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妙问”激起千层浪

2020-10-26徐云

读写算 2020年26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徐云

摘 要 “问”是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的纽带,是学生增进知识、培养情商、提升能力的重要环节。如何精心设“问”,妙语引“问”,深入寻“问”,精彩解“问”,“问”出课堂好旋律,是课堂教学中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妙问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26-0188-01

传统的课堂往往是教师越俎代庖,课堂教学成了一问一答式的流水作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法被充分调动起来,学生内心深处的“问题意识”无法被充分激发。陶行知先生说:“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如何“问”出课堂好旋律,是课堂教学中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一、精心设“问”,激发“问题感”

发问是思想的初步。学生在接触一篇新的课文时,内心深处总是充满了期待,对课文的内容、文中的主人公、有什么样的情节等产生出许多的猜测。教师在教学中,应紧紧扼住这一重要的“喉”,抓住这一关键点,精心设问,打开通往文本的第一扇窗。在执教《三个小伙伴》一课中,板书完课题,笔者进行了如下的发问:“看了这个课题,你想到什么呢?”“请你想一想,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故事呢?”问题刚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迅速被激发起来,立即点燃了学生思想的火花,引发了学生的许多问题:“老师,我想知道这三个小伙伴是谁和谁?”“三个小伙伴去做了什么事情呢?”“‘伙伴两个字为什么都有人字旁啊?”等等。“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的话昭示了深刻的道理。孩童幼小的心灵里,渴望别人对他的认同、赞美,问题的提出,意味着有更多的同学加入到他的“思考集团军”,小小的一个问题,为他带来了满足感、成就感。

二、妙语引“问”,拓展思维力

由于孩子年龄和生活阅历的限制,决定了他只能以自己单纯的想法去浅显地构思他想到的意象,再用童稚的语言提出问题来。这种问题带有很大的随机性,所以很多时候,学生的问题千奇百怪,异想天开。这些问题在教师看来非常幼稚简单,不知该如何作答。但是,教师又绝不能以成人的思路来回答孩子的问题,更不能无情地予以打擊嘲笑:“这么简单的问题,你都不会啊。”此时的教师,应把自己当做孩子,从他的角度去出发、引导他,用机智的妙语点拨。

《这儿真好》是一篇关于环保教育的童话故事,文中的小熊住在孤零零的荒岛,无花无草无朋友,后来在云儿的点拨下,遍植小树,漫山遍野,绿叶成荫,最终有好多的动物纷纷入住这儿。在教学中,学生正读得投入,冷不丁有人举手发问:“老师,这样的一个荒岛,小熊是怎么来到这儿来的啊?”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很“棘手”,随便回答,可能不会引发孩子更大的兴趣,更多的问题接踵而来,这样一来,将打乱预先设定的教学流程;不答,将会极大地打击孩子爱提问题的积极性,对下面的教学内容不会再投入思考。灵机一动,笔者说:“对呀,你真是我的好朋友,怎么和老师想到一块儿去了呢?那就请你当一回小作家,编一个关于小熊怎么来到荒岛的故事,好吗?其他同学也和他一起编,我们将在明天的阅读课上进行比赛,看谁的故事最精彩,最神奇!”开心的笑容洋溢在孩子因兴奋而显得红红的小脸上。对学生提出的意料之外的问题,万不可草率作答,而应巧妙地引导、点拨,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惊喜。

三、深入寻“问”,培养探究力

学生通过认真地阅读文本,用心思索初读前所产生的疑问,而越深入地思考,想到的问题就更有代表性。这些问题在脑子中聚集越多,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将产生“一吐为快”的冲动。对大多数学生提出的类似问题,教师可放手让学生解决;个别学生提出的突出问题,则“不愤不启”,激励全体学生,共同去讨论解决。在教学《世界多美呀》一课中,有一段文字是描写小鸡在蛋壳里啄呀啄呀,啄了很久。苏霍姆林斯基这样一位大家认为,几岁的孩子是不可能说出高深的见解来。但是,在他们单纯的心灵里,也有着像小鸡这样执着的劲头。此时,有学生提出:“老师,什么叫啄呀啄呀?”同桌说:“这你都不知道?”笔者让他说说自己的理解:“啄呀啄呀,就是使劲地啄,这是一只辛苦的小鸡。”旁边有学生小声嘀咕:“说出辛苦有什么了不起?”笔者赶紧让他站起来,追问:“那你想对这只小鸡说什么呢?”他略作思考,回答:“小鸡,小鸡,别放弃,外面的世界多美呀,用力地啄吧。”其他的学生纷纷鼓掌表扬他,笔者趁机引导:“努力,不放弃,用我们上单元学过的成语就是……”一花引来百花香,好的答案纷纷涌出,“百折不回”“愚公移山”“精卫填海”……最后,孩子们居然竖起了小拳头,齐喊:“小鸡,小鸡,勇往直前,加油啊!”此时,孩子的心灵同文本中的小鸡已相通,与其说在为小鸡助威,不如说在为自己鼓劲,真正体会到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乐趣!

语文是唯美的,是需要用心灵去感悟的诗意世界,它承载着祖国几千年的文明史,是中华民族文化脉搏蓬勃跳跃的动力源头。在学生的心田深处播撒语文的种子,让它生根发芽,茁壮成长,需要每一位热爱语文的教师用汗水、热情、真诚去浇灌!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J].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沈晓敏.问渠哪得清如许——小学语文课堂的提问艺术[J].教育科研论坛,2009.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