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小学生素养的策略

2020-10-26冯弢

学校教育研究 2020年18期
关键词:论语中华传统

冯弢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5000年优秀文化的统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华传统文化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融入我们生活的,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不仅可以开阔视野,还可以提高素养。

怎样利用中华传统文化这块瑰宝,来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素养呢?

一、利用经典培养心存感恩

(一)《论语》句段进行熏陶

《论语》既是一部哲学著作,又是一本思想智慧书,更是一部伟大的文学经典。其洗练的文笔使每一句话都成为了警句名言,令人回味无穷,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无数经典中,不可忽视的经典之经典。因此在课堂上组织学生 “我来讲论语”的活动。同学们积极性很高,有的孩子现场讲解,有的孩子录成微视频,无论用哪种方式,孩子讲的头头是道,同学听得津津有味。学生不但了解句子的意思,并让学生练习进行背诵,甚至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谈谈收获,从孩子们的言谈话语中可以看到孩子们是有收获的。为了使学生感受更深,了解句子时加上一些故事,例如:讲解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这,未之有也,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我们添加了故事,通过故事,目的是让学生明白在人的一生中,父母的关心和爱护是最真挚、最无私的,父母的养育之恩是永远也诉说不完的;生病时使父母熬过多少个不眠之夜,这种恩情比天高,比地厚,是人世间最伟大的力量。如果人类应该有爱,那么首先应该爱自己的父母,其次才能谈到爱他人,爱集体,爱社会,爱祖国……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还能谈到怜爱其他吗?

(二)节日中践行知行统一

在一年一度的传统佳节中,除了让学生知道我国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并了解它们的由来和风俗习惯,还要深深融入日常生活中,从生活中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例如在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到来之际,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了解各地重阳节的风俗习惯,还了解家中的长辈生日、爱好等,并为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例如:倒杯茶、捶捶背等给长辈献爱心,使学生通过自己的言行表达感恩回报之心,用自己的行动感谢平日里祖辈的关爱。

二、古诗传乡情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远离故土的人,总会思念自己的家乡,这是人世间最美的感情。六年级教材中《泊船瓜洲》《秋思》《長相思》都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词。学生理解内容并领悟了作者的思乡情感后,继续欣赏《天净沙.秋思》,又号召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有关乡情的诗词,组织学生举行了“浓浓的乡情”诗词朗诵会。孩子们有的几人合作,录成配乐小视频,课上在大屏上展示。有的当场边吟诵古诗边自己伴奏。有的把古诗制成ppt,,既有文字又有图画,还穿插背景音乐。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尽情地跳着、唱着、吟诵着。这样的景,这样的情,动情的诗,大家仿佛回到了久违的故乡,表达着对家乡的热爱。

三、启迪内心促养成

小学阶段正是启蒙教育的重要时期。孔子的一生为我国乃至世界文明的文化宝库,留下了极其丰富的珍贵遗产,为世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小学生天真淳朴,求知欲旺盛,可塑性强,但思维能力较弱,知识较少,生活中缺少辨别是非的能力,有时经常与同学发生这样那样的矛盾,既影响了和同学的关系,又影响自己的情绪,继而对学习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启迪孩子的内心世界,重视孩子们的日常行为习惯,重视养成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一)学会相处

日常学习活动中,抓住经典语句,使孩子们从中受到启迪,反思自己,逐渐成长。例:课本中出现了《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个经典句子。几千年来,这句话已经成为人们的处世原则。我讲了班中发生的故事:一位同学叫小明,平时非常爱劳动,并且经常主动为班级倒垃圾,他这种爱劳动、讲卫生的做法得到老师多次表扬。可有一天,正赶上小明做值日,他见又该倒垃圾了,就主动上前,拿起垃圾筐就跑了,一会儿功夫,高兴地回来了。正当他等待老师表扬时,从教室外面跑进一个同学,大声对老师说,小明把垃圾倒到厕所垃圾桶里,根本没有倒到学校垃圾桶内。老师教育小明说,你这样做,方便了自己,却给别人带来麻烦。我教育学生,当你面对一件事情的时候,不妨推己及人,想想自己喜欢的是不是别人也一样喜欢;自己不喜欢的,是不是别人也会不喜欢。多为别人考虑,才能建立和睦、融洽的人际关系。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将心比心,宽恕别人,你的朋友就会越来越多。经过这样的教育,同学间矛盾就有所减少,会相处的孩子越来越多。

(二)正确接纳批评

现在的小学生都是00后,在家的地位很高,家里的每个人都要为他们服务。在我们的班级里,就有不少的爷爷、奶奶在孩子面前毕恭毕敬,一个“不”字不敢说。日常生活中,孩子们的耳边听到的几乎都是夸奖和赞扬,这样的教育环境使得许多孩子听不得一点批评和建议,总是认为别人的批评是在和自己做对,是在挑自己的毛病。可是在人的成长中,难免要出现错误,如果一味地表扬,没有批评,怎样成长呢?

《论语》中有这样一段话“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孔子用这段话告诉他的弟子们一定要听从别人的批评,还要确实能够改正不足。这种观点对现代人有启发作用,对现在的学生也有用。使学生明白喜欢听溢美之词,厌恶批评之语,这是人的弱点。一味地沉浸在称赞之中,总有一天,自己会被淹没。我们需要不断进步,就要听得进忠言。别人的批评教育,在我们的人生路上就像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让学生记住一句话: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自此,班中那几个听不进去批评和建议的孩子有了变化。

总之,中华传统文化承载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智慧,岁月流逝,亘古不变的是博大精深的文化传承,时代延续并发扬光大,让华夏民族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小学生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可以让孩子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可以陶冶情操,可以促进养成习惯的养成,成为有素养的新时代接班人。

猜你喜欢

论语中华传统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少年力斗传统
《论语·学而第一》
《论语·为政第二》
点点读《论语》
半部《论语》治天下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