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研究
2020-10-26张金刚
摘 要:小学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九年义务教育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心理健康教育对于正处于心理及身体发育期的小学生来说是尤为重要的,它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但由于农村地区心理健康方面专业的师资力量较为短缺,使得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实施有着一定的困难,为了能够给予心理教育工作者一些帮助,文章首先分析了加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进而对如何加强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策略分析。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 心理健康 影响因素 对策
一、加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1.可以有效帮助学生个体的健康成长,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
青少年阶段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性阶段,不仅要学习和生活,还要学会适应社会状况,但由于小学生自我保护的能力有限,因此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尤为重要。其次,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认知和自我激励的能力,还能让他们充分的认识自己、把握自己,同时激发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会更好地与他人和谐相处。
2.可以有效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学校的姿态风貌展现了学生的精神风貌,可以说不同的校园环境会造就不同的学生,学校可构建修身养性的环境,让学生在上学的同时获得更多方面的知识,让学生终身受益。与此同时,教师也应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协助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影响小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
1.社会因素
众所周知,当今中国经济迅猛发展,国富民强,但在社会主义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社会不良风气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如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竞争日益激烈,天下所有的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有的父母会逼孩子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不仅要完成学校的学习任务,还要额外参加五花八门的补习班、兴趣班、特长班等,孩子整天精神高度紧张,从而产生一系列心理健康问题。除此之外,在各种传播媒介的影响下,很多的不良书籍、色情网站都会给小学生带来负面影响。
2.家庭因素
家是孩子的乐园,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在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发育的因素中,往往占据主导地位的是家庭因素。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但离异、失亲等日渐增多的单亲家庭,会严重摧残孩子的心灵;此外,父母的文化水平有限,也会使学生受到家长的影响,导致其品德出现问题;除此之外,家庭是否和睦、父母的不良嗜好等,都会给孩子造成负面影响,家长本身无德,那么何谈对孩子言传身教呢?凡以上这些都是影响小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
3.学校因素
长期以来,大多数学校都重视应试教育,对孩子们的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度不够,各级地方学校也受条件的限制,缺乏心理健康专业教师;此外,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不足,不善于与学生沟通,无法走进学生的心理世界,很难科学有效地开展各式各样的心理健康教育。
4.个人因素
青少年时期,尤其是小学五六年级这一阶段,正是学生的“过渡时期”,国外称之为“危险年龄”。这段时期青少年生理发育迅速,但心理却处于断乳阶段,他们的自我意识增强,迫切追求独立自主,会经常反对父母及老师的说教,但经济上、精神上只能依赖于父母,所以烦恼逐渐增多,又缺乏生活经验,控制能力较差,如果不积极正确引导,极易产生心理问题,影响身心健康。
三、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的成因
1.大社会环境的诱发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上各种信息的透明度越来越高,包括一些不良视频、不良信息等,由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较低,没有良好辨别是非的能力,只是过度好奇,对他们的不良行为、习气进行盲目模仿,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了负面影响,严重影响了小学生的健康发展。
2.家庭教育的不重视
现在很多农民外出打工挣钱,忙于上班、忙于自己的事业,往往忽略了对孩子的教育,尤其是留守儿童现象极为严重,家长几乎一年半载也无法跟孩子见一次面,无法传递亲情,这样孩子们也是天天在学校盼着父母归家,根本没有办法集中精力把学习放在首位。
3.学校师资力量的薄弱及设施设备的欠缺
农村地方小学师资力量过于薄弱,心理健康课程缺少,对孩子也不能面面俱到,上心理课也只是学习书本上的知识,很少有配套的设施为孩子们实践减压。
四、农村小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1.政府要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
首先,政府应增加心理学专业教师编制,为农村地方小学(特别是较薄弱、偏远地区的小规模学校)配齐心理学的专业教师,更应不断为农村培养和引入大量有经验、有资质的专业教师。其次,政府财政部门应拨出相应的专项资金来支持农村地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设,为偏远的农村学校配备心理健康教育硬件,建立心理咨询室。最后,监管部门应加强监管未成年人上网的行为,对涉事网吧进行处罚。
2.净化家庭环境,使家庭、学校和社区三者合力
心理学家张春兴指出: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根源于家庭,形成于社会,表现于学校。媒体要加大正能量宣传、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常识,提高学生家长的文化素养,净化家庭氛围,为农村孩子提供良好的环境,引导孩子健康成长。学校与家长需要达成共识,通过开展“家长座谈会”“家长委员会”等活动,使家长们交流“教子经验”,打破家长那种“只要学习好一切都好”的旧观念,建立科学有效的人才观,创新自身的教育行为。与此同时,学校还要争取到社会各方的支持,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如医疗机构、文化体验馆、少年活动中心等,开展多形式、多渠道的心理健康活动,用实践丰富孩子的心灵世界。希望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助力农村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3.从学校入手,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建设
学校作为教育实施的主体,应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系统,组织专业的心理教育培训,塑造孩子完整健康的人格。这就需要学校的老师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去化解学生的心理问题,要认真去倾听每一位学生的心声,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耐心地做学生的心理疏导师,从而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保障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何贵瑞.西北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对策研究[J].科技文汇.2009(05):91-92.
[2]张敏.浅谈农村小学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及对策[J].赤子.2016(06).
[3]刘宁.构建大数据背景下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J].江苏教育.201(08).
作者简介
张金刚(1986—),男,汉,辽宁朝阳人,本科学历,现任辽宁省朝阳市朝陽县西营子乡白庙子小学教师,研究专长: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