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西传统民居木雕装饰图形的艺术研究
2020-10-26齐丰妍金明晖
齐丰妍 金明晖
摘 要:文章主要从装饰图形的角度出发,对浙西传统民居木雕装饰图形的影响因素、雕刻技法、载体研究、题材分析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进一步结合当地人的生活习俗及思想理念来解释浙西传统民居木雕装饰艺术的蕴意,探析浙江地区民居建筑装饰图形与文化的相关性,掌握其创作方法与思路。
关键词:浙西;传统民居;木雕装饰图形;传承
浙西(浙江西部)地处皖南与赣北地区的交界处,融合江南建筑和徽派建筑的装饰特征。浙西是传统民居村落保留较好的地区之一,其传统民居木雕装饰作为浙西地区社会与文化发展的思想结晶,是当地建筑装饰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浙西传统民居以木架式结构为主,为木雕装饰提供了丰富的载体。浙西传统民居木雕装饰题材丰富、雕刻手法精细,拥有浓厚的现实性寓意,具有独特的木雕装饰艺术价值。
1 浙西传统民居木雕装饰图形的影响因素
传统文化对传统民居建筑装饰图形有着深远的影响,通过对传统民居建筑装饰的文化背景研究,探析浙西地区民居建筑装饰图形与文化的相关性。
1.1 农耕文化
农耕文化诞生于乡土民间,具有地域性、民族性、历史延续性特点①,其地域性影响生产方式,民族性影响生活习俗,历史延续性则影响农耕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浙西地形复杂,以丘陵、盆地为主,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降雨充沛,使当地的农业发展拥有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古人对风水有很强的信服力,会祭拜山神,开犁开耕,会祈求风调雨顺而获得五谷丰登,这些习俗使当地文化具有独特的乡土风情。人们采取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物制宜的生产与生活方式以适应浙西的地域特点,人们依靠山脚或山腰建造村落,呈现依山而居、傍山而聚的分布格局。農耕文化影响浙西传统民居的装饰艺术,具体体现在装饰艺术和思想内涵中,同时农耕文化也为浙西传统民居木雕装饰图形提供大量的雕刻题材。
1.2 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内涵丰富,包含仁、义、礼、智、圣、恕、忠、孝、悌等思想。浙西地区的民间教育主要以家庭为单位,孝敬长辈、敬重祖先是家风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内容,通过风俗礼仪、道德准则、家训等内容教化人们的日常行为、心理及思维方式。“礼乐”是儒家教化的核心内容②,《礼记·乐记》中说:“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礼”和“乐”对社会秩序及人们的德、意、品、行有很大的约束性。因此,在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下,浙西传统民居木雕中涉及此方面的装饰题材较多,并将儒家思想内涵充分地表达出来。
1.3 道家思想
