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体能的发展
2020-10-26吴宜煨
吴宜煨
摘 要:在当今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家长都对初中体育学生的体能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在体育实际教学过程中“五育”并举,促进学生的全方面发展。初中阶段正是学生体能发展的重要阶段,教师应用有效的方法来增强学生的体能,促进学生体质的健康发展,从而让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以及坚毅的品质。文章主要从提高学生对培训的兴趣与热情、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有效地培训和教学以及开展游戏或比赛四方面进行了分析,以供同人参考。
关键词:初中体育;学生体能;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12-05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19-0103-02
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下,体育课堂教学在本质上产生了改变,从以往的活动愉快教学模式中突出了增强学生身体健康的目标,此种举措符合当下社会对初中体育教学的新要求。为了顺应时代发展,教师应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有效地引导学生强健身体、锻炼体能,增强学生坚定的意志。在进行体能训练过程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训练情况出发,结合训练场地环境,制定有效的教学措施,让体能训练效果达到最优化。因此,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体能发展的问题,值得深入探究。
一、提高学生对培训的兴趣与热情
从目前我国初中学生整体情况看,对体育课程的重要性没有足够的认识,导致对体能训练也缺乏正确全面的认知,以致在开展体能教学时,学生表现出消极淡漠的状态。而无论哪个年龄段或学习水平的初中学生,他们大多在遇到困难时很容易放弃,在体能训练中表现得最为明显,这样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兴趣是诱发学生行动的关键动力。体育教师应当科学合理地运用有效的方法来激发学生对体能训练的热情,切实提高学生的积极参與意识,让学生自发自主地开展体能训练。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初中体育教师应当充分地考虑学生的身体素质,将健康作为首要教学目标,全面地考虑学生的身体状况,了解不同类型学生的体能特点,进而根据各自的特点来有针对性地制定体能锻炼目标,并高质量地完成教学目标。最重要的是,在训练过程中,体育教师应当通过正确引导,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让其养成良好的体能锻炼习惯。[1]
例如,在实际教学中,体育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播放奥运会、亚运会等重大比赛的精彩视频。通过视频,将体育活动生动、形象、具体地展现出来,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体育运动员的体育精神,促使学生学习坚韧不拔、力争上游的精神。比如,播放刘翔跨栏的视频,让学生直接体会到田径运动的乐趣,同时也很好地引入了短跑这一体能训练项目,促使学生对体育运动产生浓厚的热情。而后,教师可以借此来引导学生了解耐久跑对人身体的积极作用,并教会学生耐久跑需要的正确呼吸以及跑步方法,从而有效地促使学生加强身体机能。
二、掌握科学合理的锻炼方法
体育锻炼需要科学合理的锻炼方法才能达到最佳效果,而不是一味地多训练。超负荷运动反而会给学生身体造成负面影响,对学生的生活和学习都不利。由此可见,教师需要从学生的运动特点出发,制订符合学生实际的培训计划,确保学生的培训效果。
教师在开展体育训练时,要学会控制体育运动的强度,防止出现超负荷问题给学生造成运动伤害,更要科学合理地制订教学计划,避免过于苦累的训练导致出现学生情绪不高涨的情况,要用适宜的锻炼方法来提高学生参加体能锻炼的自主性及参与度,从而使学生坚持做好体能训练。因此,初中体育教师需要全面地了解学生身体以及心理特点,为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符合实际的运动项目,做到因材施教,制订科学化的体能训练方案。比如,初中体育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篮球运动训练时,为了减轻学生因为训练产生的疲惫感,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侧重引导学生掌握篮球的动作技巧,让学生主要集中在技巧练习中,从而有效地降低锻炼的负重感。而后,在学生充分领悟好篮球的各项运动技巧后,初中体育教师则可以增加合理的肢体动作,以此来帮助学生降低运动负荷。如果在运球过程中,学生只通过手臂来进行发力,在不断练习下则会导致手臂酸痛。此时,初中体育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注意对身体重心的控制,进一步掌握控球时的手腕动作,以此来减少手臂的运动负担。此种方式的体育训练,不仅锻炼学生的身体,也使学生充分享受到了体育运动的乐趣,全面地落实了体育素质教育教学目标。[2]
三、落实合理有效的培训和教学
在体育训练中,培训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培训方法所起到的作用也不相同,部分体育训练需要合作才能达到预期教学效果。此外,在体育训练中,部分运动技能是无法在短时间内产生良好效果的,需要长时间的坚持。但是由于初中体育课程时间有限,因此教师应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从而有效地促使学生将课堂的训练延伸到课外,这需要初中体育教师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体育教师需要全面了解初中学生的性格、运动特点,而后开展有效的体育教学。比如,将体育训练游戏化,让学生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增强体能,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另外,初中体育教师可充分利用学校的硬件设施,引导学生利用宿舍楼梯、学校的自然环境等,做一系列有氧运动,将学生业余生活利用起来,充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3]
