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在社区音乐教育中如何开展古筝教育

2020-10-26姚禹彤

教师·中 2020年8期
关键词:古筝艺术

姚禹彤

摘 要:文章基于古筝艺术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我国社区古筝教育的现状,详细分析了开展社区古筝教育的可行性和难点,并针对社区古筝教育中出现的问题给出了解决方案,旨在通过古筝教育课程探索社区特色,了解社区文化,增进相互了解和尊重,进而珍惜和开发社区文化资源。

关键词:古筝;艺术;社区音乐教育

为了让古筝这种古老的乐器在各个角落生根发芽,得到更好的承继和发扬,为了丰富社区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也为了提升社区教育领域的文化艺术格调,在全国各中心城市中开展社区古筝教育势在必行。

一、古筝艺术在社会发展与艺术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一)艺术欣赏功能

在目前的乐器教育课程中,多采用教师表演—学生欣赏的模式来营造教学环境。对学生而言,不断强化对古筝作品的学习与欣赏,能够自然而然地引导学生感知民族乐器的魅力,提高他们的韵律感知力与艺术欣赏水平,从而激发他们内心对美的感知能力与创造能力。古筝乐曲音韵浑厚悠长,旋律优美,余音绕梁,能够给人以震撼心灵的艺术冲击。

(二)娱乐休闲功能

早在秦代,古筝乐曲的演奏与传播就已经繁荣兴盛开来。除了民间,皇宫内苑也设有专门的机构及乐师,以供王宫将相欣赏古筝演奏。很多著名诗人留下的关于古筝的诗句可以充分显示出其广泛的娱乐休闲功能。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古筝古朴柔美的音色和弹奏时优雅宁静的感觉,从而自主学习这门乐器,他们将在古筝学习过程中得到的知识和修养,运用到社会生活中,使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多姿多彩。

(三)教育教化功能

在创作古筝乐曲时,大部分作者的灵感都来自个人的社会经历与情感生活,他们将个人对社会生活的感受和价值取向投射于作品之中,借乐曲传达着自己对人生的感慨与体悟。学生在接受古筝音乐教育时,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社会的发展形态,從中体会一些基本的政治思想内容、道德伦理内涵,从而在接受古筝音乐教育的同时,身心得到净化,道德行为得以规范。

(四)承继并创新发展传统文化的功能

中华上下五千年,由于纷繁复杂的历史关系和物质社会中人们对利益的追求,大众逐渐忽视了对传统文化的守护,削弱了传承传统文化的力度与将其发扬光大的意识。

近年来,社会上的古筝艺术教育在飞速发展与传播,很多公立学校创办了古筝兴趣课程。这不仅是我国素质教育进一步发展的明证,更使传统文化发展的路途更加宽广。传承民乐,任重道远。让大家更乐于主动地去认识民乐,了解它、热爱它进而成为它的继承者,是音乐教育的终极社会使命与目标。

二、新时代背景下社区古筝教育的基本现状

社区音乐教育作为社区教育领域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面对的受众群体为社区的基本成员,其课程内容主要包括音乐理论、审美、技巧等方面,教授形式灵活新颖且生动形象,易于接受。社区音乐教育的初衷,是通过细致的研究与积极的实践,来提高居民艺术生活的质量,营造社区艺术氛围,提高整个社会的审美趣味。

目前,我国社区音乐文化教育通常以声乐、合唱、乐器为基本课程框架。古筝虽然在民办的艺术教育机构中作为日常的艺术课程已很常见,但在社区音乐教育框架中还未得到普及。

三、开展社区古筝教育的必要性

(一)丰富居民生活

社区居民以老年人为主,由于大多数老年人退休在家,自己在儿女上班后感到寂寞无趣,他们更希望在白天通过多学习一些知识来丰富自己的晚年生活经历。在课堂上共同学习、相处的过程,使这些老年人可以如年轻人一般,结识更多志趣相投的伙伴。纵观整个学习过程,开展社区古筝文化教育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福利。

(二)提高社区文化水平

广泛地开展群众性的文体活动是提高社区居民整体文化素质的一项重要内容。学习古筝及其各种演奏技法有利于居民更好地了解古筝艺术丰富的文化内涵,为居民认识中国传统乐器及民族音乐打下基础,以提高他们的内在修养。定期举办文艺演出,可以加深居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创造良好的音乐学习氛围,提升社区文化的整体水平和艺术感。

四、社区开展古筝教育的可行性

(一)简单易学,固定音高

在民族传统乐器中,中国古筝因自身的特点,与其他一些乐器相比上手较易。它的每一根琴弦都可以提前设置好固定音高,这样学员即使在学习前没有一定的音乐理论基础,也能很好地把握音准,不需要靠耳朵去判断音高。