道家思想崇尚天人合一,遵循自然法则,提倡人与环境和谐共存。《老子·二十五章》说“道”居于最高层次③,“天、地、人”都从“道”派生而来。天人合一不仅是一种思想,更是人与自然相互协调的一种准则,它教育人们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不应违背大自然的生存法则。道家思想对浙西传统民居木雕装饰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雕刻的主题与手法中,如木雕装饰中的八仙图案,分别指男、女、老、少、富、贵、贫、贱八个典型代表人物,通过八仙的人物图形来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愿与向往。
2 浙西传统民居木雕装饰图形的雕刻技法
木雕装饰的雕刻技法主要有浮雕、镂雕、贴雕、圆雕等,在浙西传统民居木雕装饰中可以使用单一的雕刻技法,也可以多种技法相互结合。
2.1 浮雕
浮雕是传统雕刻技法中的剔地雕,分浅浮雕和深浮雕两种。浙西传统民居木雕装饰通过不同深度的雕刻使图案表面产生凹凸,呈现立体感和层次感。浅浮雕雕刻深度在10毫米左右,且雕刻起伏较小,更注重对线条的表现力,常为线和面相互结合的方式,雕刻作品具有较强的画面感和整体感,在浙西传统民居木雕装饰中一般应用在门窗、牛腿、梁头等构件中。深浮雕一般在30毫米以上,其表现更具立体性与装饰性,更加注重对空间关系的表达。
2.2 镂雕
镂雕又称透雕,是在浮雕的基础上将背景进行镂空,主要应用在门、窗等部位,如门窗格栅的木雕中用植物的线性纹理做骨架,将主题图形进行连接,再用透雕的手法将主体图形以外的物体去掉,从而形成完整的镂雕装饰艺术。此方法既有利于室内的空间通风,又呈现出良好的装饰效果。
2.3 贴雕
贴雕是先在模板上雕刻出所需图案,再将已雕刻好的图案与被装饰物体进行贴合的一种手法。贴雕的手法主要应用于一些较难雕刻的区域及结构部件上,以单个物体为主,且雕刻形状较小,通过贴雕的方式使其表面具有雕刻图案,起到点缀的作用。
2.4 圆雕
圆雕的雕刻手法丰富,更注重对单个物体的细节表达,雕刻手法细腻精致,形象生动。由于圆雕不具备应用背景的表现方式,所以在浙西传统民居中,圆雕的雕刻手法多应用在牛腿构件中,将雕刻图案与牛腿结构有机结合,使整个牛腿更具立体感,更具有真实性、生动性与协调性,在装饰题材上多以植物、动物、人物为主。
3 浙西传统民居木雕装饰图形的载体研究
浙西传统民居以柱、梁、檩、枋等构建形成木框架结构,并形成以“木”为主的装饰载体,木雕装饰主要体现在梁架、斗拱、天花和门窗隔断上。
3.1 梁架结构
梁架结构中的雕刻主要分布在梁枋、斗拱、牛腿等构件中,其中梁枋分成“梁”和“枋”。梁是立柱上的横向水平构件,它是屋顶主要的受力结构,按其形态可分为月梁和直梁两种。月梁的造型与月亮相仿,呈中间凸起、两头向下弯曲的形式,结构结实,造型美观。枋的功能与梁相同,但体积比梁更小,在建筑结构中使用更多。额枋通常出现在天井中,其结构位置相对突出,装饰风格更加华丽。①如龙游县塔石镇泽随村的一处额枋木雕,其雕刻图案集中在额枋的两侧及中间部位,木雕装饰图形以植物、器物、水波纹为主要装饰内容,如图1所示。
斗拱由“斗”和“拱”构成,是柱体和横梁连接部位的承重构建。斗拱在功能上起到两点作用:一是将屋檐向外延伸一定距离,称为“挑梁”,该结构不仅造型美观,还能更好地保护屋内免受雨水的侵蚀;二是传递梁与柱之间的荷重,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牛腿的功能与斗拱相似,因此又可以叫作“撑拱”。牛腿主要应用于梁的下方,其雕刻样式十分讲究,如龙游三门源村叶氏传统民居中的牛腿装饰图形以人物、动物、植物、器物等多种元素作为雕刻题材,如图2所示。
3.2 天花
天花属于建筑内部的顶层构件,对室内起到防尘和装饰的作用。浙西传统民居的天花装饰主要是在大厅区域,通常采用左右对称的方式进行雕刻,如三门源叶氏民居的天花,整体装饰布局呈对称性,以凤凰齐飞作为雕刻中心,用卷草纹向外过渡,呈现出层层递进的结构,增强了整面天花的观赏性,如图3所示。
3.3 门窗
