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品德教育的渗透
2020-10-26张学春
张学春
小学数学是义务教育基础学科,教书是为了育人,怎样在数学教学中更好地渗透德育教育,是值得深思的问题。新课标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指导我们把学生培养成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我认为应从下面几方面思考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一、重视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人格魅力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是非常重要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策划者、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的作用在于:创设一种自主、和谐、活跃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励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奋发向上,使学生“乐学”。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强化主体意识,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构建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模式。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熏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而且直接的,如课堂板书设计、语言表达和教师的仪表。比如:为了上好一堂数学课,师生都做了大量的课前教具学具准备工作,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学具,在玩中学,学生不仅容易把知识牢记于心,而且还会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参加工作二十多年,我深深体会到:一切成功的教育都源于爱心,教师有了爱心,做事说话都会考虑如何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发学生的上进心,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我一直追求着这样一种境界:在我们的班级里,每一位学生都在明媚的阳光中追求真知,奉献爱心,实现自我,感受成功。
二、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例如在教学多位数的读法的时候,可以列出一些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数据让学生进行练习,这样一方面学生掌握了知识,另一方面也會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并从中体会到我们国家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在讲圆周率时,可以介绍圆周率是我国的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计算出来的,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精确到小数点后6位的人。并讲述祖冲之在追求真理道路上的感人故事,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转化成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也可培养学生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可以说是一举多得。这样的例子在数学教学中还有很多,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是可以找到德育教育素材的。
三、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时代的发展给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把德育渗透到数学教学中,就要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使课堂活跃起来,使学生动起来;变学生被动地接受现成的结论为主动获取数学知识,构建学生主动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在一次数学实践中,我将以下算式写在黑板上:1+1=2,2+1=1,4+20=1,5+7=1,6+359=1还没写完同学们就议论起来了“不可能吧?”“老师写错了?”“还是想一想吧!”我说:“同学们,黑板上的算式肯定是错的,但请你们开动脑筋想一想,怎样才能让这些算式成立呢?让我们共同努力使它们都正确好吗?”同学们的积极性一下就激活了,经过思考、讨论、举手抢答,答案一个个的出来:1(斤)+1(斤)=1(千克),2(月)+1(月)=1(季度),4(小时)+20(小时)=1(天),5(月)+7(月)=1(年),6(天)+359(天)=1(年)。是啊,只要在数字后面加上适当的数量词,这些算式就成立了。这个简单的数学游戏告诉同学们:一个人在学习和生活中,不能缺少信心,只要勤于思考、细心观察、善于发现,就会得到满意的答案,相信自己吧,你会使不可能变为可能的。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思考、创作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四、利用数学活动和其他形式进行德育教育
数学活动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一部分学生蕴含着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和德育渗透的极大潜力,如:在开展爱护大自然、减少环境污染时,我让学生回家去调查家庭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计算一个班、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使用垃圾袋的数量,如果是全校三千多学生家庭产生的垃圾就更多了,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就更大了。通过这一调查,使学生们了解了垃圾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和危害。又如:思考题:45000双一次性木筷等于一立方米(上等)木村。我国有13亿人,假如平均每人每天使用消费一双木筷,一年要用多少立方米木材?如果每立方米木材价值1200元人民币,需要多少资金?如果80万元就可以新建一所希望小学,能建多少所小学?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小小一双木筷,一年里浪费的却是一万多立方米的好木材,这又是多么大的一片森林啊,它的价值可以新建15所希望小学了。通过活动和熟悉的生活事例,使学生既掌握了有关的数学知识,又对他们进行了环保和节约教育。所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学习,就能使学生对知识产生一种亲切感,易学、易记,达到“乐学”的目的,这样不仅优化学生的思想品德,也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成功与否,关键是我们的教学活动是让少数人参与还是让全体学生参与,是在同一层次上参与还是在不同层次上参与,是被动参与还是主动参与。我们的数学教学,必须克服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少数学生学习,多数学生陪坐的倾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真正做到“四动四会”,同时还要注意其策略性,不要喧宾夺主,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慢慢地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就能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综上所述,任何学科都应包含德育教育的内容,这是学校为国家培养“四有"新人的目标所决定的。因此,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自然也是必不可少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数学本身就是一门求真的学科,在寻求的过程中,我们领略其艰辛,感受其欢乐,所有一切我们都能共同经历、见证和感悟。我们团结合作,我们拨云见日,但求真知,学做真人。这样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就自然融进了德育教育的内容,为学生以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