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引”建模——乡村薄弱学校校本研修活动提质增效的实现策略
2020-10-26杨贤
杨贤
摘 要:“双引”即理论引领和实操引领。理论引领紧紧围绕研修活动主题展开,根据乡村教师理论水平的实际情况,进行精准的、实用的和有一定深度的理论课程引领。实操引领是根据研修主题、教师和学校情况,建立行之有效的操作模型,开展自主研修、集体研修等方面的实践操作引领,最终促使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行为。
关键词:“双引”;建模;研修主题;行为转变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4-27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19-0121-02
一、问题的提出
2018年上学期,笔者组织部分研究人员,采用问卷法、谈话法和观察法,对湖南省冷水江市部分乡村薄弱学校校本研修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调研。经过分析与总结,发现如下突出问题:①无研修主题走形式;②研修内容不系统很随意;③研修模式不规范无效果;④学校规模小,学科活动难以系统开展;⑤优秀教师单向流动,大缺帮传带。目前,乡村薄弱学校需要培养的年轻教师较多,由于长期处于封闭状态,教师成长缓慢,教学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很难提升。只有通过理论和操作两个方面的专业引领,引导乡村薄弱学校开展真实有效的校本研修实践活动,才能解决乡村学校校本研修活动低效和无效的问题,帮助乡村教师专业素养快速提升,促进学校稳定发展。
二、引领实施情况
2018年下学期,以“国培”送教下乡为平台,以课题组成员及部分小学数学骨干教师为引领团队,选择冷水江市X镇六所乡村小学为试点学校,开展区域内小学数学学科主题式校本研修活动。
研修对象:区域内18名小学数学教师,研修主题:理解教材编写意图,提升教材分析能力,优化课堂教学效果。采用理论讲座、体验建模、备课上课、观课议课和总结提升等研修形式,开展为期三个月的集中、分散和自主研修活动。共生成了教材分析报告及教学设计18份、合格及以上等级课18堂、个人总结提升表18份、各种观课议课活动12次、观课议课记录表94份等“一课三表”研修成果。在课题小组、专业团队全体成员的引领与指导下,在参培教师及教师所在学校领导的认真努力下,圆满完成了拟定的研修任务,形成了比较可观的研修成果。
三、“双引”建模策略的实施,使研修活动提质增效
“双引”即理论引领和实操引领。理论引领紧紧围绕研修活动主题展开,根据乡村教师理论水平的实际情况,进行精准的、实用的和有一定深度的理论课程引领。实操引领是根据研修主题、教师和学校情况,建立行之有效的操作模型,开展自主研修、集体研修等方面的实践操作引领,最终促使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行为。
(一)围绕研修主题开展理论引领与学习,提高参培教师的理论素养
在课堂调研时,有一位年轻教师二十来分针就完成了两个课时的教学任务,当我们问到对教材中出现的“你还有什么想法?”“你发现了什么?”,她是如何理解、如何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她感到很惊奇:这些怎么去教学?根本就没有考虑这里面存在“一题多解”和“训练学生归纳总结能力”的编写意图。当我们问到在书写教学设计前有没有认真阅读教师用书时,大部分教师问答是没有的,还有很多教师连教师用书都没有。很多教师仅凭感觉、盲目地进行教學。
理解教材编写意图是教学的起点,为此,我们针对性地安排了三个专题讲座:《小学数学教材的编写意图及分析》《研读教材编写意图的基本方法》《小学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及案例分析》,让参培教师理解教材编写的意图,了解小学数学教材的整体架构、知识体系,掌握研读教材编写意图的基本方法,渗透基本的小学数学思想方法。在理论引领与学习时,很多参培教师有“拨云见日”的感悟,充分认识到理解教材编写意图的重要性,初步掌握了很多研读教材编写意图的基本方法,也认识到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必要性。
分析教师需求、确定研修主题后,通过精准的理论引领,教师对主题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也使以后的校本研修活动有一定的高度和深度,防止“萝卜煮萝卜”现象出现。
(二)以理论为基础开展体验训练,为行为转变建立操作模型
参培教师进行了与研修主题相关的理论引领与学习,不能认为他们就完全掌握了相关理论知识,要让参培教师进行实时的实操训练,把理论知识融入实操训练之中。为了让参培教师在实操训练中“有模可仿”,我们开展了两个微讲座:《观察物体(三)》和《分数加法和减法》教材编写意图分析。重现了很多研读教材编写意图的基本方法,并提供了相应的教材编写意图分析报告样本,指导参培教师如何撰写分析报告。教师根据样本选择某一章节,在专业团队成员的指导下现场完成一份分析报告及初步的教学设想。