古时民间常有“宅以门户为冠带”的说法,可见门对一户人家的重要性。浙西传统民居的门主要有格扇门和单座木门两类。格扇门由格心、裙板、抹头组成,一般由四扇组成,少数大开间有六扇。格扇门主要采用镂空的雕刻形式,一方面有益于室内的采光与通风,另一方面能够更好地呈现雕刻艺术,如图4所示。浙西地区传统民居的窗主要以横坡窗和漏窗为主,漏窗又称“漏花窗”,除了起通风、采光的作用外,还具有引景入户的作用。
4 浙西传统民居木雕装饰图形的题材分析
浙西传统民居木雕装饰图形的题材多样,根据雕刻题材的基本属性可将其归纳为静态装饰题材和动态装饰题材两大类。静态装饰题材包括文字图形、器物图形和几何纹样图形;动态装饰题材包括人物图形、动物图形和植物图形。
4.1 静态装饰题材
古时人们崇敬自然,以向上天祈福的方式来求取生活的幸福安康,随之创造出多种吉祥符图。①文字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及其体现,在木雕装饰图形中经常用谐音字来传达美好与吉祥,如“蝠”谐音“福”,雕刻图案通常有五只蝙蝠同时出现,象征“五福临门”;“禄”与“鹿”谐音,民间流传着“双鹿报喜”的说法,鹿的出现即预示喜事来临。
器物图形在浙西传统民居木雕装饰中应用广泛,有花瓶、如意、暗八仙等。暗八仙是指八仙所持的器物,又称“道家八宝”,即宝剑、葫芦、荷花、阴阳玉盘、渔鼓、花篮、横笛、团扇,每种器物所含寓意不同,如铁拐李的葫芦象征着长生不老,何仙姑的荷花象征着神圣纯洁等。
在浙西地区的传统民居木雕中,常见的几何图形有回纹、拐字龙纹、祥云纹、水波纹等。回纹的形状通常呈“回”字形,在传统寓意中表示富贵延绵不断。拐子龙纹又称“拐子纹”,起源于草龙纹,实质是龙纹的一种变体,高度简化了龙头,是回纹与卷草纹的结合体。
4.2 动态装饰题材
人物图形主要包括神话人物、戏曲人物、历史人物、民间人物。受戏曲文化的影响,浙西传统民居木雕装饰中对于戏曲人物的刻画最为显著。
在“万物有灵”的观念下,动物、植物成为图腾而被人们崇拜,通过有形的动物、植物来传递无形的意境与思想。②浙西传统民居木雕装饰中的动物图形包括飞禽走兽和神话动物两大类。飞禽走兽有仙鹤、喜鹊、狮子、牛、鹿、蝙蝠等。鹤是自然界中最有代表性的吉祥动物,象征着长寿、高洁、富贵,它在浙西传统民居木雕装饰中往往会以成双成对的方式出现,或与其他图案相组合,比如与云纹相结合,即象征着隐逸和自由。神话动物主要有龙、凤,龙象征吉祥、权威、喜庆等;凤凰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同样重要,被赋予爱情、权贵的象征意义。
植物图形以树木、花卉、瓜果、藤蔓为主,在浙西传统民居木雕装饰中,植物图形的表现方式有三种:一是以植物为主体的写实性刻画,该手法主要体现在花卉题材上,常用的有莲花、牡丹、梅花、菊花;二是与其他纹样结合,如松树和鹿结合象征着富贵吉祥,梅花和喜鹊结合寓意喜上眉梢;三是起到装饰作用,使雕刻画面更加饱满,更富表现力,常见的有瓜果藤蔓。
5 结语
浙西传统民居木雕装饰图形是对浙西地区的历史、文化、生活习俗的继承,也是浙西地区物质及精神价值的重要体现,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儒家、道家思想和当地独特的乡土民情。装饰图形是传统民居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浙西传统民居木雕装饰图形的藝术研究,我们充分体会到图形在建筑装饰结构性、技术性中的具体实践与应用,它们作为当地独特的装饰性艺术,不仅是一种装饰手法,更是乡土民众欲望与情感的体现。从木雕装饰图形中可以看出地区的文化与审美,木雕装饰图形也从侧面反映出一个地区的生活习俗、技术水平,对于研究当地的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