(二)简谱教学,通俗易懂

由于古筝是民族乐器,所以教学手段主要是简谱教学,从而省去了学习五线谱的过程,谱面上呈现的音符也是简单易懂的阿拉伯数字,这无疑是初学者最省力的地方,没有乐理基础也能掌握。

(三)目的明确,学生接受能力强

相较于年轻学员,老年学员学习古筝的目的性较明确,在自主和自律性方面也更加优秀。他们往往处于退休前期或退休赋闲在家,正是由于具备稳定的生活保障,学习古筝对他们来说更像是一种提高生活质量、丰富业余生活的休闲方式。他们需要的是学习古筝后所得到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正是因为他们有一个明确的目的,所以他们会有更主动、独立的学习过程。只要有兴趣,时间允许,他们就会自觉地进行古筝练习。

(四)学习成本低,易接受

一台初级古筝通常只需一千元左右,对城市居民来讲基本都可以负担得起。而如果我们社区进行统一办学采买,投入就会更少。

五、社区开展古筝教育的难点

(一)学员年龄较大,接受程度有限

社区的居民中愿意参加娱乐活动的通常是中老年人。学员的平均年龄为55岁,从生理角度看,他们的骨骼、肌肉、关节等都有不同程度的退化,演奏时手指也会出现僵硬的情况,不够灵活,不够协调。他们的特点是接受能力比较强,但记忆能力比较弱,致使接受程度有限。基于这种情况,他们想要很好地掌握这项演奏技艺是不容易的,需要付出比年轻人更多的努力。

(二)师资队伍的随意化

通常社区在挑选为居民上课的专业教师时并没有过多的要求,也没有对相关专业各方面进行了解,导致授课教师鱼龙混杂。而所授对象一般是中老年人,这对授课教师的耐心度、热情度也有更高的要求。

(三)所用教材的单一化

市面上现有的音乐专业的教材主要面向青少年,古筝的教材也是如此。而中老年人具有与青少年完全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状况,如果在为社区居民上课时仍采用这些教材,会使学员感到枯燥和困难,最终使学习不能长期坚持。

(四)练琴时间的局限性

由于社区居民的大部分空闲时间仍由家人支配,这样往往会牺牲他们的练习时间,所以古筝的学习于他们而言更易遇到瓶颈。学习的成果不明显,慢慢地,他们就失去了弹好古筝的信心和决心,使学习无法继续下去。久而久之,很多学员就会觉得学了很久也弹奏不出完整的曲子,容易中途放弃对古筝的学习。

六、开展社区古筝教育需解决的问题

(一)师资队伍

社区古筝教育的核心是教师。选择好的专业教师是成功的关键。在选择古筝教师前,首先,要考查其学历教育背景和授课水平,原因是专业教师能保证学员学到标准指法、技巧进行音乐处理,不至于走弯路。其次,应观察所聘教师的耐心程度及个人能力素质。由于所教授的对象都是没有音乐基础的居民,所以教师的责任心也将起到关键的作用。

(二)因材施教

教材选取得适合与否在社区音乐教育中也尤为重要。由于社区居民主要是中老年人,他們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休闲娱乐、满足兴趣和陶冶性情,在技术方面没有太多要求,因此,古筝教育需要采用简单明了的教材。从熟悉的音乐旋律开始,以增加他们的学习热情。通过教学一些红色歌曲或当下流行的歌曲来调动他们的练习积极性。

(三)规范管理

社区古筝教育一般可作为一项居民福利,但是我们对居民上课要制定相应的管理规章制度。例如,学员应遵守上课时间,避免无故迟到、早退、旷课;上课时应遵守课堂教学秩序,尊重教师,爱护乐器等;应共同努力,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四)教学设施

如果准备开展社区古筝教育,就需要购买乐器。居委会负责人可以选取身体健康且有责任感的老年人,引导其自愿参与管理工作;每次学员借用教室进行练习时应要求其到居委会进行详细的使用时间登记,以确保乐器完好无损。

(五)文艺交流

为了更好地提升社区音乐文化建设水平,可定期举办小型音乐会、各类演出活动。

综上所述,开展社区古筝音乐教育,有其必然性也有其局限性。这就要求教师因地施教、因材施教,并且相关部门要支持社区置办教学教具,使教师适应教材进行授课,以培养社区居民的兴趣爱好。通过开展社区古筝教育,将民族器乐之美播送到社区中,让居民的艺术文化生活更丰富,这对国家树立纯正的社会文化风气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铁 静.浅谈古筝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J].科技与企业,2011(14):204.

[2]胡菁菁.对成人古筝教学的思考与其指法教学的探索[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09.

猜你喜欢

古筝艺术
第一次上台表演古筝
遇见古筝,置身竹海
纸的艺术
第一次弹古筝
古筝
我的古筝之旅
第一次弹古筝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