们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同时又明确提出“幼儿园必须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由此可以看出,幼儿园教育“生活化”和“游戏化”是我们的关键词。

(一)主题活动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为了将“生活化”和“游戏化”融入幼儿活动中,常常要进行场地的布置、教具的准备、教学过程的设计等,甚至有时会请与之相关的热心家长或相关工作人员参与到活动中。虽然幼儿增长了见识,但活动中也可能会出现以下情况:①活动环节之间衔接不紧凑。虽然教师为了一次活动准备了许久,但3-6岁幼儿的注意力极易分散,从而导致预设的活动环节出现拖沓等现象。②受有关因素影响导致活动推迟或取消。在幼儿园活动中,有些主题活动为了创设更好的情境,需要在特定的场合进行。但是如果与活动相关的天气、场地、人员等出现突发情况,活动就可能会推迟甚至取消。以上情况的发生不仅会给予教师一定的挫折感,也会对活动的有效性、延伸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结合现代化设备突破不稳定因素影响

现代化的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尝试将“互联网+”融入幼儿活动中。在各种活动中,教师可以及时利用手机、摄像机等多媒体设备获知并捕捉幼儿在生活中的好奇点与兴趣点,打破天气、场地、人员等限制,在较短的时间内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投屏功能,结合希沃软件的图片、视频、微课、声效等功能,创设富有情境性的活动氛围,活动的各个环节动静交替进行,能促进幼儿注意力的集中以及师幼间的良好沟通,使活动更加有趣、高效地进行。

例如,大班教师在一日生活中发现幼儿对恐龙产生了兴趣并想了解恐龙的特性,她及时地结合多媒体设备开展了大班科学活动“恐龙”。在活动中,教师利用平板的投屏功能,将幼儿带回了侏罗纪时期,幼儿观看3D恐龙时兴趣高涨并很快地投入活动中。接下来,他们运用平板的搜索、语音、视频等功能,在很短的时间里了解到了恐龙的信息,也很开心地与同伴、教师进行分享。又如,随着厦门梅雨季节的到来,大班教师发现幼儿有研究天气的转变的欲望,于是她就根据幼儿的兴趣点开展了科学活动“多变的天气”。她利用希沃软件进行活动前的准备。并在活动开展过程中运用图片、声效、视频等功能向幼儿呈现晴天、阴天、下雨天、雷雨天等不同天气所产生的声音、现象等,让幼儿在活动中直观地了解到了天气之间的变化与关联,同时也明白了不同的天气发生时我们需要携带的随身物品以及注意的安全事项。

二、活动过程的趣味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3~6岁幼儿对外界的事物处于好奇与学习阶段,作为幼儿教师,要尊重幼儿的现有发展状况,并开展安全、有趣的游戏来满足幼儿的身心发展需要。那么所有游戏都适用于幼儿园吗?答案显然不是,作为一名教师,设计游戏活动要从幼儿的角度出发,满足幼儿的现有需要,尊重每一位幼儿的个体差异。

(一)活动材料提供中存在的问题

在社会不断进步的现在,我们不难发现超市里摆放着各种各样的玩具,幼儿总会在第一时间被吸引住目光并提出要买回家的想法,但是在买回家后,常常是玩了几回后就将其堆放在玩具城堡中。同样,在幼儿园里,教师也会为幼儿准备很多好玩的玩具,甚至有手巧的教师自己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的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玩具,但是有一部分玩具会出现以下情况:①某些幼儿在活动中愿意选择这项活动材料并且很快就按照教师预设的目标进行了探究,但是由于预设操作时间较长,别的幼儿还没有完成,他们就开始玩起了其他游戏。②幼儿对操作材料太熟悉,对操作充满了倦怠感,没有探索的积极性。经过观察发现,这些玩具都有一些共性,那就是玩法单一、趣味性不足,无法满足幼儿的个体差异化需要。

