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能量
2020-10-26张楚婷
张楚婷
“学习能量”(learning power)是英国教育界近年来出现的有关“学会学习”的一种新的概念和理念体系,由改变与学习、探究意识、意义建构、创造力、心理弹性、战略意识和学习关系这七大维度组成。伴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推行与新高考改革的全面实施,如何打破传统教育的束缚,探索符合当代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如何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难题。而与此同时,应运而生的新课改,其核心是自主学习。倡导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优势,从被动的学习中走出来,学会自主探索学习,而这些和学习能量中的探究意识、意义建构、战略意识、创造力、学习关系等维度息息相关。笔者作为一名一线高中数学教师,从教学实践中发现,我们可以从以上这七个维度着力,来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能量。
一、实施赏识教育,促进学生“改变与学习”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曾经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肯定。”而表扬是最好的肯定,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途径。“改变与学习”是学习能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的是学生能够并有意愿随着时间而改变,从而成为更好的学习者的意识。它体现的是一个积极的学习过程,能给学生带来学习上的信心。新一轮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就学习数学而言,学生被教师肯定后,其思维的活跃度会上涨,其享受到学习的喜悦后,便会强化学习动机,从而更喜欢数学。在教学实践中,我针对高中数学的逻辑性、系统性较强,知识体系较初中而言要复杂枯燥,致使很多学生觉得数学难学,甚至产生厌学情绪。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会努力发现学生每一点的进步,哪怕只是一个微小的改进,都会给予表扬和鼓励。课堂上,我还会设置一些非常简单的问题,请基础差一些的学生回答,回答正确则大力表扬,甚至发动全班掌声鼓励。实践证明,学生得到老师的赞扬和欣赏能促使他产生一种愉悦的情绪体验,从而形成积极的心理暗示,激励他们向老师评价的方向发展。
二、创设探究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教育家杜威说过:“作为一个学习者,需要的是对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而不是机械、被动的接受。”由于数学本身比较枯燥,比较难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要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三、建立思维导图,促进学生的“意义构建”
“意义构建”的核心内容是信息不连续性、人的主体性以及情境对信息渠道和信息内容选择的影响。良好的意义构建可以使学生把新知识和熟悉的知识联系起来,通过类比、类推等方式使得学生能够得到自己的“学习地图”。思维导图是使用图形表达发散性思维的工具,它能使意义构建所强调的“联系”明确化和形象化,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意义构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建立思维导图,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学生可以通过思维导图从已经掌握的知识点出发,来学习新的知识。
四、开展“头脑风暴”,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头脑风暴法是由美国BBDO广告公司的Alex F. Osborn于1939年首次提出,1953年正式发表的一种群体开发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将头脑风暴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可以突破固有观念的束缚,最大限度地锻炼学生的创造性地思维能力。为了保证课堂的质量和教学效果,头脑风暴法的使用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是自由畅想原则。二是禁止批评与不得自谦原则。三是以量求质原则。四是互补改善原则。
五、合理安排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优化学生的“学习关系”
“学习关系”不仅涉及向他人学习以及和他人共同学习的意识,也包括在必要的时候能够独立学习的能力。教师应努力营造以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相互竞争为特点的积极的学习关系。课堂上,我们也会或多或少会有小组合作学习,但是有相当一部分是为了活动而活動,完全流于形式。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自主学习,发现问题。二是合理分组,准备“合作”。三是明确任务,运用“合作”。
六、制定目标,提升学生的“战略意识”
战略意识,体现了学生自我管理学习过程及对学习负责的能力,它反映了学生在学习上的目的和方向意识。在数学学习中,战略意识强的学生能将自己正在进行的学习任务与自己的目标结合起来,明白学好当前知识的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更是为了后面数学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他们能坚持制定并完成学习计划。而战略意识弱的学生只是机械地接受学习,没有自己的目标,缺乏学习能动性。所以教师应该要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短期、中期、长期的目标和计划,并在学习的过程中适当调整中长期目标。这样不仅可以增强自身学习的责任心,而且可以发挥其潜能、提高自我效能感,在高中学习中,也就能事半功倍了。
七、及时疏导,增强学生的“心理弹性”
现在的高中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庭教育中往往存在“溺爱”现象,以致学生缺少挫折教育,导致心理承受能力普遍较差。然而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总会要面临种种困难,只有当学生有了较强的心理弹性时,才会明白当遇到困难时,可以通过坚持,通过从他人那里获得帮助,通过自身的创造力以及对目标的执着来克服困难。高中数学相比初学数学而言,逻辑性强、内容更抽象,对学生的要求也更高,学生开始高中数学学习后往往会有一定的心理落差。教师应当及时地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引导高中生不断地了解自己的品质、优点和缺点、成功与失败,在学习中扬长避短,从失败中吸取积极的教训,用学习能量其他方面的优势来增强自己的心理弹性。比如探究意识能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良好的学习关系可以帮助学生从同伴处获得鼓励,等等。
总而言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需要积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量,而且完全可以通过以上做法,提高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可以很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