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生物探究式课堂教学

2020-10-26庄婷婷

知识文库 2020年20期
关键词:笔者素养探究

庄婷婷

探究式课堂教学是以科学探究为本质特征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其教学活动旨在教师启发诱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获取新知识,并将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智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以此为终身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此外,由于生物新课程理念明确提出倡导探究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将这一模式应用到高中生物课堂中是较为适合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发挥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的作用,并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给学生一定的探究空间,以此帮助学生完成探究知识的构建。

1 创设问题情境,激励探究

问题作为构建探究式课堂的关键,是学生展开探究式学习活动的起点。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划概念”为主,这样既不利于学生能动性的发挥,还会造成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开拓,这样对他们的学习与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因此,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这样既能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还能够引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在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问题中产生疑问,以此促进探究活动的顺利开展。

以“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为例,为了使学生了解“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原理”,笔者首先运用多媒体投影技术展示“多酶片、加酶洗衣粉、生物酶牙膏”等图片,让学生谈谈生活中的酶还有哪些?这一问题引发了学生的常规思考。于是他们结合原有的生活经验发表各自的见解,并激发其自身对学习酶的兴趣。在此基础上,笔者再次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一幅漫画,即:一个小孩在家玩自行车,不小心把膝盖擦伤了,他的妈妈用双氧水帮他消毒,以这个案例为导向,笔者讲述了“双氧水”的有关信息,以此引出“过氧化氢酶”。随后笔者提出探究式问题:“过氧化氢酶的作用和意义是什么?”以漫画引申出的问题不仅为学生构建了良好的探究情境,还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最后,笔者引导学生以问题为导向,展开了后续的探究式学习活动。

2 实验观察对比,学会探究

实验观察是探究活动展开的途径之一,也是学生提高自身观察能力的重要方式。“没有对比就没有认识”。对比作为思维的一种方式,是探究式活动展开的一种基本的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指导学生观察生物学知识,并通过图、表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这样既能够找到知识点的盲区,使学生的探究思维更加完善,还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学会探究”。

以“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为例,为了使学生理解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并能促进学生主动思考,笔者运用多媒体投影技术播放“小分子或者离子的跨膜运输”的模拟视频。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像氧气、二氧化碳、甘油、乙醇等小分子物质的转移方向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时,不需要消耗能量,也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能够观察到像葡萄糖这样的物质进入红细胞,虽然不需要消耗能量,但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此外,学生也能够观察到像钠离子、钙离子的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还需要消耗能量。在观察后,笔者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结合自己所观察到的结果,通过表格的形式归纳、对比、总结,这样使得学生对“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等运输方式有了清晰的理解,也使得他们充分认识到运输对细胞生活具有一定的意义。

3 合作交流反思,提高探究

探究学习活动需要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同时,这一过程需要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一方面学生能够对某一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充分体现出学生的独特性。另一方面,每个学生也可以倾听他人的见解,以此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认知。此外,在交流合作中,学生之间还能够实现某种行动目标,并在求同存异的过程中集思广益、开拓思路,从而使获得的概念更加清楚、结论更加准确。

以“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为例,为了使学生了解细胞器,并能够说出各种细胞器的功能,笔者首先运用多媒体播放“蚁群内分工”的视频,并提出若干问题,例如:生命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层次是什么?这样的方式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笔者讲述细胞器的概念,同时运用幻灯片展示植物细胞显微结构,并提出“叶绿体亚显微结构的模式图是什么样的”这样的问题。于是,笔者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阅读教材,以此使他们初步记忆细胞器的名称。最后,笔者组织学生分成某干小组,并以贴纸游戏的形式,完成三个细胞模型的建构。这一过程完全由小组进行合作探究,进而使他们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其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与建模能力,并使他们在掌握不同细胞器功能的同时培养生物核心素养。此外,在小组合作交流中,每个学生都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但始终围绕着“细胞模型构建”这一目标而努力,以此发挥了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4 强调实践活动,落实探究

实践活动既是对探究结果的检验,也是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合作探究的情况,引导学生归纳要点,掌握方法,在此基础上,还需要设计探究任务,使学生真正置身于实际环境中,进行有效的探究式活动,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对新知识进行再认识,还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和发展他们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对知识获得更深刻、更广泛的理解,以此完善个人的认知。

以“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为例,为了加深学生对本章节知识的理解,笔者设计了以下实践活动,活动一:绘制光合作用过程流程图,活动二:根据光合作用的原理,你能够为农业生产提供哪些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具体措施?这样的实践活动能够使学生感受到光合作用的实际意义和价值。另一方面,针对第二个实践活动,能够开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通过询问、查阅资料等不同的方式完成活动,同时,这种实践活动的方式既能够使学生对光合作用的理解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再从理性上升到实践,还能够促进他们的多种感知、思维、想象等认知结构同时参与,进而使他們在自主探究的活动中,发展生物学科素养。

5 引导反馈评价,激发探究

反馈评价贯穿于探究式活动中,其旨在促进学生探究水平的不断发展与提高。从评价方式来看,学生的探究式素质往往通过纸笔难以测验,因此,教师可给学生一个明确的探究任务,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来评价他们的实际表现,以此测验他们的探究素质。从评价内容方面来看,教师应将重点放到学生对探究方法的掌握与探究过程的表现中,而不能将探究结论当成唯一的评价指标。此外,教师不能仅仅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而是需要使评价呈现出肯定、发展的特征。这样才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还能够帮助他们树立探究的自信心,从而培养其勇于探索的精神。同时,引导反馈评价的过程,还能够鼓励学生自觉评估自我的理解能力,也为教师提供了评价学生是否达到探究目标的机会。

综上所述,针对高中生物这一学科,探究式教学的展开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保障。由此可见,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研究探究式课堂教学是十分重要的。为了有效展开探究式教学活动,教师首先应构建问题情境,使学生以问题为切入点,不断产生探究的兴趣,然后,对于实验探究而言,观察和对比是学生展开探究式活动的主要方式,所以在实验探究中,教师应给学生创造机会,使他们参与到实验观察中。同时,在探究活动中,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学生创新性思维产生的重要途径。此外,在探究活动结束后,教师还需要给学生构建一定的实践环境与必备的探究反馈评价,从而使学生领会基础知识、发展学科素养。

(作者单位:山东省日照海曲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笔者素养探究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设问引导探究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性能相差达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