体育锻炼主要内容包括运动速度、力量、耐力和灵活性,因而体育教师应当从这几个方面对学生展开训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在开展实际体育锻炼前,体育教师需要带领学生做好运动前的准备活动,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灵活性,促使学生获得最好的训练效果。做好准备活动,可以防止学生身体受伤。其中力量训练的重点就是对学生腕关节、上肢、腰部、腹部及下肢力量进行训练。腕力训练主要测试学生的握力;上肢训练主要测试学生的上拉运动;腰腹训练则通过仰卧起坐来检验;下肢训练主要利用木板支撑、长距离冲刺等项目进行检验。值得注意的是,人体腕关节相对于其他部位,较为脆弱,因此要注意控制好训练强度。比如,组织学生进行单杠悬挂或者抢夺实心球等运动训练时,体育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投掷方式的观察,以免伤到手腕等危险发生。而上肢、下肢由于肌肉具有一定的耐受力,所以可以利用一些高强度的训练,如俯卧撑、蛙跳和腿部提升等练习。速度以及耐力训练,则可以与力量训练共同进行,但是速度和耐力的提高,需要教师长时间的监督和指导,以及学生长时间的锻炼才能呈现出效果。
在开展体育锻炼时,初中体育教师可以丰富训练方法,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通过有效的教学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身体敏感度。比如,在耐力训练中,教师可以将快跑、慢跑、长短跑等项目根据需要进行组合,以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多种体育训练的可选项,让更多的学生能用其擅长的项目来达到增强体能的目的。教师因人制宜地制定训练内容和训练方法,才能让学生既有更多机会选择自己擅长的项目,又有机会接触各种不同的运动,营造一个民主又浓厚的体育训练氛围,让学生减少抵触情绪,更容易喜欢上体能运动。
四、合理地运用游戏或比赛
寓教于乐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即将体育教学游戏化,结合初中学生的年龄与运动特点,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学生更容易接受课堂、接受新知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观能动性。因此,初中体育教师应当积极改变传统单一、枯燥无味的教学方式,增加比赛或游戏等形式,从而获得预期的体能训练效果。初中体育教師需要设计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比赛,促使学生在比赛过程中更好地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激烈的竞争促使学生学习,不断克服困难,培养意志品质,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体育基本技能,将所学的知识技巧运用到比赛中,一方面,锻炼了自身综合能力,另一方面,也弘扬了团结协作精神、竞技精神。[4]这既增强了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主动性,又在比赛中为其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机会。对教师而言,通过在比赛中找到不同学生的体能特点,可以为今后的教学方法的选择提供有力的依据。
例如,在日常足球训练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自主进行训练;在学生充分了解足球的基本技能之后,再利用比赛形式让学生体会参与竞赛的感觉,并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比赛中。再如,讲到运球技巧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参加“穿越隧道”的对抗游戏,以检验学习的效果。引导学生分成两组,让两组学生依次纵向站立,并保持下肢分开,而后让每组排头的学生持球,学生听到哨声后,迅速运球至排尾,然后将球从所有学生胯下传出至第二名学生,以此类推,最先结束的一组获胜。获胜的队伍可以获得小奖品,失败的小组可接受蛙跳或者唱歌的惩罚。
在游戏化或者比赛化教学中,教师可有意识地促使学生通过比赛的方式正确认识自身的优缺点,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改正,然后发扬优点,并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这样能够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培养集体荣誉感,团结协作能力,使学生更懂得为他人着想。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背景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遵循“以生为本”原则,加强学生体能训练,从而促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因此,初中体育教师要坚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激发学生对体育训练的热情,促使学生热爱运动,进一步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这不仅有利于实现立德树人的体育教育任务,而且对增强民族体能素质有长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欧阳虹.浅谈智动体育在中学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 高考,2019(12):283.
[2]耿炳央.探析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7,3(9):237.
[3]徐春明.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体质[J].南北桥,2019(1):100-101.
[4]马丽生.试论传统中学体育教学与新课标下中学体育教学的比较[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7(4):134-135.