(二)结合现代化设备促进幼儿活动自主化、差异化

近年來,教师尝试将“互联网+”模式带入幼儿活动中,开始尝试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各种功能,从而发现了希沃、flash、万能变声器等各种各样的多媒体软件。教师学习与研究后,开始尝试运用这些精美、有趣、具有层次感的教学辅助材料。例如,运用Flash做动画,实现幼儿选择的自主性;导入微课小视频,带领幼儿深度了解学习内容;运用3D投屏效果,鼓励幼儿近距离了解事物……通过这些尝试,我们发现幼儿活动的玩法出现了多样性,从而使整个活动更具有趣味性,幼儿也就越来越期待教师设计的游戏了。

例如,对幼儿而言,电流充满了神秘感与危险性,他们只能从拼搭电路板的玩具中进行感知。针对这一情况,大班教师开展了科学活动“灯亮了”,将手机、平板电脑等带入活动中,幼儿通过设备上的小游戏,明白了只有闭合的电路才会产生电流,最后教师还运用微课将烦琐笼统的原理转换成了有趣、易懂的视频,让幼儿进行观看与理解。

又如,小班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点开展了一次科学活动“图形宝宝变变变”,她尝试舍弃传统的活动形式,将手机、平板电脑带入活动中,幼儿十分开心地运用手机拍照的功能拍下了自己发现的图形宝宝,并在分享环节将自己拍到的图片大胆地与大家进行分享。在接下来的操作环节里,幼儿运用平板,开始对各种不同的图形进行旋转、拼搭,建造了图形王国的小屋子。

三、活动反馈的高效性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研究表明及时的教学反馈是促进幼儿成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机制。

(一)活动反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幼儿反馈

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总是会在活动中创设集中讨论的环节,鼓励幼儿大胆地向好朋友们展示自己的探索结果并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在开展这些环节前,教师可能会在讲台上准备一两块小黑板,当幼儿上台与其他幼儿分享时,将他的探究结果与作品放在小黑板上。虽然这种操作能让幼儿进行交流,但是如果这个作品或探究结果中有细节部分,由于幼儿与小黑板间有一定的距离,就没办法直观地去感受这个精彩的细节,从而失去了最及时的反馈。

2.教师反馈

以往的幼儿园教育教学反思环节,教师往往会在一次活动结束后根据活动目标达成情况对活动进行反思,说出自己在活动中发现的不足与可以改进的方向,如果有教师去听课,也可参与到反思活动中,提出自己的所见所感所想,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给予一定的引导。但是这种反思带来的成长具有漫长性,由于在活动中教师还是参与者,有的部分她可能没有意识到,虽然从别人的口中了解到了可能存在的问题,但是在调整时可能会比较困难,这就意味著她需要经过较长时间才能更好地解决好这一问题,这样她的专业成长就会进入缓慢期。

(二)结合现代化设备提升反馈的高效性

1.幼儿反馈

近年来,教师尝试将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带入活动中,在幼儿操作环节仔细观察幼儿的操作过程与结果,在幼儿上台分享自己的发现时,利用手机同屏功能,将幼儿作品及时同屏到交互式电子白板上,并利用放大镜等工具及时捕捉到幼儿发现的精彩瞬间,及时、高效地促进幼儿之间的交流、讨论。

2.教师反馈

教育行业跨入信息时代时,摄像机、录像机最早进入我们的活动,教师有意识地在活动中开始使用它,并在活动结束后进行自我查看,观察整个活动过程中自己的状态、表现,幼儿的反应,师幼间是否有开展有效互动等情况,并根据观察到的情况及时地进行记录与调整,这样更好地帮助了教师进行自我反思与专业成长。但是由于摄影录像机有电量限制、不好随身携带等,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可能没有办法频繁地进行使用。随着小巧便于携带的手机、平板电脑的问世,教师意识到它们的出现可能会提升活动反馈的有效性,于是他们开始尝试将这些电子设备带到活动中。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就能随时随地地查看整个活动中各个环节的情况,及时发现自己需要改进的细节与方向,高效、准确地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顾琦星.浅谈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的初探[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15):138-139.

[2]王一雯.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7.

猜你喜欢

科学活动幼儿教育互联网+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
幼儿自然观察智能在科学活动中的培养
如何开展小班幼儿科学探索活动
点燃幼儿的创新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