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宁市草莓产业生产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

2020-10-26倪添刘银萍苏烨琴孙洁明朱益斌

安徽农学通报 2020年18期
关键词:生产现状海宁市发展对策

倪添 刘银萍 苏烨琴 孙洁明 朱益斌

摘 要:该文对海宁市草莓产业生产现状进行了概述,分析了产业化程度低、栽培品种单一、无规模化育苗主体、栽培技术有待提高、商品化处理和深加工技术不成熟等问题,并提出了加强政府扶持和引导、优化品种结构、完善种苗生产体系、引进保鲜与深加工技术等发展对策。

关键词:草莓;生产现状;问题;发展对策;海宁市

中图分类号 S668.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0)18-0050-02

草莓(Fragaria × ananassa Duch.),为蔷薇科草莓属矮生多年生草本,原产南美,我国及欧洲等地广为栽培[1]。草莓因其色泽鲜艳、果香馥郁、酸甜可口,且食用方便,颇受消费者喜爱。作为一种高效特色经济作物,草莓具有适应性强、周期短、效益高等特点,适宜与水稻、西甜瓜、蔬菜等轮作套种。

1 生产现状

1.1 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海宁市位于120°18′~120°52′E、30°15′~30°35′N,地处浙江省北部、钱塘江北岸,东距上海100km,西接杭州。地形狭长,东西长51.65km,南北宽28.94km,总面积863km2[2]。海宁市地处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夏较长,春秋较短,降水季节变化明显,光温同步,雨热同季,光、温、水配合较好。境内除东南部丘地和沿江高地外,平原地域气候差异较小,无霜期较长,农业气候条件优越。

1.2 主要栽培模式 海宁市草莓种植采用大棚设施栽培,一般8月下旬至9月初大棚移栽定植,11月初开始上市,次年1月开始进入盛果期,3月底进入尾果期,4月底至5月初结束,整个采摘期长达180d。草莓配套多种栽培模式,如草莓—水稻、草莓—西甜瓜、草莓—蔬菜等,作物间作套种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而且增加了农民收入,也进一步实践推广了“千斤粮、万元钱”的高效农业模式。

1.3 生产销售状况 2020年草莓种植面积49hm2,除黄湾镇外其他镇(街道)均有农户零散种植,产量22800kg/hm2,总产量1116.4t,种植品种以红颊和章姬为主,暂无自主品牌。草莓销售市场以海宁本地为主,部分销往杭州、嘉兴等地的超市、果蔬批发市场,11月上市初期市场价格可达60~70元/kg,次年1—4月大量上市,价格为15~30元/kg。销售方式主要为传统的自产自销模式,以及部分采摘园游客采摘模式。近2年草莓销售方式逐渐转向线上,尤其2020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进一步促进了“线上订购、线下配送”模式的发展。

2 存在问题

2.1 生产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低 海宁市草莓种植大多以家庭生产型为主,处于农户小规模自主投资、自主发展状态,暂无规模化种植。由于草莓生产属劳动密集型产业,而目前农村劳动力减少及老龄化严重,导致快速扩大生产难度较大。同时,草莓栽培对基础设施的要求相对较高,前期投入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草莓产业的扩增。

2.2 品种单一,存在连作障碍 目前海宁草莓栽培的品种较为单一,主要是红颜和章姬,占种植面积的95%以上。章姬果实颗粒大,长势好,耐热性、抗低温性强,休眠期短,但抗白粉病、黄萎病能力一般。红颜果实糖分高,香味浓郁,果肉紧实,与章姬相比,每个花序的开花数量少,不易产生植株疲劳。多年连续单一种植,土地重茬严重,导致土壤有机质、微量元素等降低,而病毒、细菌等有害微生物增加,引发品种退化、丰产性降低、抗病能力降低等一系列问题,从而影响草莓的品质、产量以及质量安全。

2.3 无规模化育苗主体,栽培技术有待提高 海宁市尚无规模化草莓育苗主体,大部分种植户去杭州等地购买种苗,且购买的种苗質量参差不齐,直接影响草莓产量和品质;部分种植户自己繁育种苗,但长期以生产苗作为母株自繁自育,会导致种性退化、抗病性减弱,同样影响草莓产量及质量。目前海宁市草莓生产缺乏一套完整的栽培技术标准,莓农大多根据经验进行栽培管理,生产观念、技术相对陈旧,生产管理也较粗放。草莓的无公害、绿色生产标准意识有待提高,高架基质栽培、半基质栽培等新技术应用有待进一步推广。

2.4 商品化处理和深加工技术不成熟 草莓是一种季节性较强的时令水果,成熟后需及时采摘,保质期短又不耐贮存。当前草莓商品化处理技术较为落后,仅仅是简单的人工筛选并包装。海宁市的草莓以鲜食为主,保鲜与深加工技术方面仍是空白,草莓销售量有限,春草莓大量集中上市时滞销现象时有发生。

3 发展对策

3.1 加强政府扶持和引导,发展规模化生产 加大财政对草莓产业的扶持力度,政府协调相关部门在政策项目和资金上给予支持,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和对莓农生产的补贴,充分调动农民、合作社对草莓生产的积极性。同时,鼓励实行农地适当集中连片耕作,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增加规模效益,推进草莓规模化生产。

3.2 优化品种结构,完善种苗生产体系 加强与先进地区、科研院所的技术交流合作,引进新品种进行试种,筛选出适宜本地种植又符合市场需求的新品种。莓农可根据不同的目标消费市场和销售渠道,合理搭配种植,在栽培红颜、章姬大众品种的同时,可选择一些口感好的特色品种,如小白、桃熏、越心、白雪公主等,作为采摘游或礼盒搭配品种发展[3]。农业主管部门要积极推广草莓脱毒苗,逐步培育壮大草莓育苗主体,提高种苗繁育水平,注重健康优质种苗繁育,提高草莓产量和品质,同时逐步扩大生产规模。

3.3 加大技术培训和服务 强化莓农基础知识和技术的学习,农业部门积极引进新技术,推动海宁市草莓产业与国内外先进技术的融合对接。同时,加大农业科技服务力度,积极组织农户和基层农技人员集中培训和学习,大力培养农业科技人才,同时大力推进草莓示范基地建设。

3.4 引进保鲜与深加工技术 及时引进草莓保鲜包装和深加工技术,并逐步引进深加工企业,开发草莓酱、草莓汁、草莓干、草莓酒等产品,拓宽销售渠道,增加销售量,解决残次果处理以及草莓大量集中上市等问题,从而进一步促进海宁市草莓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M].第37卷.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355.

[2]海宁市志编纂委员会.海宁市志[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5(12):85-92.

[3]廖益民,胡美华.浙江省草莓产业现状、存在问题与发展对策[J].浙江农业科学,2018,59(5):682-691.

(责编:徐世红)

猜你喜欢

生产现状海宁市发展对策
浙江省海宁市举办少儿现场书法大赛
上海市小白菜高效安全生产现状与建议
祁连县油菜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海宁市优质茧收购的实践与体会
“同题赛场”走进浙江省海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