一般的培训研修活动主要要求教师做笔记、写反思、谈体会等,但具体记什么、写什么、如何写、如何谈,没有做任何规定和引领,所以结果就是“海阔天空任鸟飞”“天下文章大家抄”,活动的开展对于教师来说没有任何收获。在这次活动中,为了引领参培教师撰写教材编写意图分析报告,我们专门设计了一个表格,包含“课题、内容描述、知识结构与体系、编写意图及目标、重难点确定、教与学活动设计设想”等六个部分,参培教师可从以上六个部分去理解和分析教材编写意图,并参照我们给出的样本撰写出相应的分析报告,这种引领使参培教师少走弯路、学习聚焦、有的放矢。同时,这种创新性的表格作业,无法网抄。从作业情况来看,大部分参培教师能按照分析报告样本,基本完成了各部分的分析,如知识体系、意图与目标、重难点确定及原因分析等。从中可看出,参培教师基本掌握了研读教材编写意图的基本方法,夯实了参培教师的理论基础。
开课前,参培教师必须提交自研作业“教材编写意图分析报告”和“课堂教学设计”,指导教师了解他们是否真正理解教材编写意图,提出修改建议并进行指导。这种让参培教师完全独立进行的实操练习,是对所学知识、技能的迁移,是对理论的内化,让理论从理解上升到应用高度,做到了“举一反三”,提升了参培教师的实操应用能力。
(三)围绕“观课议课”开展实操训练,转变参培教师的研修意识和研修方式
乡村学校的校本研修活动一般就是上展示课、听课和评课,并且是无主题、随意地走形式,听课听不到什么、评课不痛不痒,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没有任何积极影响。多年来形成的“无脑”式的校本研修活动,要改变也比较困难。
为此,我们专门安排了《观课议课的思与行》理论篇和实操篇两个专题讲座,让参培教师了解“观课议课”的理念,在校本研修活动中,懂得观课要观什么,如何将观到的现象联系教育理念,发现深层次的教育问题和得到相关教育启示,思考并提出比较合理的议题。实操篇让参培教师掌握如何在观课后进行课堂分析、如何提出议题、如何进行议课活动,并分组指导参培教师对示范课进行观课议课活动,参培教师在集中引领阶段基本掌握了议课的操作流程:提出议题—授课者说明—观课者交流—达成“共识”。每人都要提出有针对性的议题,议课时,一个议题一个议题来,必须认真议完一个议题才可议另一个议题。
学校开展的实地观课议课活动,要求完全按观课议课的流程进行,前期有专业团队成员引领指导,后期完全由学校独立组织,主持人由参培教师承担,专业团队成员最后做适当的点评。通过多次实际操作,学校及教师完全认可了这种研修形式,掌握了其活动流程、活动要求及活动精髓。提出合理、有价值的议题是此活动的核心,通过理论引领和实操练习,大部分参培教师能做到对一节课提出多个议题并进行议课。
(四)“一课三表”模式规范乡村薄弱学校校本研修活动
乡村薄弱学校校本研修活动低效或无效并不完全是主观原因引起的,很多学校没有组织能力,或者没有规范的研修模式。通过实验和探索发现,课题组提出的“一课三表”模式基本适应“十百”型乡村薄弱学校。“十百”型学校指十个教师、百个学生左右的学校,“一课三表”模式中“一课”指课堂教学展示,“三表”指规范的教学设计表、观课议课记录表、总结提炼表。以“双引”建模策略为实现基础,以“一课三表”为实现手段,操作简单,形式多样。“一课三表”既是一种研修模式,又是一种基于评估行为转变的微考核方式。
“双引”建模策略,可以规范学校校本研修活动。在此次活动中,参培教师及其学校相关领导全程参与,如教学副校长、教务教研主任。引领参培教师完成此次主题式培训研修活动,只是活动目标之一,重点是指导、引领乡村学校开展主题式校本研修(区域内学科)活动,规范校本研修活动的有效开展。此次活动采用“理论、操作引领+自研建课+观课议课+微考核评比”混合式研修模式,学校相关领导全程参与,引领和指导如何确定真实的研修主题,如何确定理論培训的内容、方法,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有效开展观课议课活动,如何进行研修效果评估,等等。一位教务主任主持完观课议课活动后说:这种轻松、愉悦和高效的教研活动,我是还第一次体会,这是真正有利教师专业成长的活动。我们要求今后一段时间,这些学校都按此模式开展本校校本研修活动,我们将派指导教师实时引领,确保活动规范进行,提升活动效果。
“双引”建模策略能够解决乡村薄弱学校校本研修活动无主题走形式、不系统不深入等无效或低效的问题。围绕研修主题的精准理论引领,提升了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为实现理论到行为的转移找到了理论依据,为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转变指明了方向。通过示范、体验建立实操模型,让学校在组织校本研修活动、教师在转变教育教学行为时“有模可依、有向所思、有路可走”。
参考文献:
[1]王志军.校本研修实践探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邱惠群,余利芬,王林发.校本研修的创新策略[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