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迷手机的儿子竟然有这种行为等
2020-10-26阿达丽
阿达丽
沉迷手机的儿子竟然有这种行为
Q:10岁儿子沉迷手机,我和他爸爸其实不怎么玩儿手机,但他就是戒不掉。前不久,我抢了他手机,让他好好写作业。他拿起我的手机就扔进了马桶!他爸气得要揍他,被我拦住了。儿子气哼哼地说:“我玩儿不了,你也甭想玩!”我真不知道怎么办了。
A:虽然你没有扔他的手机,但是孩子已经用行动向父母证明:通过“蛮力”、简单粗暴的方式来“对付”他已经是过去式了。孩子长大后,解决问题的办法将不再是谁能控制谁,谁能服从谁,而应该是双方如何达到“双赢”的状态。
首先,父母通过尊重孩子,让他愿意进入解决某个“问题”的程序。孩子愿意承认“沉迷手机”是个问题,从而“愿意去解决它”或“希望父母能幫助我去解决这个问题”。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和孩子都需要对“沉迷”这一词进行合理定义,用一些量化的方法把这个问题“具体化”,让孩子对自己“沉迷”手机的时间有清晰的认识。
其次,父母要明确地告诉孩子,我们需要寻找一个双方都能忍受的、愿意接受的方案。多倾听孩子,让他从开始的愤怒、抱怨到去想一些办法,尝试约束自己等。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切记不要评判或贬低孩子的解决方案,而是引导孩子多列出几个办法。
再次,和孩子一起选出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在这个过程中,父母不要有“一旦决定了就不可改变”的想法,而是可以说“好吧,我们一起试试这个办法,看看效果如何?”“嗯,我愿意接受这个办法,你愿意试试吗?”等,决定出双方都认可的方法后再敲定细节。
最后,鼓励孩子去执行决定,对孩子执行的过程给予支持并及时对效果进行评估。如果一次、两次孩子没能坚持,就继续鼓励他坚持,如果几次后发现无效,可以让孩子思考原因,并决定是否更换方法。
这种“双赢”的解决方案实施起来的确很难,但值得父母全力以赴。
不想让孩子去留学
Q:女儿没有考上重点高中,我很发愁,叮嘱她上高中要努力,她说大不了不参加高考出国留学。她爸也觉得比起孩子的成绩,快乐健康更重要。我不想让孩子留学,希望她能好好学习考一所好大学。我该怎么办呢?
A:早在几百年前,心理学家就通过研究发现,决定人的行为的,是头脑中的信念,也就是对事件的认识。 而每个人的认识又受到个人的成长环境、教育程度、经历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夫妻养育孩子,就好比是两个人一起种了一棵树,要一起呵护它慢慢长大。种树的两个人一定要有相同的目标和一些共同的信念。若一个认为晒太阳、松土重要,而另一个却认为浇水、施肥重要,那小树苗成为参天大树的概率就会大大降低。
孩子目前的状态,其实一点儿都不意外。若没有考上重点高中,经历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失败,退而求其次,她认为可以选择出国留学,这说明孩子已经在为自己找“退路”。妈妈不必为此过于较真。因为在高中三年中,有太多的变化因素与条件,比如孩子的同伴交往、师生关系、学习过程中随时可能发生的一些顿悟等,都可以让她发生改变。不妨顺势而为,和孩子一起找一些国外的目标校,毕竟国外的学校也因水平、等级不同而千差万别,让孩子在寻找好学校的同时,意识到努力的价值。
倒是夫妻教育理念不一致的问题需要抓紧解决。双方加强沟通,交换意见,达成一致的目标。比如,爸爸需要了解真正的健康快乐,一定是建立在不断付出、实现自我的过程之中,而“成绩”只是在学生时代衡量“努力”这一品质的一个量化标尺而已。没有努力积极进取的状态,快乐与健康就只是海市蜃楼。妈妈也要知道,努力的人生,在哪里都会绚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